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白垩统砂泥岩普遍发育超压。通过对地层压实特征、黏土矿物转化及有机质演化特征的分析,揭
示了凹陷超压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①营尔凹陷纵向上发育常压带、浅层超压带、过渡带和深层超压带4个压力带,超压带内具
有明显的泥岩密度降低、电阻率减小和声波时差增大的欠压实特征,表明不均衡压实作用是形成该区超压的主要原因;②凹陷内
发育3个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带,第一迅速转化带对应于浅层超压带,第二迅速转化带对应于深层超压带,反映黏土矿物转化与
凹陷超压有一定的联系;③深层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镜质体反射率Ro>0.6%),与浅层超压带相比,生烃作用对深层超压带的
超压贡献更大。由此认为,营尔凹陷的下白垩统地层超压是不均衡压实作用、黏土矿物脱水作用和生烃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并
且隆起带和洼陷带的成因机理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2.
准噶尔盆地上三叠统源岩TOC含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准噶尔盆地三叠系暗色泥岩在不同层段发育特征的分析,发现暗色泥岩主要发育于上三叠统,中、下三叠统 分布有限。针对准噶尔盆地上三叠统暗色泥岩实测有机碳含量数据偏少、测井曲线系列较完整的实际情况,利用声波测井 与电阻率测井重叠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上三叠统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的预测模型,并估算了主要探井上三叠统暗色泥岩 的有机碳含量。综合预测和实测有机碳含量平面分布特征发现,上三叠统有机碳含量显示有4 个相对高值区,分别位于乌 伦古坳陷的索索泉凹陷、中央坳陷带的阜康凹陷、盆1 井西凹陷和玛湖凹陷,以索素泉凹陷有机碳含量最高,阜康凹陷和 盆1 井西凹陷其次,玛湖凹陷总体较低。有机碳含量表明上三叠统为一套中等- 较好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63.
烃源岩形成研究一直集中于海相盆地的“生产力模式”和“保存模式”之争, 湖相盆地研究较少.利用二连盆地烃源岩有机碳、碳酸盐碳同位素、热解参数、还原硫等地球化学分析数据, 表征了湖盆古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输入, 研究了有机质供给和保存在烃源岩形成中的控制作用, 发现不同的湖盆中有机质供给和保存对烃源岩形成的控制作用明显不同.有机质供给量大的湖盆原始有机质含量高, 烃源岩形成主要受有机质供给控制, 受有机质保存条件影响小, 即使在含氧的水底也会有部分有机质来不及氧化而富集形成烃源岩; 有机质供给量小的湖盆原始有机质含量低, 氧化环境中大部分有机质被降解难以形成烃源岩, 只有还原环境下有机质才能得到较好的保存, 有机质保存是控制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泥质岩类生烃潜力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吉木萨尔凹陷最主要的烃源岩,该套烃源岩岩性多样,多为过渡性岩类,为了研究不同泥质岩类生烃潜力特征的差异性,以录井岩芯为基础,将泥质岩类划分为纯泥岩、砂质泥岩、灰质泥岩和云质泥岩四类,并主要从有机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四类岩性泥岩的生烃潜力特征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纯泥岩有机质丰度较云质泥岩、灰质泥岩、砂质泥岩略高;纯泥岩有机质类型最好,其次是灰质泥岩和云质泥岩,砂质泥岩干酪根类型最差。在此基础上,结合HI分析,认为纯泥岩生烃潜力最高,其次是云质泥岩、砂质泥岩,灰质泥岩生烃潜力最差。  相似文献   
65.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试油及薄片等资料分析了轮古东奥陶系断裂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探讨了断裂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程度的关系。研究表明,轮古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基质孔隙不发育,孔洞缝及其组合为主要储集空间,断裂及伴生裂缝有效地改造了碳酸盐岩储集层,断裂发育形成的裂缝及断裂破碎带控制和促进了岩溶作用的发生,在断裂附近碳酸盐岩孔洞更发育,断裂带附近2 km内易形成高渗透带,高角度裂缝对碳酸盐岩孔洞的形成更为有效。EW向和SN向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有效通道,控制着平面上和垂向上气油比、天然气产能及相态的变化。断裂控制着碳酸盐岩孔洞、洞穴、裂缝空间组合分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及油气富集的非均质性,断裂带附近高角度裂缝及孔洞较发育,油气产能较高,在远离断裂部位油气的聚集效率低,持续活动的走滑断层附近是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因此,轮古东奥陶系具有纵向上多层系含油气、平面上分区分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类型辨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是否为深盆气藏的问题,从成藏条件、成藏期次和气水分布特征等方面与典型的加拿大阿尔伯达深盆气藏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烃源岩分布广泛、生气中心不明显、生气速率较低、持续供气条件较差且供气分散,难以形成满足深盆气藏气驱水的动力;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展布方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且上倾方向为物性较差的致密层,不具备深盆气藏储层向上倾方向物性变好的条件;源储配置样式为"自生自储"式和"垂向叠置"式,由于砂体规模小、分布不连续,源储接触局限,不具备深盆气藏源储大面积接触的特征;天然气发生3期成藏,在盆地埋藏期与抬升期均可成藏,成藏时间较早,后期气藏调整改造强烈,不具备深盆气藏的保存条件。气水分布主要受储层物性和区域构造控制,分布复杂、分异不明显,没有气驱水形成的"气水倒置"界面。成藏特征综合对比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并非深盆气藏,应为主要由储层物性控制的岩性气藏,该区油气勘探应以优质储层研究为重点。  相似文献   
67.
油气运聚解析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命题,而复杂油气运聚解析则是研究难点和热点。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为例,提出了解析复杂油气运聚的一种新方法,即油气运聚类型研究。这种方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在勘探发现油气显示后,通过分析油气运聚类型,进而评价成藏潜力,为试油提供依据;二是在试油之后,对成功和失利的井分别分析原因,解析二者在油气运聚类型和过程上的差异,从而为油气勘探部署和评价提供参考。以陆西地区为例的应用效果良好,尽管诸多参考标准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其他地区,但研究思路、方法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68.
湖相烃源岩混合型母质成烃演化特征热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湖相有机质成烃演化特征,选择混合型母质烃源岩进行加水模拟实验,以探讨混合型母质的成烃特征。研究表明,湖相混合型母质具较强的生油和生气能力,液态油产率随温度先增后降,生油窗明显。天然气形成于整个演化过程中,但主要形成于生油高峰后。气态产物主要有非烃气如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以及烃气(如从甲烷到C6+重烃)和一些烯烃。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其次为氢气、甲烷和其他气体。二氧化碳在整个生油阶段都有较高含量,但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实际地质条件下大量二氧化碳主要都通过水合作用等而消耗殆尽,利于储集层次生孔隙的形成,氮气在生油早期含量高,氢气和烃类气体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实际气藏中由于氢气化学活性强而基本消耗掉了。正、异构烷烃之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利用该参数时应注意热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柳广弟  高岗 《沉积学报》1999,17(3):482-485
通过碳酸盐岩地层中的纯碳酸盐岩、缝合线缝隙物和泥质条带有机质含量和残留烃量分析表明,碳酸盐岩地层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有机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缝合线缝隙物和泥质条带具有高的TOC值和较低的S1/ TOC 值,而纯碳酸盐岩TOC值则很低,但其S1/ TOC 却很高。这说明缝合线缝隙物和泥质条带发生了明显的排烃作用,而纯碳酸盐岩排烃作用不明显。因此可以认为高有机质丰度的缝合线缝隙物和泥质条带是碳酸盐岩地层烃源的主要贡献者。压溶作用对碳酸盐岩的排烃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