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230篇
地质学   806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6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基于1982-2016年的OISST资料分析了西-亚北极锋(The Western Subarctic front,WSAF;37°N-45°N,146°E-152°E)强度与位置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WSAF强度最大,平均位置最靠南;夏季WSAF强度最小,平均位置最靠北;春秋两季WSAF强度、平均位置相当,位于冬夏之间;1982-2016年,WSAF强度逐渐增强,分布位置逐渐缓慢南移;各季节WSAF强度最大值稳定位于149°E附近,WSAF平均位置自西向东不断北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季节WSAF强度与黑潮-亲潮交汇区(The Kuroshio-Oyashio Confluence Region,KOCR)内水体性质的关系:KOCR内黑潮水特征显著时WSAF强度小,黑潮水特征不显著时WSAF强度大;利用EOF分析探寻了WSAF强度年际变化与KOCR内海温的关系:不同季节内WSAF年际变化与KOCR内海温相关性不显著,春、夏、秋季,随着KOCR内海温升高,WSAF强度减弱,而冬季WSAF强度随KOCR内海温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992.
宁东煤炭基地现有技术存在许多生态问题,如技术体系不完善、工程效果差、推广价值低、缺乏监测和评价等。本研究在筛选和整合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了14个生态恢复地块。14个区由2组重复试验组成,每组包括6种技术模式和CK(未采取任何措施)处理组成。6种技术模式包括生态袋、生态棒、铁丝石笼、砾石沙障、活体沙障和麦草沙障模式,观测区建设在宁东羊场湾排矸场,选择累积降雨量、降雨强度、径流量、侵蚀量、丰富度、覆盖率、生物量和植被类型这8个关键监测指标进行植被生长观测和数据收集。此外,利用TOPSIS法对6种生态恢复模式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麦草沙障模式区植被恢复效果最好,覆盖率为45%,丰富度为1.23,地上生物量为0.60 kg m–2,其监测结果分别比对照组高45.16%、43.02%、71.43%。砾石沙障模式的径流和产沙量最小,其总侵蚀量为133.46 g m–2,仅为对照组的26.80%,径流量为863.32 cm3 m–2,比对照组少50.00%。TOPSIS结果显示,6种技术模式从最佳到...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石油、矿业、冶金、考古和环境等领域,而中国对该系统在岩矿科研领域的应用则刚刚起步.文章以捷克泰思肯电镜公司(TESCAN)的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TIMA(TESCAN 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为例,简述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硬件和软件组成.TIM...  相似文献   
994.
俯冲带是地球上岩浆活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深源地震、壳幔物质交换、元素循环和铜金大规模成矿的集中发生场所。富水流体不仅调控了这些地质作用,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全球C、S等挥发分的循环。当蚀变大洋岩石圈及上覆沉积物进入俯冲带中深部(15~300 km),伴随由葡萄石- 绿纤石相至超高压榴辉岩相的递进变质作用,含水矿物在不同深度的分解造成流体释放为一连续过程。除极端高地温梯度环境之外,大多数俯冲带洋壳释放的流体为富水流体。但,俯冲带不同深度所产生的流体特征有明显差异。出露于全球造山带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保存了分凝体、脉体、水压致裂角砾岩等流体作用的有力证据,绿辉石、石榴子石、绿帘石等矿物中原生流体包裹体为流体的直接记录。在俯冲带中等深度(<65 km),流体是溶质含量很低的含卤化物水溶液,可含CO2-3、SO2-4、HS-等组分,其所含Si、Al、Ca、Mg、Fe、Na主量元素溶质相当于海水中固化物量的2~3倍,并具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元素(B、Li)富集和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的特点。当深度≥65 km时,流体转化为类似于超临界性质的溶液,含CH4、C2H6、H2S等挥发分,其所含主量元素溶质显著增加,微量元素除LILE等外,还负载相当量的HFSE和过渡族成矿元素。俯冲带65~100 km深度,为富水流体向超临界流体转变的区间。这种流体具有“亚超临界”性质,发生了氧化还原性质和元素溶解能力的渐变,并伴随硬柱石和角闪石的最终耗尽。高压变质岩石及相关脉体的O、Sr、Nd和金属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俯冲带流体的源区多样,有蚀变基性洋壳、地幔橄榄岩和沉积物,并保存了海底热液蚀变作用的印迹。流体以脉冲方式沿网络状裂隙呈隧道式运移和传输,规模可达千米级,时间尺度在数月至数百年。目前通过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研究对俯冲带流体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展望未来,该领域依然有诸多争议和科学问题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995.
仙居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仙居县的中南部,本文介绍了仙居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拟建仙居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具备的优势,以及建立地质公园的科研价值、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认为仙居风景名胜区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符合省级地质公园的标准,建立省级地质公园是可行的,并为申报省级地质公园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6.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评价的基础。本文以斜坡单元为最小评价单元,选取坡度、斜坡结构、工程岩组等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基于GIS平台采用信息量模型对丹江口库区典型流域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划分出极高、高、中、低4类易发区,分布面积分别为128.67 km2、455.71 km2、622.55 km2和634.77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7%、24.7%、33.8%和34.5%。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十堰断裂附近及以北区域,灾害点发育密度高,具带状分布特征。经成功率曲线法检验,评价结果合理,可以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精准风险区划提供参考,进而为国土空间规划及风险管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福建省梅仙式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梅仙式铅锌矿床是在大陆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有明显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矿化受震旦系龙北溪组绿片控制。矿体呈似层状,与围岩 一致。绿片岩地是一套含板内拉斑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建造。矿物组合和Zn/Pb比值有分带性。  相似文献   
998.
分析了气象数据采集和串行快闪存储器的特点,讨论了串行快闪存储器在气象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前景,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选定风浪方向谱的海浪模拟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当前第三代海浪模式中的困难。为避开这些困难,作者提出一种新的海浪模拟方法,其中特定定义的风浪组成波依常风下随时间成长的方向谱计算,而涌浪组成波藉考虑涡动黏性和底摩擦加以计算。并进行了常风场和变风场下系统的数值试验。在常风速情形中,模拟结果能精确地化为建立模拟所根据的谱和风浪成长关系。计算显示出台风中心附近浪场的极端复杂的谱结构。当风速骤然降低时,模拟的波高减小与观测符合。在风向逐渐或骤然改变情形下,计算的时间响应尺度与海上观测符合,而且演化中的二维谱结构得到良好刻画。对于涌浪在无风下的传播,模拟结果合理,包括波参量及谱结构的变化。后报得到的波高、周期和海上资料符合。与第三代模式相比,文中提出的方法较易改进,需用的计算机时间显著减少。最后讨论采用一个已知谱来建立谱形式的海浪预报模型的合理性以及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环境生态形势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庆华 《地理科学》2000,20(6):523-527
在国内外环境生态形势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环境生态形势特征,构建了我国环境生态形势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为单位,进行了自然、社会、经济多因素的综合性研究,定量计算出各县环境生态形势指标值,绘制成图,可见,我国危急环境生态形势主要分布在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和人类生活动的不稳定带上(包括农牧交错带和不同和地政单元的交界地带),这些地区表现出强裂的界面性和波动性,了解我国环境生态形势的空间分异规律可为区域环境的开发、利用和整治以及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