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泡石(sepiolite)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兴矿种,是当今世界上用途很广的非金属矿物原料之一。在石油、油脂、酿造、轻工、化工、医药、国防、农牧业、环保、橡胶、涂料以及深井钻探泥浆等方面都有应用,就目前所知,其用途广达130余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用途还将不断地扩大。由于海泡石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较好的纤维性质、较高的负电动电位、低的比磁化率,以及一定的耐酸碱腐蚀性、过滤性、阳离子交换性及吸附性等,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已越来越重视该矿物的找矿、开发和应用。我国在海泡石的找矿方面已有较大的进展,已找到海泡石矿床(点)五十余处,其中大型矿床六个,分布在江西、湖南、陕西等省。与四川邻近的陕西宁强、湖南石门陈家湾等都是大  相似文献   
92.
93.
枝角类是淡水中的一种重要的饵料资源,曾已有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其中大多数工作主要在湖泊、池塘等水体方面。对江河的枝角类区系、数量变动等却很少有人作专门研究。因过去认为江河枝角类种类和数量都极为贫乏,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是,在进行珠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时,  相似文献   
94.
闹牛山浅成热液铜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中部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矿集区内重要的矿床之一,矿床产于早白垩统玛尼吐组陆相酸性火山岩中;矿体呈脉状、网脉状、角砾状产出,受断裂控制;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等。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石英-黄铁矿-辉钼矿-毒砂阶段,(Ⅱ)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Ⅲ)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阶段和(Ⅳ)石英-碳酸盐阶段。实验数据表明: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可分为纯气相包裹体(V型)、纯液相包裹体(L型)、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S型),其中以W型居多。从早到晚矿化阶段流体发生了一系列连续变化,均一温度分别为405℃~260℃,407℃~183℃,368℃~170℃和183℃~109℃,盐度w(NaCleq)依次为3.05%~43.83%,0.35%~46.56%,0.35%~8.67%和0.71%~3.69%。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成矿流体属于H_2O-NaClCO_2±CH_4±(Mg/Ca)CO_3体系。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兴安岭中段浅成热液铜矿床的初始含矿流体为残余岩浆水,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逐渐混入,成矿晚期演化为大气降水。综合分析认为闹牛山浅成热液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的主要机制是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流体混合作用在主成矿期及成矿中晚期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正>据2014年12月26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教技发中心函[2014]139号文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对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收录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期刊》栏目的教育部主管的期刊,经过严格的评审,评选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79项,二等奖142项;评选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期刊优秀组织单位"61个。《古地理学报》在连续三年获得二等奖的情况下,2014年底终于  相似文献   
96.
呼和浩特东北地区沿哈乐-盘羊山-乌兰合雅一带,发育有近东西走向、上盘向南推覆的盘羊山逆冲推覆体系.该体系自北往南分别为: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组合、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新元古界震旦系什那干组与上石炭统拴马桩组构成的推覆体,下二叠统大红山组和中二叠统脑包沟组构成的准原地岩系,其中拴马桩可能为滑脱层.在该体系北部,247~244 Ma未变形花岗岩岩基侵位到推覆体之中,具有类似"钉合岩体"的性质,限定了逆冲推覆时间的上限;锆石U-Pb定年得出的原地系沉积岩中最年轻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约为272 Ma,限定了推覆作用时间的下限,从而厘定了具有争议的盘羊山逆冲断层活动时限的问题.即该逆冲体系可能是中晚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蒙古微陆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引起的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壳增厚的响应.  相似文献   
97.
卡布韦卢马组广泛出露于赞比亚东北部姆波罗科索盆地中心部位,作为覆盖在变质基底之上的稳定盖层姆波罗科索群的一部分,其沉积环境、沉积时代和蚀源区的研究对了解班韦乌卢地块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卡布韦卢马组的实测地质剖面、LA-(MC)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笔者认为卡布韦卢马组主体岩性为一套在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缓慢沉降的远滨沉积序列,其下部主要表现为辫状河、曲流河或湖口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中上部则逐渐过渡为远滨深水湖相沉积;本次得到的碎屑锆石谐和年龄范围2228±20~1712±22Ma,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和已经公开报道的卡萨马群碎屑锆石年龄共同限定了卡布韦卢马组沉积时限可能介于1712±22Ma~1434±14Ma,属于中-古元古代;卡布韦卢马组的碎屑锆石表现出明显的近源特征且大部分为岩浆成因,表明其蚀源区为近端的岩浆岩;卡布韦卢马组及整个沉积盖层的碎屑锆石普遍存在两个年龄峰值区:2100~1960Ma、1900~1740Ma,分别和区域上乌本迪构造带乌萨加兰期和乌本迪期构造热事件相吻合,其主要物源区可能为班韦乌卢地块及其周边的古元古代岩浆岩、花岗质片麻岩和火山岩;获得的碎屑锆石Hf同位素εHf(t)为-8.9~+5.1,二阶段年龄集中在2.3~3.0Ga,揭示了班韦乌卢地块基底杂岩大部分来源于古老陆壳(~2.7Ga)的重熔和再循环,同时也存在2.4Ga的新地壳生长事件,并且其地壳生长时间晚于附近的坦桑尼亚克拉通.  相似文献   
98.
非洲矿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业是非洲多数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综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南部非洲)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北部非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对非洲矿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39个非洲主要国家中,最新年度矿业产值超过150亿美元的国家有7个,矿业产值占其GDP的比例超过6%的国家有24个,近10年矿业产值占其GDP的平均比例超过6%的国家有22个.非洲大陆以冈瓦纳构造域为主体,其下伏基底主要为太古宙至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变质岩浆岩和岩浆岩,内部的太古宙克拉通常被一系列新元古代造山带所包围,部分基底被泛非期岩浆岩侵入.非洲大陆构造演化主要包括古老克拉通陆核的形成阶段(>35亿年)、克拉通演化阶段(35~16.5亿年)、地台发育和陆内裂解阶段(16.5~6亿年)、地台盖层和大断裂发育阶段(6亿年以来)等四个阶段,以新元古代泛非事件为标志可以将非洲大陆进一步划分为5个Ⅱ级构造单元.非洲地区优势矿产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金、铁、钴、铜、铅锌、铝土矿、铀、钾盐等近30种,本文详细介绍了镍、钴、铬、铜、铁等11个矿种的矿业项目、储量和资源量以及矿床地质特征等相关信息,可为中资企业在非洲开展矿业投资等提供权威可靠的地质资料和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利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方法探讨了班韦乌卢地块泛非期以来的主要构造演化时间.为研究班韦乌卢地块的构造活动,本文从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卡帕图地区的沉积盖层姆波罗科索群的姆巴拉组、萨马组和卡布韦卢马组中采集多件新鲜的岩石样品,并获得5件锆石和2件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分析结果.5件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575±35~380±22 Ma之间,其峰值年龄组为600~572 Ma和420~390 Ma.2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59±6~27±4 Ma之间,其峰值年龄组为99~80 Ma和19~11 Ma.它们的峰值年龄组分别对应的主要时代为新元古代的埃迪卡拉纪、早泥盆世、晚白垩世和中新世.对比区域上已有的年龄数据可知,南部非洲地区新元古代的埃迪卡拉纪、早泥盆世和晚白垩世的构造活动是一个区域性的构造事件,仅中新世(19~11 Ma)的构造活动在区域上的表现尚不明确.综合前人成果资料,自泛非构造运动以来,班韦乌卢地块至少经历600~572 Ma、488~441 Ma、420~390 Ma、375~293 Ma、99~80 Ma及19~11 Ma六个构造事件.班韦乌卢地块泛非期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程度很低,此次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在该地区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李湾铜多金属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与矿区岩浆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该区侵入岩主要由钾长花岗岩、闪长岩等组成,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总碱(K2O+Na2O)和K2O含量,低MgO、TiO 2和P2O5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高场强元素(Zr、Hf、Nb和Y),亏损Ba、P、Ti,轻稀土富集、亏损重稀土等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前者形成于123.4±2.4Ma,后者形成于122.6±1.3Ma,这与长江中下游125±5Ma岩浆活动及成矿事件一致。两者的锆石稀土元素配分均显示典型的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Ce正异常、Eu负异常特征。前者相对后者锆石的Ce4+/Ce3+要高,其均值为345,显示其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锆石Ti温度计计算显示两者形成温度大体一致,为703~748℃范围内。同时钾长花岗岩锆石均具有均一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均值为-4.7,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18~1356Ma,较高的εHf(t)值,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该区闪长岩可能是板块后撤过程中残留的洋壳与地幔物质的混合,而附近的钾长花岗岩则是陆壳部分熔融与地幔混溶的结果,两者均位于太平洋板块125Ma前后俯冲后撤形成的拉张背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