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从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发生的同期500hPa环流分析出发,找出了2个关键区域,即:乌拉尔山地区和蒙古及内蒙古地区,当乌拉尔山地区高压脊发展,正距平区增大,同时蒙古及内蒙古地区为低槽区,负距平明显时,则当年低温阴雨结束期偏迟、总日数偏多,为低温阴雨严重年份;反之,则为轻度低温阴雨年份.以该2个关键区域格点的平均值作为原序列,与前期9~11月500hPa格点计算相关系数,相关好且通过相关检验的格点数多的月份为:(1)低温阴雨结束期:桂林、柳州、百色与上年11月份,南宁与上年9月份的500hPa高度场.(2)低温阴雨总日数:桂林、柳州与上年9月份,南宁、百色与上年11月份的500hPa的高度场.以这些月份的高度场作为因子场,以相似离度理论为计算依据,作出次年低温阴雨结束期和总日数的预报.通过对1995-1997年试报和1998年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2.
帕米尔东北侧邻区新构造活动具有幅度巨大,阶段性继承性明显,现今活动性强烈等特点。以帕米尔高原隆升为背景,研究了帕米尔东北侧邻区的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的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第四纪新构造活动的应力场,并进一步探讨了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力源机制。  相似文献   
53.
利用北京城区及周围3个站的Airda 3000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提供的风廓线资料,详细分析了北京2005年8月3日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表明,降水前十几小时出现双层低空急流,急流层内结构复杂,呈现多中心结构.风廓线观测揭示,南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共同诱发产生的切变线低涡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暴雨系统有很复杂的垂直结构.强降水开始前数小时(夜间)城区地面风场辐合,在临近降水和降水开始时辐合(或切变)层向上发展,这一过程有利于降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地形图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资料,它需要结合地铁线路的建设需求而将地物、地貌予以详细的表达.本文以广州地铁九号线为例,阐述了线路基础控制网的建设以及采用GZCORSRTK测量技术布设3维图根控制点的技术方法,同时还分析了地铁带状地形图测量技术、成图方法内容等.  相似文献   
55.
《冯增昭文集》是庆祝冯增昭教授80华诞及从事地质教育工作55年而出版的综合性地学类著作。全书包括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岩相古地理学文章20篇,第二部分为沉积学文章及其他文章13篇,第三部分为17部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专著的序,第四部分为6部沉积学翻译著作的序及两篇译文;还有  相似文献   
56.
57.
用VB开发测量应用程序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基于Windows的编程语言,VB已广泛应用于测量应用程序的开发,结合作者的开发实践,本文主要讲述了用VB实现测量电子手薄与计算机的通信,数据库自动生成,数据格式转换,图文输出,打印预览等功能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8.
新疆伊犁盆地铀成矿特征及其形成地质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伊犁盆地区域地质,地貌景观,地层,构造特征的描述,和对铀成矿地质特征的概括归纳,分析总结出了盆地内铀矿床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它们是丰富的铀源,良好的地层结构和砂体,规模较大的斜坡带等基础条件,造山运动是成矿作用的驱动力。而上白垩统-第三第砂砾岩层覆盖才是最重要的矿床定位条件。  相似文献   
59.
盐源盆地有三期砂岩型铜矿成矿期,分别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及中三叠世。铜均赋存于陆源碎屑岩中,铜矿往往出现在紫红色碎屑岩的夹层灰绿色、灰色岩石中,金属矿物呈浸染状产出,矿体沿层呈透镜状分布。前两期成矿与含铜母岩、古地形、古气候有关,而第三期成矿还增加了与古生物、火山活动有关,找矿的重点应放在盆地的西部马尔他古陆的前缘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及中三叠统地层中。  相似文献   
60.
引言华南某些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龙潭组(或吴家坪组)之间,有一套以含层状燧石(硅质岩)及含菊石、放射虫、牙形刺等浮游生物化石的地层,层位属下二叠统顶部,与茅口组上部呈相变关系。这套地层前人一般称孤峰组,湖南则称当冲组,贵州称白泥塘组等。近年来对孤峰组燧石(即茅口组硅质岩)的成因众说纷纭、争论较大。大多数人认,燧石为沉积成因,形成于低能环境,二氧化硅来自陆源化学风化。马忠魏等(1981)认为孤峰组燧石形成于海水深度大于60m的台沟;童玉明等(1985)则认为形成环境应属于深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