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51.
通过在采矿塌陷形成的养殖池塘放置覆盖率分别为10%、20%、30%的竹叶草,研究了竹叶草对采矿塌陷养殖水域的水质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放置了竹叶草浮床的池塘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显著低于未放置竹叶草的对照组池塘,且浮床覆盖率越大,对水体中TN、TP、氨氮(NH_4~+-N)、亚硝氮(NO_2~--N)、COD净化效果越好。本研究表明,利用竹叶草浮床可有效去除采矿塌陷水体N、P等营养物质,并且竹叶草覆盖率为30%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2.
根据2012年春季滨州浅海水域水质监测结果,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的基础上,考虑最大权重因子,采用权重修正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该海域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滨州浅海水域春季环境质量总体为清洁。在11项评价项目中,DO、COD、铜、铅、砷含量在各调查站位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pH、活性磷酸盐、无机氮、锌、镉指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汞和石油类在部分站位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是滨州浅海水域的主要潜在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53.
贵州东部夏季高温干旱气候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开展夏季高温干旱气候与油茶幼林生长关系调查分析,得出油茶幼林营养器官受高温灼伤程度与林龄、海拔、品种密切相关的初步结论。油茶幼林在夏季持续高温无降水气候条件下树体生长受到抑制。幼林保存率与林龄呈正比例关系,林龄越大,油茶幼林保存率越高。夏梢灼伤率与海拔高度呈反比例关系,海拔越低,油茶幼林夏梢灼伤率越高;海拔越高,油茶幼林夏梢灼伤率则越低。油茶品种间夏梢和叶片灼伤率变异幅度大,品种间因持续高温灼伤程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4.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构建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型,分析推进人口就地迁移的影响因素、就业模式和居住模式。理论模型与甘肃省敦煌市的实证结果都表明:人们在就地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及农业生产有利可图的前提下,通过居住成本、就业成本、家庭、农业与乡土情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就地迁移。就地迁移的就业模式有农业模式、农-工业模式、农-服务业模式3种,不同的就业模式形成合居式、分居式和季节性迁移3种居住模式。通过深度访谈及问卷调研发现,敦煌人口基于地方农-服务业的资源优势就地流动,呈就地城镇化模式。青年人和老年人在该模式影响下形成了以城乡分离为主的分居式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155.
主要研究了池塘养殖节水循环系统一、二、三级湿地净化池和排水渠的水质净化效果,养殖池塘设置植物漂浮带和应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池塘养殖水体的水质进行净化.结果表明:池塘养殖节水循环系统能显著降低水体COD、TN、TP、NH4+ -N,提高水体DO以及水体透明度,池塘节水率达30.96%,表明该循环系统净化水质效果显著.三级净...  相似文献   
156.
西昆仑造山带中带上石炭统提热艾力组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沉积,四周被三叠纪岩浆岩所包围,研究其沉积环境及物源特征对揭示该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野外详细的剖面测制、沉积相标志的观察,结合室内岩矿鉴定和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揭示该套碎屑岩具典型的鲍马序列结构特征,岩性成分成熟度低,主要为一套近物源的斜坡重力流沉积,其物源区较为复杂,主要为切割岩浆弧、过渡岩浆弧和再旋回造山带,源区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表现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的沉积特点。  相似文献   
157.
济南市历下区位于济南市东部,素有“泉城东大门”之称,交通发达,区内东南部山区山石资源比较丰富,为济南市城乡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随着市区向东扩展,原先以采石、务农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姚家镇已规划为城市建设区,按照《济南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历下区全部被规划为矿产资源禁止开采区,2002年底已关停了区内所有矿山。但由于以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附近农民对山石资源的无序、过度开采,导致山体大面积破损和城乡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此,自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开展以来,历下区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国发[2…  相似文献   
158.
山西省结合忻州市“12121”发展状况,通过分析提高拨打率的三大因素,明确了如何充分地利用气象声讯服务平台的优势,向广大用户及时提供内容丰富、专业性强、贴近百姓生活的气象信息,使“12121”气象声讯服务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9.
黄土丘陵区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2005~2007年雨季的多次降水、0~400 cm土层土壤水、沟道地表水、地下水(泉水、井水)水样中D和18O采样分析,研究了该区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认为:燕沟流域的降水线与中国、世界的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斜率和截距偏小;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逐渐富集δD和δ18O,且δ18O富集速度高于δD,由D和18O的蒸发分馏差异所致,可利用各类水体的δD和δ18O变化情况甄别水体之间的水量转化;土壤水δD和δ18O剖面在200 cm深度处出现低值区,应是降水补给到达该深度且土壤蒸发影响逐渐衰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200 cm以下逐渐升高则因为降水补给影响逐渐降低、土壤水本底同位素影响增强所致.由于380~400 cm深层土壤水的δD和δ18O对降水事件的响应存在,因此认为降水-地下水的转化存在,降水补给泉水的滞后期小于35 d.而对井水的补给滞后时间以及土壤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0.
MT(微亮晶)碳酸盐岩是具有复杂肠状褶皱构造的特殊碳酸盐岩,自从Bauerman将发育在加拿大-美国边界Montana西部的Belt超群中具有类似大象臼齿构造的碳酸盐岩,命名为臼齿碳酸盐岩(Molar-Tooth carbonates)以来已有13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