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我国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40a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实测研究表明,九段线不仅是显示我国南海主权的历史性水域线,而且总体上也是南海与东部、南部和西部陆区及岛区的巨型地质边界线。根据实测数据,本文将从地质成因、来源、演化的角度论述此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包括:历史性水域线的东段在地形上基本与马尼拉海沟一致,海沟西侧为南海中央海盆洋壳区,东侧为菲律宾群岛。根据国际地质研究的资料,菲律宾群岛始新世以前位于较偏南的纬度,后来于中晚中新世(距今16~10Ma)仰冲于南海中央海盆之上,因此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外来群岛。而黄岩岛在马尼拉海沟以西,是中央海盆洋壳区的一个岛礁,与菲律宾群岛成因不同。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南段在地形上基本与南沙海槽一致,伴随南沙地块由北部陆缘向南裂离,古南海洋壳沿此海槽以南俯冲至加里曼丹岛陆壳之下,因此南沙地块与加里曼丹陆块为两个来历不同的地块。南海历史性水域线西段的分布在地形上与越东巨型走滑断裂带基本一致,可能与西沙地块、中沙地块、南沙地块从南海北部陆缘向南滑移有关。南沙地块北缘陡直的正断层结构,突显中央海盆是拉裂形成,其基底和中新生代地层与北部珠江口盆地的地层结构可以对比,说明南沙岛礁原属我国华南大陆南缘,后因南海的形成裂离至现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三穗地区隆里组的沉积物源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贵州三穗地区隆里组砂岩的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沉积构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隆里组砂岩的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源区的构造背景: 主要为长英质火成、镁质火成物源区,其次为火山弧物源区(基本为深成)和过渡区,物源是上地壳剥蚀而来,且隆起基底多为稳定克拉通,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沉积构造与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证明,该地区隆里组为淡水环境沉积,是裂谷盆地由拉张裂陷演化为逐渐萎缩阶段沉积而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潮流绕半岛诱导上升流的解析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炳火  夏综万 《海洋学报》1986,8(3):272-282
潮流绕半岛运动诱导上升流的现象已在多处发现,对产生这种现象的物理机制有了一定的研究。本文根椐动力学原理及解决边界层问题的摄动法,导出了这种物理机制的一种解析模式,并用热动力学方程的解描述了这种上升流在夏季造成局部冷水的现象。模式用山东半岛附近的实测资料加以验证,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顶端附近水域的冷水现象及上升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山东半岛东瑞和辽东半岛南湍附近海域夏季持续的冷水现象,用动力海洋学的观点讨论了其成因,指出最可能的机制是绕半岛潮流诱导的上升流.文中同时分析了成山头附近冬季的底层逆流现象,认为它与冷水现象山自同一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7406与7411号台风登陆后出现突然性大风区引起突然性的暴雨中心为例,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对出现大风区引起暴雨中心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台风(指7406和7411号台风,下同)受干冷空气影响前后,有明显的能量转换,即有效位能向动能转换,正能量区对应大风区,大风区的辐合区对应于暴雨中心。这种配置关系是由斜压能量转换引起大风区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JECSS(Japan and East China Seas Study)讨论会,于1985年5月13-18日在日本茨城县筑波大学召开.会议的召集人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学院的日裔教授市荣誉(Ichiye)和日本筑波大学教授高野健三(Takano).JECSS活动已纳入政府间海委会所属西太平洋方案组(WESTPAC)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本次会议由美国地球物理协会、法日海洋学会和日本海洋学会主办,财政上则由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沿岸海洋站的假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和分析了南海北部沿岸15个海洋站所在港湾发生假潮的资料,并对其中较大振幅的典型假潮个例,进行了港湾基态自然周期分析和假潮振动的频谱分析。研究发现,假潮最大振幅振动多发生在天文潮的高潮或低潮期间;根据海湾地形尺度用梅立恩(Merian)公式计算得出的海湾基态自然周期;和根据资料曲线估计得出的假潮周期,以及功率谱分析得出的周期,三者非常接近。从本文研究所得结果来看,这些海湾的较大振幅假潮多发生在春、夏季,且都和风速、风向以及气压的剧烈变化有关。这些大气扰动在春天多为冷空气南下,在夏季多为热带气旋活动。研究认为,假潮的发生很可能是大气振动通过外海表面波作为中间机制,与港湾自由态振动之间产生耦合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风暴潮沿珠江河道上溯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动力学数值模式对风暴潮沿珠江河道上溯的个例进行了模拟,并就有关机制进行讨论.结果显示,风暴潮位是否沿珠江河道向北逐渐递增,和风暴强度有很大的关系,也和风暴登陆的路径有关;南海的热带气旋多数是西行的,这样就使本文研究的对象像是“过路”的风暴,伶仃洋的聚水面积不算大,加上蛛网般河网的分散作用,都使珠江一线的风暴增水很少超过2.5m.但即使这样规模的增水,也对河口平坦地区造成很大威胁.由于天文潮的耦合,以及浅水效应,风暴潮常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本文的模拟中,模式、参数和计算对象等早已选好,计算时只作了少许调整,就能得到较好的结果,说明模式是合理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11月10日,应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的邀请,我局副局长戴民主一行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澳矿业投资研讨会。戴民主一行认真听取了澳大利亚相关政府官员和地质矿产专家所做的矿产资源赋存情况和矿业开发政策介绍,并与澳大利亚多家矿业公司进行“一对一”交流,寻找矿业勘查、合作开发的机会。会议期间。戴民主还与澳大利亚北部省基础工业、  相似文献   
20.
南海北部风暴潮数值计算中的圆对称台风风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 言 风暴潮是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在南海是由热带气旋引起。由于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危害极大,因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研究和预报风暴潮,数值模拟和计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验表明,风暴潮模式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气压场和风场模式的质量[1]。本文将对风暴潮数值计算中经常使用的圆对称经验台风风场模式(以及气压模式)和最大风速半径的选取作具体讨论。1 圆对称经验台风风场模式 台风(泛指热带气旋,下同)风场实际上比较复杂,对它的研究包含着广泛的课题。同样,在风暴潮的数值计算中模拟台风风场也有着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