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251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652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4 毫秒
971.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录井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对吐哈盆地鲁克沁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相标志、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梧桐沟组沉积时期,鲁克沁地区湖盆经历了由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换的过程。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东西两侧发育水下扇沉积,扇中水道形成多期叠置的厚层泥质砂砾岩沉积,砂砾岩分布面积大,物性较差。梧桐沟组二段和三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变浅,湖岸坡度变缓,研究区东西两侧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形成了几套厚10~15 m的砂砾岩沉积,分选性好于水下扇形成的砂砾岩,物性相对较好。相比较而言,扇三角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扇砂体顶部的含砾砂岩是较好的储集体。该研究成果将对鲁克沁稠油聚集带储集层预测及区带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2.
吴家楼铜矿为中低温热液脉型铜矿床。通过普查对吴家楼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系统研究,认为矿区NW向断裂控制了含铜石英脉及孔雀石化重晶石化碎裂岩的分布。在分析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开展地球物理化学勘查,加大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力度,以期发现新的铜矿体。  相似文献   
973.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其深部复杂的壳-幔岩浆过程及深部岩浆房系统研究薄弱,岩石圈减薄过程的浅部响应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华北克拉通中部的邯邢地区符山杂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锆石年代学和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多重岩浆房系统、岩浆深部作用过程和浅部响应。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符山早期岩套中细粒二长岩的年龄为129 Ma,晚期似斑状岩套的斑状角闪二长岩的年龄为122 Ma。岩相学观察及背散射电子(back scatter electron,BSE)图像显示,符山杂岩体的角闪石和斜长石均具有复杂的环带结构,并通过对它们的晶体生长过程分析和环带成因讨论,表明其具有复杂的生长环境和过程。符山杂岩体的高镁、高钾、高Sr 等地球化学特征和角闪石、斜长石的环带成因证明了深部岩浆在幔源流体的活化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岩浆混合作用和多重岩浆房过程。符山杂岩体早期岩套侵入岩定位深度为7 km,晚期岩套侵入岩定位深度为1.5 km,表明在7 Ma内地壳隆升了5.5 km。符山杂岩体中大部分侵入岩具高Sr、低Y及δEu正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形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这些特征表明晚中生代中国东部高原的存在。  相似文献   
974.
彭阳铀矿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是全球首例在风成沉积环境中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 具有含矿层位深、砂体厚度大、铀矿品位高等特点。通过对彭阳铀矿地质特征、物源、铀源、铀矿物赋存状态、蚀变矿物、烃类流体参与成矿等方面进行研究,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系统总结了彭阳铀矿的成矿规律。综合研究表明, 研究区深大断裂发育、拥有厚大砂体及稳定的“泥-沙-泥”结构, 对铀成矿极为有利。同时, 盆地西缘岩体可提供稳定铀源, 浅层富氧含铀流体顺层流动、下渗, 深部烃类流体沿断裂上升至洛河组, 导致红色砂岩褪色蚀变, 为铀成矿提供还原剂。中新世到更新世, 构造活动引发了富氧含铀流体和深层含烃流体的耦合作用, 形成了完整的“补-径-排”流体成矿系统, 最终导致铀成矿。通过分析彭阳铀矿的成矿和控矿要素, 进而建立了成矿模式,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砂岩型铀矿找矿及其它地区相似地质条件下找矿勘查与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75.
为了提高煤与瓦斯突出(突出)预测的准确性,选取6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开展高压压汞实验、等温吸附实验,计算瓦斯膨胀能,分析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膨胀能演化特征及其与突出预测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孔隙结构与吸附性的差异,导致煤体所含的瓦斯膨胀能存在差异。煤的总瓦斯膨胀能与吸附瓦斯膨胀能随瓦斯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增加趋势逐渐变缓;相同瓦斯压力下,煤的变质程度越高,总瓦斯膨胀能与吸附瓦斯膨胀能越大。煤的游离瓦斯膨胀能随瓦斯压力升高呈指数增大;相同瓦斯压力下,游离瓦斯膨胀能随单位质量煤体孔隙体积的增加而增大。当Rmax>1.6%,0.74 MPa对应的游离瓦斯膨胀能与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突出临界指标42.98 mJ/g基本相等,进一步验证了游离瓦斯在突出触发阶段起主要作用,也为突出预测临界压力值采用0.74 MPa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当Rmax为0.6%~1.6%时,0.74 MPa对应的游离瓦斯膨胀能小于42.98 mJ/g,夸大了煤体所具备的突出潜能,会加大防突工作量。当Rmax<0.6%,0.7...  相似文献   
976.
通过分析梳理近五年甘肃省及各市州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依据甘肃省水资源禀赋、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需求等现状因素,并充分衔接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确定全省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要求,作为水资源利用上线管控目标;根据水资源评价结果,初步划定水资源重点管控区,提出了相应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977.
哈西亚图铁多金属矿位于东昆仑构造带,是区域较为典型的一处矽卡岩型矿床.文章对矿区花岗闪长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年龄为(240.1±0.8)Ma(MSWD=0.62),形成于中三叠世,岩石为准铝高钾钙碱性系列,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弱的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同时表现出“TNT”(Ta、Nb、Ti)负异常等俯冲带幔源岩石的成分特点.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同时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花岗闪长岩产于中生代岩浆弧环境,区域同时期花岗闪长岩与石英闪长岩有着相同的物质来源与产出背景.在其他具有矽卡岩型矿化潜力的区域,今后找矿工作中应注重花岗闪长岩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78.
苍山地区在寻找鞍山式铁矿和金伯利岩管的地质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的地质、物探、化探资料。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库建立、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在贾庄一带新圈定一处1∶5 000磁异常,磁异常位于中生代贾庄闪长岩体与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具有夕卡岩型金铜矿的成矿条件,圈定了找矿靶区。根据成矿条件相似地区探矿经验,推断靶区成矿深度极限为新元古界二青山组底部的不整合面,距地表431~600m。本次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得益于GIS信息技术应用、现代成矿理论的指导,以及探矿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979.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的实景三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在无人机自制镜头获取的倾斜摄影数据基础上,应用Inpho,Pix4Dmapper、街景工厂等软件进行实景三维建模的方法。除总结研究成果外,还对无人机实景三维建模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为智慧城市的三维系统建设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80.
东平—汶上铁矿带是鲁西重要的鞍山式铁矿带,矿床赋存于新太古界泰山群山草峪组变质岩中,目前已经探明10余处大、中型铁矿床。铁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长一般800m,厚度6m;矿石主要为磁铁石英岩,发育条带状构造。文章阐述了通过采集典型矿床矿石及围岩样品,测试其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结果显示磁铁石英岩总体表现为高硅,低磷、低铝;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都较低(w(ΣREE)=23.74×10~(-6)~141.22×10~(-6)),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w(LREE)/w(HREE)=4.10~5.42),Eu负异常(δEu=0.61~0.96,平均0.86),Ce不显异常(δCe=0.93~1.05,平均0.9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高场强元素Ta、Nb、Zr、Hf、Ti等相对亏损。研究结果表明,东平—汶上铁矿成矿带的赋矿原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和火山岛弧构造环境;山草峪组变质岩原岩可能经历了多个完整的火山-沉积旋回,火山活动提供了成矿物质铁和硅;成矿期海水为缺氧的弱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