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利用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ECMWF细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使用三次多项式差值方法内插到站点,并用中短期天气预报检验方法,对南疆西部12个国家站与15个区域自动站共27个站的最高、最低气温未来24 h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ECMWF细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对南疆西部非山区站未来24 h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能力较好,对山区站未来24 h预报效果差;对南疆西部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效果随季节变化,夏季预报准确率高于冬季,秋季预报准确率最低;模式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在降雪、高温天气时较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在降雨时较高,在高温过程中较低;模式对于降雨、降雪、大风/沙尘等天气最高气温预报偏低,高温事件中最高气温预报偏高。最低气温预报在降雨、高温天气中偏高,降雪时偏低,大风/沙尘天气最低气温预报偏东地区偏高、偏北地区偏低。降雪、高温天气预报相对降雨、大风/沙尘天气预报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222.
希爽 《气象科技》2022,50(5):670-676
集合降维变分同化方法ERDVar不需要求解切线性模式和伴随模式,不仅能减少同化计算量,而且能够提供“流依赖”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本文提出用NMC初始扰动生成方法和分区同化方案,来解决初始扰动样本生成问题和全球同化局地化问题,最终实现将ERDVar应用到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T106L19。试验结果表明:①使用ERDVar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真实增量信息,提高全球同化精度。②用NMC方法产生的扰动样本反映预报误差结构特征,在预报过程中不容易衰减,同化后至少使预报误差降低10%。③与全球ERDVar同化试验相比,分区ERDVar同化试验各变量平均的均方根误差降低14%,计算代价进一步降低。分区ERDVar方法和NMC样本的联合应用使同化改进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22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区域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FY-2G云顶亮温资料、喀什CR/CC雷达产品,对南疆西部两次极端暴雨中的短时强降水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500 hPa“东西夹攻”的有利环流背景下,100 hPa南亚高压分别呈东部型和双体型,低空急流、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两次强降水重要的触发系统。500 hPa低涡(低槽)自身携带的偏西局地水汽通道和700~850 hPa偏南、偏东两支水汽通道把充沛的水汽输送至暴雨区,为强降水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其中低层偏东水汽输送对此次暴雨的贡献更大。两次强降水出现在对流云团发展最强盛、范围最大时或TBB梯度最大处。雷达回波特征存在明显不同,“过程1”影响系统为线性多单体强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达65 dBZ,具有中小尺度辐合、辐散和旋转特性,强降水期间VIL维持40 kg/m2以上并有跃增现象,更有利于强对流出现。“过程2”影响系统为分散性普通单体风暴,径向速度高层辐散不明显,VIL值明显小于“过程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