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573篇
海洋学   24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2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1年   2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国土资源部等九部门《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回头看"行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40号)下发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十分重视,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紧盯薄弱环节,层层签订责任状,全方位展开工作,逐条逐项抓落实,稳步推进"回头看"工作。  相似文献   
932.
本文评述中国古代长度(尺度)标准的建立与发展。历史典籍记载与尺度实物证明,4000多年前的大禹曾以“身为度”,现存商代象牙尺长15.8厘米,是“身为度”的体现。西汉兼用排黍(谷物的籽粒)法与固定音频的黄钟律管(乐器)确定尺度,西汉一尺之长为23厘米。清代康熙年间,规定以子午线弧长的0.01秒作为营造尺的标准长度,合32厘米。中国古代长度(尺度)标准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显示出中华文明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潜质。  相似文献   
933.
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及其大地震复发周期的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活动断裂是晚更新世10~12万年以来一直在活动.现在正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会发生活动的各类断裂.活动断裂控制着大地震的发生,是不同类型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来看,不同性质的活动断裂具有不同的发震构造模型,研究这些问题对认识强震的发震条件,划分潜在的震源区或地震危险区,评估发震构造和发震地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国内外对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的认识,结合近10年来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活动断裂的研究,总结了活动断裂的基本变形特征和对大地震复发周期估算的认识.研究表明.东昆仑断裂库塞湖段类似2001年Ms 8.1级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250~350年,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段类似Ms 7.4级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70~500年.而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地区,类似2008年5月12日Ms 8.0级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年.这些结果可能暗示着走滑断裂大地震的复发周期远短于逆冲断裂大地震的长复发周期,这是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34.
云雾山隧道是宜万铁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之一,针对该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加速了工程进度和保证了工程质量,对以后相似隧道的施工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5.
厌氧生物法处理高浓度酸性硫酸盐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酸性硫酸盐废水,考察了生长因子B对体系pH缓冲能力和SO4^2-去除率影响。实验证明,加入生长因子后,可使进水pH值从6.80降到3.08,出水pH稳定在6.78±0.5,此pH下SO4^2-去除率比单一葡萄糖为碳源提高5.72倍。在半连续试验确定的体系最佳运行参数下连续运行试验,SO4^2-、CODCr去除率分别从85.17%、74.05%增至95.66%和88.56%,148 d负荷试验后,进水SO4^2-浓度从500 mg/L增加至2 876 mg/L时,出水SO4^2-浓度均在238.42 mg/L以下,SO4^2-的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处理SO4^2-浓度最高可达3 580 mg/L。该体系在加入生长因后,可处理高浓度的酸性硫酸盐废水。  相似文献   
936.
西风槽是诱发豫西北雷雨大风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一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和探空资料,对2001-2015年6-9月受西风槽影响在豫西北发生的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发现,由于近地面暖湿空气势力和侵入冷空气的强弱不同,致使天气系统配置差异显著。根据不同天气系统配置,将由西风槽入侵引起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为斜压锋生类和低层暖平流强迫抬升类两种。斜压锋生类的显著特征是配合高空槽的移近,影响系统在700 h Pa上有明显的冷槽,在近地面层有明显的锋生和锋面移近,锋面逼近使抬升运动增强是强对流天气启动的重要因素;低层暖平流强迫类的影响系统在700 h Pa上有位势高度槽而无冷槽,槽的南段紧贴或者落后于500 h Pa槽线,呈前倾结构,强的热力不稳定和深层垂直风切变所形成的动力不稳定是引发这类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因素,地面辐合线、干线触发了强对流天气。二者在物理量场分布上也有着显著的异同:相同之处在于两类强对流天气均有较强的位势不稳定且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两类强对流过程的0℃层均接近或超过5km。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斜压锋生类中低层湿度更大,湿层更厚。2)低层暖平流强迫类850-500 h Pa的温差均值为27. 7℃,大于斜压锋生类的温差。3)斜压锋生类K指数均值达39. 6℃,低层暖平流强迫类K指数均值为28. 7℃,二者差值高达10. 9℃,而其抬升凝结高度却明显偏低。4)斜压锋生类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较大,而低层暖平流强迫类的对流层高层与近地面间的垂直风切变较大。  相似文献   
937.
喜马拉雅山与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冰蚀地貌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与否一直存在争议,但冰川必然对山体进行冰蚀作用形成冰蚀地貌。为了分析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的山体地貌是否具有冰蚀特征,该文选取了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区—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冰蚀地貌的研究对象,通过宏观分析,除了由缩口、三角脊、残弧组成的冰斗系统外,还发现冰蚀作用过程存在避谷、吞脊、切壁、穿梁等特殊习性。分析认为冰蚀过程主要受制于雪线高程、积雪高程与坡向坡角三方面因素的控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东部的江西庐山、山东蒙山、大兴安岭主峰黄岗梁三个地区的山体地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些山区的山体地貌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蚀地貌具有一致性。文章从冰蚀过程的角度确认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事实。  相似文献   
938.
2015/2016年冬季北极涛动异常活动及其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司东  马丽娟  王朋岭  王艳娇  聂羽  孙冷 《气象》2016,42(7):892-897
2015/2016年冬季,北极涛动(AO)季内变化特征明显。2015年12月,AO处在正位相,而到了2016年1月AO突然由正位相转为强负位相,导致极区冷空气南下,北半球和我国气温由暖转冷。AO由正位相转为负位相主要与北大西洋强风暴活动有关。2015年12月末,北大西洋上空有一气旋式强风暴出现,强风暴东侧西南气流将北大西洋上空大量的暖湿空气带向北极,导致北极气温迅速升高。北极气温迅速升高使得极区的位势高度场由偏低转为偏高,是导致AO由12月的正位相转为1月负位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9.
尽管18S rRNA基因序列极其保守,但是在一些种类中仍然发现其存在序列多态性。本研究在线纹舌鳎18S rRNA基因中发现了3种差异显著的序列类型(Type A,B和C),说明其为非协同进化,而不是严格遵循协同进化方式。基于以上三种类型序列GC含量、二级结构、最小自由能等差异,我们推测Type A和B可能是假基因类型。此外,在Type A类型中还发现了一段长达189 bp的重复序列。据我们所知,如此长的重复序列,这在硬骨鱼类核糖体基因中还是首次报道。通过比较分析产生重复序列常见的模型,我们认为不等交换模型最有可能解释该重复序列的形成。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不等交换模型提供了罕见的分子证据,而且为鱼类18S rRNA基因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0.
为探究不同季节下黄海暖流在源区的状态,利用韩国海洋数据中心(Korea Oceanographic Data Center)发布的水文数据,对黄海暖流源区附近温盐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状态下对马暖流在济州岛东南存在向西向入侵的趋势,其入侵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最强,冬、春季开始减弱,夏季最弱。济州岛西侧,约在33°30′N、125°30′E处存在一支伸向西北的高盐舌,该高盐舌盐度同样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强,春季开始减弱,夏季降至最低,秋季盐度开始缓慢回升。黄海区盐度的变化要滞后于对马暖流区盐度变化。冬季朝鲜沿岸水南下入侵程度最强,能到达34°N以南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