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地质作用深度测算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地质作用的深度通常是用压力除以密度来计算的。这种方法只在假设岩石处于静止的液体状态下才是正确的。然而,实际上从浅部地壳直至地幔深处的岩石都是固体状态而不是液体状态,且粘性系数随浓度递增。实测数据表明,地下水平压应力总是大于垂直压应力,说明构造力在量值上超过重力。所以,在地壳中进行地质作用深度的测算必须把岩石看作是固体并依据固体物理理论。因此,吕古贤等在文献〔16〕中提出的深度测算方法(1  相似文献   
32.
矿田构造学是研究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形成、改造和空间分布的地质构造要素的总和学科。受惠于前苏联学者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系统,矿田构造学是在地质找矿方面比较成功的研究领域(吕古贤,2011)。我国在近半个世纪中,矿田构造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矿田构造学是指导找矿最为成功  相似文献   
33.
关于矿田地质学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吕古贤 《地质通报》2011,30(4):478-486
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和构造-矿床组合规律,在数千-数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基本掌握了不同级别的金属成矿区带.通过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研究,也在矿区周围不断发现一些新矿床.然而,如何开展矿田范围内地质找矿,国际上称为中尺度勘查的潜在矿产的识别标准、调查思路、勘查方法等问题,则成为国际成矿学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4.
地下岩石的压力模型是研究构造及其演化的基础。瑞士地质学家海姆提出地下岩石处于静水压力状态的假设,前苏联学者金尼克又指出地下某深处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石柱的总重量,而侧向压力通过泊松比系数可以求算。则迄今为止,地质作用的深度通常是用压力除以密度来计算的。然而,经过“应力矿物”、“构造变形和变质相关性研究”、“构造地球化学”和“构造动力成岩成矿”等研究发现,上述地质学经典的认识和算法存在重大缺陷,没有考虑构造压力的作用。近几十年,发展了地下岩石处于“构造力和重力复合的压力”状态的认识,建立从总压力中先消除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然后计算形成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吕古贤,1982,刘瑞珣,1988)。 在1994年(大陆构造会议,北京),根据上述认识,对于大别超高压变质的“深俯冲折返模式”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学术会议(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2000年和2002年,合肥和郑州)交流,论文在《科学通报》(1998年)得以发表。该刊物还组织了两种不同观点的辩论。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2000年)召开了“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国土资源部设立科技发展重点计划项目(“地壳深部压力与超高压岩石形成研究”,2002年),推动研究的发展。2004年,提交《超高压变质的构造附加压力与形成深度》专著和《中国地质大学学报》英文专辑,参加“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意大利)”的国际交流。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地质学会联合主办“陆内造山带形成演化与动力学机制学术研讨会”(2015年11月22-24日,合肥)。常印佛院士在会上指出,在中国东部大约230万平方公里范围,李四光研究过新华夏构造体系问题,陈国达提出地台活化的“地洼”理论,朱夏强调陆内变形及其成岩成藏的意义和工作,奠定了我国东部陆内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汤家富用区域地质资料揭示,中生代陆内没有超高压“深俯冲折返”的地质条件。葛肖虹强调经过4亿年以来的多期次拼接离合碰撞过程而形成的中国大陆,是拼接复式大陆。池顺良依据潮汐力莫霍面资料,动态模拟了地台活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杨建军在山东仰口的古地震角砾岩之间发现粒状柯石英等现象,展示榴辉岩具有地壳浅部“震击高压变质作用”的成因。 会议组织了两期“地学前缘”专辑。本期专辑的论文,强调地下岩石处于固态,围压来自重力、构造力和其他力,建立地壳深部岩石“构造力和重力复合的压力模型”;用构造校正测算方法获得了大别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形成深度23~55 km的数据,结合其他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资料,建立超高压变质“构造增压壳内成因”的模式;研究发现,即使处在同样的地壳深处,只要有差应力条件,从微观到岩石圈尺度都存在压力非均匀分布--被称为构造超压,它们并不唯一受埋藏深度控制;热力学耦合数值模拟构造偏应力作用叠加下的大陆碰撞造山带,其42 km深处的构造超压达到2.2 GPa,局部可到3.4 GPa,在40~50 km深处就能发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构造降压水相变耦合成矿成藏”研究认为,降压下水的相变导致地压梯度明显变化,改变相变线并且控制热液成矿和油气成藏作用;胶东金矿区具有“陆内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蚀变成矿”特点;侏罗纪以来沂沭断裂带强烈左行平移,形成了泛裂陷型盆地系、狭窄型裂陷盆地系、菱形状裂陷盆地系和胶莱盆地系统四种类型,它们与隆升山体共同构成典型的陆内隆升伸展构造体制;胶东断裂蚀变岩年龄显示,其形成于(148.3±4.3)~(52.03±0.70) Ma且区域上自西向东逐渐变新,结合压力、温度和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的资料证实,郯庐构造带是胶东金矿直接的成矿动力来源;以构造岩相带为研究目标建立“成矿地质地球物理的分类”,地球物理方法取得良好的勘探、验证和找矿效果;焦家式金矿是一种“构造热液复合型矿床”,它们多阶段发育,其初始矿源岩--变质岩系以Au和S等元素富集正异常为地球化学标志,而直接矿化岩系--岩浆岩和断裂蚀变岩以Na2O等元素贫化和负异常为特点,这对使用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区域成矿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感谢所有的作者,包括没有在本期刊登的论文提交者、审稿专家和编辑部人员等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相似文献   
35.
吕古贤 《地学前缘》2015,22(4):1-12
矿田地质学是研究矿田建造、矿田构造和矿田成矿的学科领域。本文提出矿田的构造岩相分类建议。矿田第一层次的构造岩相分类以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质环境为基础,概分为4大类,即沉积矿田或沉积岩相矿田、岩浆矿田或岩浆岩相矿田、变质矿田或变质岩相矿田以及复成型构造蚀变矿田或构造蚀变岩相矿田。考虑矿田成矿构造环境的规模、可识别性和可观测性,本研究以次级岩相建造划分矿田类型:比如在火山岩矿田类型之中,应该具体细分为火山角砾岩相矿田、火山熔结凝灰岩相矿田等类型。初步划分了31类构造岩相矿田:例如,山东淄博湖泊相铝土矿田、德兴陆相次火山热液相斑岩铜矿田、攀枝花基性辉长岩相钒钛磁铁矿田、美国上湖绿片岩相铁矿田、胶东玲珑焦家式黄铁绢英岩相金矿田等。矿田成矿作用和环境及其构造岩相分类,将会推动矿田尺度的地质调查和勘探,推进构造结合建造研究,为矿田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找矿预测提供了一个基础分类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6.
吕古贤 《地学前缘》2015,22(4):13-21
地质勘探类型是科学地质调查和有效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和前提。矿田是包含几个矿床的成矿空间,单个矿床的勘探类型不一定适用于矿田的地质勘探。文中遵循“成矿作用、地质工作程度和资源经济条件”的思路,探讨矿田勘探类型和分类问题。以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地质调查或勘探报告所遵循的工作精度,即成果图件的比例尺为指标)和资源技术经济条件(各级资源储量的比例,并结合矿山生产规模为指标)为指标,作者建立“地质勘查程度资源经济条件”评价系统。经该系统的综合评价,研究预查矿田(Ⅲ)、普查矿田(Ⅱ)和详查矿田(Ⅰ)的基本地质勘探类型。矿田地质勘探类型的确定,为推动整装勘查区的找矿突破、制定勘查规划和勘探工作的投入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和思路。文中选择6个典型矿田,详细展示矿田勘探类型的评价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37.
招平断裂带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 众多蚀变型、石英脉型金矿床产出于该带及下盘次级断裂中。以招平断裂带破头青断裂为研究对象, 进行剖面测量和取样测试分析, 探讨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招平断裂带破头青断裂蚀变分带明显, 不同蚀变强度的蚀变岩中常量元素迁移规律明显, REE配分曲线表现为HREE富集, Eu、Ce均有较明显的负异常, 从弱蚀变至强蚀变过程中, ΣREE、LREE和HREE均有明显降低, 且相应特征值表现出规律的变化, Au-Ag-Bi-Co-Cu-Mo-Ni-Pb-Zn是金成矿密切相关的指示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38.
资源型危机矿山的概念与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机矿山问题是当前国家、社会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关危机矿山概念与分类的认识不一、亟待统一.文章在分析探讨资源型危机矿山的概念与涵义的基础上,将"资源型危机矿山"明确地表述为:由于矿区范围内可供的矿产资源逐渐枯竭,或因矿产品价格波动、供求关系变化等市场条件改变而难以继续经济地开发利用其保有的矿产资源,因而在目前已经或者今后一定时期内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而面临闭坑或破产危机的矿山企业.根据矿山资源危机程度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实际需要,文章提出我国资源型危机矿山的第一个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39.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及构造物理化学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古贤  王义强 《辽宁地质》1999,16(3):170-176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概念认为,地壳任一点静水压力部分是由重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和由构造作用力所附加的静水压力叠合而成的。构造叠加致使同一地壳深度的水平面上静水压力值不相等,这种压力梯度是流体及油气长距离水平运移的主要原因,建立岩石矿床形成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得出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成矿深度仅3km左右的数据,进而测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仅≥32km,它们可能是壳内构造物理化  相似文献   
40.
构造物理化学基本问题与金矿成矿预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吕古贤 《地球学报》1998,19(2):117-125
本文初步定义构造物理化学为研究地壳物质在构造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关系的领域,提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问题: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影响热和构造岩石物理性质、成岩成矿pT变化及相组成,讨论了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还以《金矿重点矿化区带隐仅矿床找矿方法和预测》项目(JG947110)成果为主,介绍用构造物理化学成矿找矿理论、方法开展金矿成矿预测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