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0篇
地质学   11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2 毫秒
91.
陕西洛南县石家湾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石家湾钼矿床位于东秦岭成矿带西段黄龙铺地区,钼矿化呈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斑岩体及其围岩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属斑岩型矿床.在矿床中选取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43.1±2.1~145.1±2.2 Ma之间,其加权平均年龄(144.0±1.1 Ma,MSWD=0.91)、等时线年龄(145.4±2.1 Ma,MSWD=0.83)与石家湾斑岩体的成岩年龄(141.4±0.6Ma)相近,说明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综合辉钼矿中Re的含量、硫同位素以及相关岩体的源区特征等多方面证据认为,石家湾斑岩型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并混有少量幔源成分.  相似文献   
92.
张娟  叶会寿  史美超  孟芳 《地质通报》2013,32(7):1113-1128
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钼成矿期可分为石英-钾长石、辉钼矿-石英、绢英岩化和石英-碳酸盐化4个阶段。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流体成分研究显示,成矿流体由早阶段高温、高盐度、高氧化性、富CO2、富金属元素的CO2-NaCl-H2O体系岩浆热液,向晚阶段低温、低盐度、还原性、贫CO2、贫金属元素的NaCl- H2O体系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成矿深度也由石英-钾长石阶段的5.85km,变为辉钼矿-石英阶段的4.11km。流体H、O、S同位素组成表明,鱼池岭钼矿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水混合,而S则可能来自于深部,具幔源S的特征。氧逸度、pH值、Eh值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均具有依次降低的趋势,Eh值显示钼矿床的形成总体属于弱还原环境。鱼池岭钼矿主成矿阶段前,钼成矿物质可能以钼酸、离子对为主,少量以钼-氧-氯络合物形式存在;主成矿阶段钼成矿物质主要以钼-氧-氯络合物形式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93.
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床钾长石化蚀变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丹  叶会寿  汪欢 《现代地质》2012,26(3):478-488
豫西雷门沟钼矿床属于东秦岭钼矿带典型的斑岩型矿床之一,矿床广泛发育钾长石化,呈面型和线型2种形式产出。据野外观察,面型钾长石化以成矿前钾长石化蚀变围岩为特征,包括钾长石化花岗斑岩和钾长石化片麻岩,蚀变岩石主要由钾长石构成,少量石英和斜长石残留,蚀变强烈时石英、斜长石等消失,全岩钾长石化,为成矿前围岩蚀变;线型钾长石化包括钾长石细脉、钾长石-萤石辉钼矿脉和石英辉钼矿脉边部的钾长石化晕,钾长石呈脉状充填或者交代脉边部的石英,为成矿阶段蚀变。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蚀变形成的钾长石K2O含量较高,Na2O、CaO含量较低。X衍射结构显示,蚀变形成的钾长石为微斜长石,蚀变温度为310~418℃,表明由碱性热液交代形成。Pb同位素组成显示钾长石中K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根据成矿热液具有富碱质的地幔来源特征,结合Mo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退化碱质交代作用有助于雷门沟斑岩钼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
浒坑钨矿床是位于江西省中部武功山成矿带的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为了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笔者选取了浒坑含钨石英脉中与黑钨矿共生的辉钼矿进行了高精度Re-Os同位素定年,并获得5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等时线年龄和模式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0.2±2.2Ma和149.82±0.92Ma。测年数据表明浒坑钨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50Ma左右,是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辉钼矿含铼较低,表明成矿物质可能为地壳来源,与形成浒坑花岗岩体的燕山期重熔S型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期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  相似文献   
95.
豫西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南泥湖矿田西北侧。为确定该矿床的形成时代,文章选取了8件硫化物矿物样品,采用Rb_Sr等时线定年方法测定成矿年龄。结果获得,闪锌矿+磁黄铁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137.3±2.6)Ma,闪锌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138.2±5.8)Ma,闪锌矿+磁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137±3)Ma,磁黄铁矿+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137.1±2.7)Ma,方铅矿等时线年龄为(138.4±7.6)Ma,磁黄铁矿等时线年龄为(137.2±3.7)Ma。上述定年结果表明,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37 Ma左右,属早白垩世。硫化物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介于0.713 23~0.713 32,平均值为0.713 25,小于陆源硅酸盐Sr的初始值0.7190,而高于地幔Sr的初始值0.7040,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骆驼山多金属硫铁矿床与矿田内的南泥湖_三道庄斑岩_矽卡岩钼(钨)矿床、冷水北沟铅锌矿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是同一构造_岩浆_流体成矿活动的产物。结合前人对华北陆块南缘中生代期间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骆驼山矿床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大转折过程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
塔什库尔干铜矿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缘,处于喀喇昆仑地体与南昆仑地体之间的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体中,其北邻麻扎-康西瓦断裂带,南以塔阿西-乔尔天山-红山湖断裂为界(林清茶等,2006)。塔什库尔干铜矿区主要包括斯如依迭尔铜多金属矿区、吐恩迭尔铜铅多金属矿区、给尔迪库勒铜多金属矿区和辛滚沟铜矿,研究区内新生代岩体发育,前人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对碱性岩方面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为3700 km长的哀牢山-金沙江新生代碱性岩的西延部分,柯珊(2006)测得苦子干碱性正长岩SHRIMP U-Pb年龄为11.0±0.3 Ma,苦子干透辉石正长花岗岩SHRIMP U-Pb年龄为11.3±0.6 Ma,卡日巴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SHRIMP U-Pb年龄为11.9±0.4 Ma;于晓飞等(2012)测得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 MS U-Pb年龄为12.70±0.13 Ma。由于塔什库尔干铜矿区仍处于普查阶段,对于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关于矿区Cu的主要赋矿岩体花岗斑岩与角砾岩研究较少,其形成时代的不明确,因此,结合研究区矿床地质特征,利用LA-ICP MS U-Pb定年技术,首次确定花岗斑岩与角砾岩年龄,有助于塔什库尔干铜矿区成矿时代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贺文  叶会寿  曹晶 《岩石学报》2018,34(9):2703-2715
唐杖子金(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冀东地区,矿区内出露的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和辉绿岩。本文对矿区主要的侵入岩进行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探讨成岩-成矿相互关系,获取岩体源区信息。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是161. 2±0. 7Ma、173. 0±5. 5Ma,结合锆石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推测该矿区存在两期花岗质岩浆侵位;辉绿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6. 0±0. 9Ma;石英二长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6. 7±3. 3Ma。唐杖子矿区辉钼矿Re-Os年龄为170Ma,从时间尺度上来看辉钼矿化与早期花岗斑岩(173Ma)关系密切。花岗斑岩εHf(t)=-24. 4~-14. 1,tCDM=2104~2744Ma,表明岩石来源于古老地壳;辉绿岩εHf(t)=7. 8~10. 9,tDM=391~523Ma,表明岩石源区为古生代的亏损地幔。唐杖子花岗斑岩和辉绿岩都形成于中侏罗世,成岩时代相近,但源区明显不同,表明冀东地区在中侏罗世既存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的过程(形成了唐杖子花岗斑岩),又存在亏损地幔物质上涌侵入地壳的过程(形成了唐杖子辉绿岩),暗示了华北克拉通东缘在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岩石圈减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8.
萑香洼大型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台隆五丈山花岗岩基西南部中元古界能耳群火山岩中。矿区主要发育金矿化,少量的钼矿化。其中金矿体主要产于NW向和近EW(NWW)向断裂带中,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少量石英脉型,蚀变自矿体中心向外具分带现象,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钾硅化带、青磐岩化带。钼矿化主要产于靠近五丈山岩体的辉钼矿化花岗伟晶岩脉中,并被F8断裂错动破坏,和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穿切。辉钼矿化整体较弱,多呈粗粒,浸染状、团块状或辉钼矿-石英细脉产出。为了探讨金、钼矿化之间的关系,确定二者是否是同期成矿作用的产物,作者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辉钼矿和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钾长石分别开展Re-Os同位素和Ar-Ar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辉钼矿的Re-Os年龄为155.0±2.2 Ma,钾长石Ar-Ar坪年龄为133.2±1.3 Ma,分别与区内晚侏罗世五丈山花岗岩体、早白垩世花山花岗岩体形成时代相近,分属于不同期次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事件。结合区域构造,矿区钼矿化和金矿化分别对应于晚中生代伊佐奈歧板块俯冲弧后陆缘环境和之后的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成矿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9.
中条山成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南部,分布有著名的铜矿峪型、胡篦型、落家河型、横岭关型等不同成因类型的前寒武纪铜矿床。其中胡-篦型铜矿床主要产于中条群余元下组顶部-篦子沟组底、篦子沟组中部、篦子沟组顶部-余家山组底部。按照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地层物质组成与构造调查并重的原则,开展1∶5万专题地质填图。地质图图面表达采用地层代码及岩性组成方法,客观地表达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中条群余元下组、篦子沟组和余家上组地层组成与结构。提出了当前中条山前寒武纪铜矿专题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及填图单位划分与图面表达的方式,有益于探索中国现阶段成矿地质专题填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小秦岭金矿田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同时也是秦岭复合型造山带的北缘组成部分。这里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大规模金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减薄的区域伸展构造背景。此外,越来越多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区内还存在三叠纪的成矿事件发育钼、铅、铀、铌等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多金属矿床,主要分布在小秦岭的南北边缘。目前,对于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研究尚属薄弱,还没有直接对有关的构造变形开展过专题研究。为此,我们对小秦岭金矿田东端边缘的构造带进行构造观察和测量,并采用~(40) Ar-~(39) Ar年代学方法厘定变形时限,揭示三叠纪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为深入认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和规律提供构造证据。研究表明,小秦岭金矿田三叠纪成矿事件发生于晚三叠世的伸展构造背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221~216Ma)是在碰撞向后碰撞转折阶段的重力滑脱构造环境中,发育火成碳酸岩型钼铅、铀铌铅多金属矿床;晚期(214~203Ma)是在后碰撞阶段由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拆沉作用等深部过程导致的区域伸展构造环境中,发育石英脉型和斑岩型钼矿床。小秦岭中生代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成矿事件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中的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