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210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849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阿希金矿是一个赋存于西天山古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离子探针测定显示其赋矿围岩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陆相火山岩高精度锆石SHRIMP年龄为363.2±5.7Ma.该年龄的地质意义有二1.阿希金矿赋矿围岩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晚泥盆世,而不是前人普遍认为的早石炭世或三叠-侏罗纪;2.阿希金矿成矿时代为晚古生代早期,介于363.2±5.7Ma到早石炭世维宪期.  相似文献   
992.
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火山岩同位素地质年代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达孜县附近的叶巴组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玄武岩、英安岩、酸性凝灰岩夹少量紫红色砂岩。对叶巴组英安岩的锆石SHRIMP的U-Pb测年,获得181.7±5.2Ma的年龄值,可代表达孜地区叶巴组的年龄。地质年代学研究和岩石组合特征显示,叶巴组应该分为上、下两部分。达孜县附近的一套火山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工布江达县、桑日县和墨竹工卡县之间的叶巴组为一套酸性火山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形成时代为中、晚侏罗世。叶巴组火山岩可能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消减的产物。本次SHRIMP测试获得变质年龄值131.9±5.5Ma,代表早白垩世的变质事件,反映燕山期冈底斯带强烈的岩浆活动对早期地质记录的叠加和改造。  相似文献   
993.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西藏过铝花岗岩中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电气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岩石中的斜长石均以Ab为主,占78.73%。100%,An分子为0.13%~18.93%,而Or分子仅为0.19%-3.74%;在长石的成分分类图解中多分布于更长石区内,少量分布于钠长石区。钾长石的端元组分中Or含量最高,为81%-98.48%,Ab为1.52%~19.00%,基本不含An分子,在成分分类图解中集中分布在Ab-Or线的正长石区内。斜长石中Ab〉An〉Or,主要属更长石,极少量为中长石;钾长石具有高Or含量,显示Or〉〉Ab〉〉An,属钾透长石。白云母在以22爪氧原子计算的分子式中,Si与Al的阳离子数均较高,其中Si为6.0575-6.6412,属多硅白云母;黑云母中Si阳离子数绝大多数小于6,值介于5.3227-6.1265之间,平均为5.5718;Al离子数为1.8735-2.6464,四面体配位为Si、Al^Ⅳ所占据,八面体配位的阳离子中Al^Ⅵ为0.2101-1.7388,大离子位中以K为主。过铝花岗岩中黑云母的Mg/(Mg+Fe)比全岩的Mg/(Mg+Fe)比值略高,但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了其成因仍以岩浆成因为主。在云母类矿物的成因图解显示,研究区内大多数黑云母均位于C区,属壳源。  相似文献   
994.
版面编排是地图快速复制预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技术的通用架构,实现了地图复制原图直观、灵活的版面编排,文中简要介绍了实现地图复制原图版面编排软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5.
1 Introduction The radionuclides 210Pb and 137Cs are of particularimportance for estimating the dates of recentsediments. It was Goldberg (1963) who firstlysuggested that th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210Pb and226Ra could serve as a geochronometer applicable…  相似文献   
996.
河南前河金矿蚀变岩磁化率特征与金矿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前河金矿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和围岩呈渐变接触关系,界线模糊,但矿体、围岩和各种蚀变岩的磁化率有着明显的差别,利用WCL-1便携接触式磁化率仪对前河金矿各中段和勘探线的蚀变岩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测量,各典型蚀变岩的磁化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绿泥石化(Ch)→硅化绿泥石化(Si Ch)→绿泥石化硅化(Ch Si)→钾长石化(Kf)→硅化(Si)→黄铁绢英岩化(Py Se Si)。蚀变岩磁化率与其金矿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总体上呈负相关的相关趋势。绘制了78和83勘探线的磁化率剖面图和矿区磁化率-金品位等值线垂直纵投影图,初步预测了矿区的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7.
烃类是成矿流体中的重要气相组分之一,与其他气态组分相比烃类则具有组分多元化和性质稳定的特点,同时烃类各组分间的相关特征和配分规律是成矿流体演化过程(氧化-还原条件、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重要参数,因此烃类组分宏观和微观特征可以作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演化以及流体间混合叠加规律的研究工具和手段.宏观上烃类组分在夏甸金矿不同类型地质体中的含量值差异明显:滦家河型花岗岩和硅质岩烃类含量很高,而胶东群变质岩、脉岩、金矿体及矿化蚀变带烃类含量明显偏低;通过烃类组分相关性、配分及比值特征等微观规律研究,可以推测夏句金矿的成矿作用与滦家河型花岗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与胶东群变质岩和深源的中.基性脉岩具有密切联系,表现出不同类型流体之间的叠加、改造特征,反映了夏甸金矿床乃至整个胶东矿集区具有地幔流体参与并和壳源流体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促进成矿物质运移并在合适的条件和构造空间沉淀富集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998.
滇西北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矿床有机岩相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云南兰坪金顶矿床是世界上形成时代最新且唯一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铅锌矿床,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铅锌矿床,有机物质在金属成矿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受人关注。矿石及矿化岩石中产有包括干酪根、轻油、烃类气、重油、沥青及方解石中石油、甲烷包裹体等多种形式、产状和成熟度的有机物质,油气显示突出,古油气藏遗迹明显,是金顶古油气藏在铅锌成矿过程中热成熟、裂解和被改造、破坏不同阶段的产物。有机物质的氯仿沥青"A"变化大(72×10~(-6)~395415.42×10~(-6))。"A"的族组分中,总烃(58.47%)大于"非烃 沥青烯"(41.53%),饱和烃/芳香烃比值大于1,具Ⅰ型有机母质特征。有机转化率(A/C=0.5%~7.2%)较矿床外围岩石低,有机热成熟度高。矿石及矿化岩石中有机质的饱和烃包括正构烷烃、Pr、Ph和iC_(18)等化合物,碳数分布介于C_(10)~C_(34)之间,C_(21 22)/C_(28 29)=0.78~3.582,Pr/C_(17)=0.25~0.646,Ph/C_(18)=0.39~1.57,有机母质为海相菌藻类。有机质中检测出萘、菲、三芳甾烷、联苯、荧蒽等芳香烃类化合物,菲系列化合物最为明显,MPI_1 =0.215~0.434,MPI_2=0.252~0.588,菌藻等有机母质发育在高盐度还原沉积环境,烃源岩主要是三叠系残留海相碳质泥岩和泥灰岩。伴随金顶局部穹隆过程,很可能在金顶穹隆中形成油气藏,它是矿区铅锌快速大规模集中成矿的重要还原剂之一。  相似文献   
999.
西藏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南木林地区属于冈底斯地块的南带,研究样品取自不同时代的火山岩地层,本文报道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构造活动的新成果。总计获得5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其中3个样品属于同组年龄,分剐为5.9±0.7Ma,5.2±0.6 Ma和8.7±1.0Ma,平均径迹长度为13.0→13.2±2.2μm,并呈单峰分布,表明它们是最近一次构造热事件的体现。另2个样品属于混合年龄,系由7.1Ma、30Ma、9.6Ma、51Ma和100Ma等5组年龄组成。所有这些年龄值,先后与区内碰撞前、同碰撞、碰撞后和陆内快速隆升作用有关。自印度-亚洲大陆强烈碰撞以来,总体上具有2阶段热演化历史,其中6~0Ma期间冷却速率为11.3℃~16.7℃/Ma,隆升速率为0.85~0.99mm/a,总计隆升幅度达5100~5940m,是本区冷却隆升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00.
冈底斯作为重要的中、新生代岛弧岩浆岩带,历来是青藏高原最热门的地质研究领域,但是对晚古生代火山岩的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仍缺乏研究。本文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冈底斯带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量了重点剖面,对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研究表明,石炭系与下伏泥盆系或前寒武系之间普遍存在不整合或岩性、沉积相的突变面,代表重要的构造转换面。石炭纪的沉积环境大致有两次滨海-深海或深水斜坡-滨海沉积演化旋回,深海-深水斜坡沉积或冰海相含砾板岩与两次火山活动伴生。石炭纪火山岩主要为安山玄武岩和英安岩、流纹岩类,略具双峰式火山岩特点。安山玄武岩类的成分与典型MORB和岛弧玄武岩相比,具有MgO含量低,TiO2、Al2O3、P2O5含量高等特点,稀土和微量元素为LREE和LILE富集型分配模式,与大陆拉斑玄武岩相似。石炭纪酸性火山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陆内流纹岩相似。岩石地球化学示踪和地层学研究表明,冈底斯带石炭纪为伸展背景下的冈瓦纳陆缘裂陷环境。火山岩的源区地幔具有典型的Dupal异常,发生过复杂的混合作用,涉及到原始地幔、富集地幔EMII和地壳成分等,说明发生过冈瓦纳古陆壳俯冲、再循环进入古老地幔等过程。玄武岩类成分的某些特殊性,可能与源区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