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65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讨流域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碳酸酐酶(CA)活性、有机碳含量及CA固碳之间的潜在关系,选取长江流域干流及支流沿岸不同地质生态环境下的10个样地,比较长江流域不同地质生态环境下表层土壤(0~20cm)中的碳酸酐酶(CA)活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岩溶区的表层土壤CA活性要高于非岩溶区(P0.01),土壤CA活性的差异与样地的地质类型及植被类型不同有关;(2)位于岩溶区高场(GC)样地的年平均SOC含量最高(1.09%),而位于非岩溶区外洲(WZ)样地的年平均SOC含量最低(0.29%),而且总体比较而言,长江流域冬季表层土壤的平均SOC含量显著高于夏季(P0.01);(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长江流域岩溶区表层土壤CA活性与SOC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流域岩溶生态系统土壤CA与土壤固碳能力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stress on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and HSP gene expression in the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water temperature was lowered rapidly from 18 to 1°C. During the cooling process, three individuals were removed from culture tanks at 18, 13, 8, 5, 3, and 1°C. Blood samples and tissues were taken from each individual, hematological indices and HSP gene expression in tissues were measured. The red blood cell count,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as temperature decreased. Enzyme activities of plasma alanine transaminase and creatine kinase increased as temperature decreased, whereas aspartic transaminase and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activities displayed no obvious changes above 1°C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activity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Blood urea nitrogen and uric acid levels were highest at 8°C, and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at 3°C.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cortisol,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al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as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serum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to the initial level. The HSP70 mRNA expression showed various patterns in different tissues, whereas HSP90 mRNA expression showed the same tendency in all tissues. Over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mperature decreases in the range of 8 to 5°C may induce a stress response in S. maximus and that temperature should be kept above 8°C in the aquaculture setting to avoid damage to the fish.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澧阳平原野外调查,多剖面地层对比分析及岩板垱(YBD)剖面样品的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年代测定,揭示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并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6 ka B.P.间,澧阳平原由冲沟发育的黄土台地向河湖发育的平原丘岗地貌过渡;气候环境经历了弱暖湿-气候变差-凉湿-波动回暖-暖湿的变化;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稻作农业的出现与该区的环境条件和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环境演变也推动了古人类活动范围和聚落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4.
长江三角洲第一硬土层中微结核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第一硬土层是古土壤层,是长江河漫滩型沉积物,其形成经历多次沉积和成土过程.硬土层中的铁锰结核以菱铁矿、菱锰矿和褐铁矿为主,通过铁锰元素离子和矿物Eh-pH稳定关系分析,最有利于菱锰矿和菱铁矿结核生成的条件是:Eh<0且pH>8.成土期处于末次冰期低海面、气候寒冷干燥期,土壤的化学过程是以氧化作用为主,是褐铁矿等氧化性矿物形成时期;冰后期海相层的沉积覆盖使土壤层进入成岩阶段,土壤层的化学过程以还原作用为主,成岩过程是铁锰碳酸盐结核的主要生成期.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有效感觉噪声级Lepn作为单个事件的评价量,用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作为一段时间内多个事件的评价量,介绍了机场环境噪声影响预测的完整程序和方法。给出了遥墙机场1995年度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在分析近代太阳热发电和海水温差热发电的优缺点后,用实测资料和理论两方面说明我国山东半岛南北的黄海海域常年存在低温的深层冷水团,夏季冷水团的温度约6~8℃,而且核心区历年稳定。在黄海冷水团的海面及其近海、近陆又是太阳能照射条件好的地区。因此建议用技术经济上较易实现的集热温度为100~300℃(本文称之为低中温low-moderato temperature)的太阳能集热器所收集的太阳热作热源,再以这些水域的深层冷水团作为冷源,采用恰当的低沸点流体(本文采用R-114)为工质,组成热力循环,联合用太阳热和深水温差热发电,就有可能克服原有的纯太阳热或纯温差热发电的缺点和困难。文中论述了这种联合电厂的优缺点,并以热力计算结果给以论证,了解它在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如此将地区能源作综合利用,使不同能源能扬长避短,联合发电和供热,则各能源可获得最有利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7.
研究液体中声吸收对三种具有不同波形的脉冲光声信号的影响,把吸声介质视为一个线性、时空不变的低通滤波器,得到了考虑声吸收后光声脉冲的幅值和波形随传播距离变化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8.
海南岛三亚湾现代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岛三亚湾海滩沉积物主要以中细砂为主,中值粒径在2.0~2.5Φ之间,为细砂质,少量样品在1.0~2.0Φ之间,属中砂质,适合于海滩旅游。近岸海底沉积物总体分布较细,为砂-粉砂-黏土的组合,仅仅在海湾西侧靠近岬角处,以中粗砂为主。近岸海底沉积物是低海平面时古河道的堆积物,能够为现代海滩提供很好的砂源,为确保海滩的稳定性提供了物质前提条件。但是,由于近20年的海岸开发,海滩东部受到人类开发活动的深刻影响,人为排放的有机物污染使海滩部分出现泥化和变黑,而且,由于人为的违规建筑物紧逼高潮线和大潮高潮线,破坏海滩的整体形态,改变海岸的动力条件,进而破坏了海滩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9.
浙江乐清湾现代沉积与悬沙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龙江  殷勇  郭伟  朱大奎 《海洋科学》2005,29(10):93-96
通过对乐清湾野外考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和水样的悬沙质量浓度分析,探讨了乐清湾现代沉积和悬沙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乐清湾现代沉积主要以细颗粒沉降为主,粉沙和粘土总含量占90%以上;悬沙质量浓度具有从湾口向湾内递减的变化趋势,湾口悬沙质量浓度为0.2~0.25kg/m^3,而湾内质量浓度小于0.01kg/m^3。半封闭性海湾和以外海来沙为主的物质来源共同决定沉积物的特征及悬沙质量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而泥沙来源及沉积过程的研究将为港湾治理工程提供重要的依据参数。  相似文献   
110.
热液金红石U-Pb测年是确定金成矿时代的有效方法,然而金红石的多种成因限制了其在金成矿过程和年代学方面的应用。胶东夏甸金矿床中广泛发育多种类型的金红石,是鉴别金红石成因和厘定金成矿时代的理想选择。该矿床中的金红石呈簇状分布,与银金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辉钼矿等热液矿物共生,且发育交代结构,呈不规则环带状,表明其为热液成因。通过BSE和EPMA分析,识别出两种热液金红石:高W金红石(W含量1.672%~6.125%,平均3.48%)和低W金红石(W含量0.002%~0.788%,平均0.204%)。在金成矿期的早阶段,富钛或含钛矿物的分解或重新平衡导致了低W金红石的沉淀,而成矿主阶段热液流体携带难熔元素及部分高场强元素多次脉动式上涌,流体中的V3+、W6+、Fe3+、Cr3+和Nb5+等离子以2M3++W■6+3Ti4+为主要机制置换早阶段低W金红石中的Ti4+形成高W金红石。夏甸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