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质学   60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吉林延边闹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闹枝金矿床地处延边—东宁金矿带西段,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体内的石英脉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及含金石英脉内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含金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少量的含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3.5℃~375.9℃,盐度为3.4~8.13 wt%NaCl;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16.5℃~431.6℃;含NaCl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3.9℃~393.2℃,盐度为38.21~45.3 wt%NaCl。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可能混有少量大气降水。矿床成因属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是国内外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床类型。不同类型隐爆角砾岩是该类金矿最主要的容矿围岩。造成隐爆作用发生最直接的因素是受热的多源流体或气体,岩浆隐蔽爆破主要作用方式是气爆和浆爆,其次是热液注入。通常气爆发生于早期,浆爆较晚,而热液注入最晚。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是隐爆角砾岩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气液的隐蔽爆破作用是隐爆角砾岩有角砾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原因,成岩与成矿是同一地质过程不同阶段产物。不同级别的构造对该类型金矿档的产出空间、矿化类型和矿体形态等具有分级控制作用,矿化、蚀变存在明显的垂向分带及其空间套叠。该类型金矿可划分为Au-Ag和Au-Cu系列,矿床系列、矿床规模有富矿部位可通过一系列指标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3.
运用美国生产的高密度电法仪器对峪耳崖金矿区16~28线进行了测量。该仪器可同时测得视电阻率和视充电率2种数据,并可自动成图和地形改正。通过高密度电法工作圈定了地表较浅部的矿化异常区,除主要矿化异常赋存于岩体接触带外,在灰岩中也发现高极化异常区,表明在灰岩地层内也存在金属硫化物矿化现象,这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钻探结果确定该矿区异常区有2种类型,即高阻高充电异常和低阻高充电异常,主要分布在岩性的接触带附近,尤其是内接触带。  相似文献   
14.
15.
国内外学者对巴颜喀拉三叠纪的沉积物源主体来自扬子板块已达成共识,但对巴颜喀拉地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矿机制的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巴颜喀拉地区中二叠世玄武岩和三叠世碎屑砂岩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金矿成矿物源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这为深入研究巴颜喀拉地  相似文献   
16.
毕力赫金矿田受晚古生代古亚洲地球动力学体系控制.矿田整体位于早期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围限形成的古破火山口范围内,控制矿床(体)产出的主要构造单元包括断裂构造、火山机构以及岩浆侵入接触构造系统.断裂构造呈近东西、北东和北西向,其中北东、北西向断裂及其交汇部位控制了火山活动中心、次火山岩及相关矿体的分布,空间上形成“结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现的高松山大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育于佳木斯地块以西小兴安岭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带。主要通过电子探针和镜下分析,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和黄铜矿,其中以石英为主。石英内的金伴生有大量银和一定量铋,其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于次生石英粒间;矿床内黄铁矿主要分布于安山质围岩内,并具有多期次性,其内存在自然金和离子金两种形式,整体早期以自然金为主,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主要为离子金。黄铁矿内大量发育As,其可能为Au得以赋集的原因;沸腾作用和围岩硫化反应是高松山金矿Au沉淀的主要机制,两种机制都是在还原条件下,以H2S浓度降低为基础,使自然Au析出。矿床内大量"明金"存在于晶形较发育的次生石英颗粒间及黄铁矿(赤铁矿)内,其暗示另一期含H2S浓度较高的流体对早期矿化及围岩的清扫,使Au发生二次富集作用。矿床内发育的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含有较弱金矿化,以及大量早期黄铁矿被氧化现象,其与矿床内存在的高温流体包裹体相对应,说明晚期流体性质已发生改变。在部分晚期流纹质围岩内发现较弱的金矿化,进一步说明高松山陆相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矿化具有多期、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造山带是我国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成矿区之一。对东昆仑托克妥Cu-Au(Mo)矿床含矿斑岩利用原位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该地区岩体成因以及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深部约束机制。东昆仑托克妥Cu-Au(Mo)矿床含矿二长花岗斑岩年龄为(232.49±0.93)Ma,花岗闪长斑岩年龄为(232.6±1.2)Ma,处于东昆仑碰撞造山阶段。含矿斑岩为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富硅(w(SiO2)=63.11%~71.78%)、高钾(w(K2O)=2.62%~3.61%)、高镁(w(MgO)=0.52%~1.89%)、低钛(w(TiO2)=0.26%~0.53%)和偏铝质(A/CNK=1.05~1.10)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研究认为,托克妥Cu-Au(Mo)矿床形成于大陆动力体制下的伸展背景,与阿尼玛卿洋壳岩石圈北向俯冲碰撞有关的俯冲板片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发现的高松山大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育于佳木斯地块以西小兴安岭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带。主要通过电子探针和镜下分析,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和黄铜矿,其中以石英为主。石英内的金伴生有大量银和一定量铋,其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于次生石英粒间;矿床内黄铁矿主要分布于安山质围岩内,并具有多期次性,其内存在自然金和离子金两种形式,整体早期以自然金为主,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主要为离子金。黄铁矿内大量发育As,其可能为Au得以赋集的原因;沸腾作用和围岩硫化反应是高松山金矿Au沉淀的主要机制,两种机制都是在还原条件下,以H2S浓度降低为基础,使自然Au析出。矿床内大量"明金"存在于晶形较发育的次生石英颗粒间及黄铁矿(赤铁矿)内,其暗示另一期含H2S浓度较高的流体对早期矿化及围岩的清扫,使Au发生二次富集作用。矿床内发育的晚期黄铁矿和黄铜矿含有较弱金矿化,以及大量早期黄铁矿被氧化现象,其与矿床内存在的高温流体包裹体相对应,说明晚期流体性质已发生改变。在部分晚期流纹质围岩内发现较弱的金矿化,进一步说明高松山陆相火山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矿化具有多期、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20.
毕力赫大型斑岩型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增生造山带。矿区出露一套岩性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的火山岩组合,安山岩属于亚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较高的MgO含量(2.05%~10.29%), 低的FeOT/MgO比值和TiO2含量(0.21%~0.85%);Cr (44×10-6~473×10-6)、Ni (19.3×10-6~249.4×10-6)含量高,亏损Nb、Ta、Ti、P,无或弱的Eu/Eu*异常,具有安底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安山岩和安山质凝灰岩成岩年龄分别为281±4.3Ma和281±12Ma,为早二叠世,这与毕力赫金矿成矿年代以及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斑岩结晶年龄一致,表明了矿区成岩-成矿作用与晚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俯冲-造山作用有关,指示华北克拉通北缘寻找晚古生代浅成低温-斑岩型金(铜)矿具有巨大潜力。火山岩以及与成矿相关侵入岩出现U-Pb年龄为1.8Ga、2.0Ga和2.4Ga的古老继承性锆石,暗示矿区存在华北克拉通基底,古老变质基底岩石可能是制约本区金矿成矿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