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197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572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41.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储集砂体分布特征为例,探讨构造变换带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与变形特征,开展构造转换带的构造-沉积-成岩作用等对物源、砂体、岩石物理等的控制作用的研究。盆地构造转换带控制主要物源与水系,进而控制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构造转换带与坡折带共同控制沉积相带展布;构造转换带、坡折及沉积层序格架联合控制砂体时空展布及其储层质量:在大的构造转换带、高坡降比的坡折等条件下,在低位域沉积期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等,形成大规模的储集体,在高位域沉积期发育较大规模三角洲沉积等。对构造转换带的综合研究,可深化对坳陷盆地沉积体系发育规律认识,进而提高对油气储集体的预测精度,对陆相湖盆沉积学及其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2.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及构造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地区最近发现了完好出露的新生代连续沉积地层,其中第四系主要为细粒湖相沉积,从而提供了最新的来自盆地内部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载体。在详细野外考察基础上,沿厚约140m的剖面采集两百多块样品,本文报道了野外考察结果和样品碳氧稳定同位素数据,以期初步探讨盆地新生代晚期环境变化及相应的构造意义。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在玛扎塔格地区有清楚显示,主要表现为沉积组合的显著不同,湖相沉积物氧碳同位素数据(δ18O和δ13C)则呈现周期性波动震荡特征,并呈现出明显的反相关特征,尤其剖面最上部出现显著的δ18O负偏和δ13C正偏,可能暗示了一次较为极端的气候异常事件,或说明冰雪融水的影响逐步加深,说明积雪源区向沉积区的扩展。玛扎塔格地区广泛发育的第四纪湖相沉积和山前地带沉积特征明显不同,说明了区域构造运动的显著不均一性,作为西昆仑北缘冲断带的前锋部位,玛扎塔格断裂的最新活动时间为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且目前可能仍在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943.
“OneGeology计划”及其在中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OneGeology计划"中文名为"同一个地质计划"、"地质一体化计划"或者"世界大地质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包含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参与的全球数字地质图共享系统。该计划应用J2EE和WebGIS技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参与该项目的国家通过发布基于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GC)标准的网络服务并将访问接口注册到OneGeology门户网站实现地质图空间数据的共享。本文以中国新建成的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应用"OneGeology计划"的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数字地质图共享试点研究,为建立中国小比例尺数字地质图共享系统"OneGeology-China"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4.
司源  解建仓 《水文》2011,31(6):58-62,57
针对目前实时洪水预报建模过程中出现的数据获取难和计算力不足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网格技术进行建模的方法,以期通过网格技术实现信息的动态共享和计算力的有效整合。阐述了在网格环境下的建模体系结构,对任务解构、通信协议、调度算法等关键点做了详细说明。以渭河流域为例,对其进行实时洪水预报建模,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5.
歧口凹陷港西地区浅层气的AVO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AVO技术分析了港西油田浅层新近系明化镇组的含气响应特征,先通过AVO正演模拟研究了含气储层的AVO异常响应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对基于叠前地震资料反演AVO异常属性的解释.然后基于叠前地震资料进行AVO反演,提取AVO异常属性参数,基于各种属性特征来预测储层的分布和含气性状况,并通过相关性对属...  相似文献   
946.
(2011年3月18日)一、2010年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010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冶、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深入斤展“丽整治-改革”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相似文献   
947.
利用1960-2009年春季内蒙古104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出春季第一次有效降水作为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分析了近50年春季久旱转雨降水特征和年代变化,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久旱转雨的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内蒙古春季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平均为1~2次,90年代有3次,表明1998年以后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多.60-80年代500hPa高度场在高纬度欧亚大陆地区为一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为高压脊,西伯利亚地区维持一稳定的低涡槽系统,西风急流位于50°-60°N之间,内蒙古受强西风控制;中低纬度地区的西风槽成为久旱转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1990-2007年500hPa高度场上,在高纬度地区东亚大槽位置偏北,欧亚大陆50°-60°N西风急流北抬至70°-80N,中高纬度地区贝加尔湖到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为低涡,中低纬度地区多短波槽、脊活动.2008年和2009年又出现了60-80年代的环流特征.对500hPa环流系统进行了分型,得到3种类型:A型(蒙古冷槽(涡))、B型(贝加尔湖低涡)和C型(东北低涡).这3种类型是造成内蒙古春季久旱转雨的主要环流系统.  相似文献   
948.
基于1 009景Sentinel-1A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南水北调中线区域地面沉降进行长时间序列监测。结果显示,整个中线沿线地面沉降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东南部,最大形变速率为-139 mm/a,由于与渠道间有一定距离,因此对输水影响较小。北京市的最大形变速率为-133 mm/a,天津市西南部最大形变速率为-81 mm/a,但天津支线经过了2个沉降区,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重点分析了南水进京后北京市地面沉降的时序形变特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得知,南水北调工程有效补充了北京地区地下水储量,显著遏制了北京市地面沉降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49.
青藏高原小嵩草高寒草甸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法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嵩草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研究其返青期识别方法对于模拟及预测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植被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法主要是先对遥感植被指数原始时序数据进行拟合去噪声再求取返青期,各种方法对研究区域、研究经验、参数设置、函数初值设置等有很强的依赖性。为避免返青期识别方法在曲线拟合时对参数初值的依赖性和陷入局部最优解,本文引入了模拟退火算法对双高斯和双逻辑斯蒂函数进行参数优化,并分别对基于以上两种函数及多项式拟合的植被指数时序曲线进行对比,从而选出最佳拟合方法,最后采用最大斜率阈值法、动态阈值法和曲率法识别返青期。利用青藏高原小嵩草高寒草甸34个样本点的返青期地面观测数据及相应的8 km分辨率的NOAA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对以上各种组合的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案进行了测试,并选取了153个遥感实验点求取了近30年(1982年—2011年)青藏高原小嵩草高寒草甸的返青期,结果表明:采用双高斯函数拟合的NDVI曲线与原始NDVI时序数据最为接近,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大斜率阈值法识别的小嵩草高寒草甸返青期及其变化趋势与地面物候观测结果最为一致;同时发现近30年青藏高原小嵩草高寒草甸的平均返青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第120—140天,并且呈逐年提前趋势,30年来提前了7天。  相似文献   
950.
保定地区冰雹的气候及物理量参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保定地区1974~2010年4~10月19个县市气象站冰雹资料,对保定地区近37 a的冰雹气候特征进行了详细统计与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典型个例,并基于北京和邢台探空站2000~2010年探空资料,细致分析了典型冰雹日常用物理量参数的阈值。结果表明:保定地区年均冰雹日数的地区差异较大,年均最大降雹日数中心位于西北部山区的涞源,铁路线以西年均降雹日总体多于铁路线以东各市县;冰雹日数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24;冰雹日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其中6月冰雹出现几率最大;近37 a来,保定地区年冰雹日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西部山区减少趋势及波动最明显,说明降雹频繁的地区降雹年际波动也大;各物理量参数的阈值可作为预报本市冰雹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