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地质学   99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宋翠玉  吕大炜 《沉积学报》2022,40(2):380-395
时间序列分析法是米兰科维奇旋回(米氏旋回)研究的主要方法。它利用数学变换对地层数据序列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识别地质记录中天文驱动形成的旋回信号,为年代校准、地层划分和古气候研究等提供重要依据。针对米氏旋回研究中时间序列分析法的主要步骤,分别从地层序列的数据类型、天文检验及天文调谐等三方面,阐述了现有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了其优势和局限性。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米氏旋回研究中,不同地层序列数据对天文轨道驱动和非天文噪声的响应具有差异性,综合利用多种数据指标中蕴含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减小旋回分析中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涌现的新型天文检验和调谐方法促进了米氏旋回分析向定量化方向发展,但这些新方法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及改进。未来的工作中,地层数据序列的定量评价、多数据类型的信息优化等方面仍值得深入研究;面对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效整合现有方法的同时,也需要引入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
淮南煤田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对淮南煤田二叠系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 ,尤其是进行了二叠系四级、五级高分辨率层序的识别与划分。淮南煤田二叠系三级层序内部具有明显的三分性 ,即一个三级层序由底部的低水位体系域、中部的水进体系域和上部的高水位体系域构成。其中水进体系域较薄 ,而低水位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较厚 ,这说明华北南部二叠纪聚煤盆地基准面以下降周期为主导 (持续时间较长 ) ,水进 (盆地水域扩张 )期持续时间较短。基准面升降高频振荡性的变化 ,使盆地沉积环境发生频繁交替 ,从而导致盆地聚煤作用发生高频率变化。淮南煤田二叠系发育煤层达 2 6层之多 ,就是盆地基准面升降高频性变化的结果。研究表明 ,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主要形成于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23.
讨论了几种成煤作用观点或理论,运用突变或灾变的思路对海侵事件成煤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我国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的特殊古地理背景(如极为低平的盆地基底等),海侵过程常具快速侵进的特点,与普通的海侵过程相比具有"事件"性质,在沉积记录上表现为水体深度截然不同的沉积组合直接接触,其间具明显的相序缺失(非侵蚀间断缺失),海侵层在时空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等时性.同时提出不同成煤作用形成的煤在煤岩、煤质、煤的生烃能力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4.
陆表海盆地与边缘盆地的区域地质条件具有根本性差异,其层序地层格架必不同。研究表明,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平缓的地势难以形成大范围的侵蚀不整合,高频海平面变化和突发性的海侵事件是层序形成的主导因素,陆表海盆地含煤层序具有二元结构,即“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的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25.
鲁西南石炭二叠纪煤系潮坪沉积体系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西南石炭二叠纪煤系形成于内陆表海盆地。潮坪沉积体系是研究区聚时重要的沉积体系之一。作者详细研究了潮坪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成因相及各种沉积体发育特点,分析了沉积组合类型及其成因单元,论述了潮坪沉积体系的聚煤特点及富单元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6.
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鲁西南煤田陆表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中的T-R旋回特征;划分出陆表海盆地高分辨层序,依次为构造层序、超层序、层序、小层序组、小层序及更小级别的层序单元。在研究了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特点及其对煤聚积控制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海侵事件成煤”观点,认为海侵事件是控制陆表海盆地煤聚积的重要事件,突发性海侵事件界面、暴露土壤化事件界面和海侵事件成因的煤层均具有等时性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27.
李增学  魏久传 《地学前缘》2000,7(3):202-202
晚古生代华北陆表海盆地的海平面变化具有复合性海平面变化的特点 ,长周期的海平面变化周期中叠加了中、短期的海平面波动变化 ;长周期海退过程中 ,具多次短周期海侵事件发生 ,长周期海侵过程中也有短周期的海退发生。而短周期的海平面波动变化属于高频海平面变化 ,深刻地影响着陆表海盆地的沉积充填和聚煤作用。总起来看 ,鲁西及邻区的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是由一种较薄的反映水体向上变浅的复合性旋回序列组成 ,其分界面是由地史上瞬时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形成的间断事件所致 ,或相对海平面下降期间的暴露事件形成的间断面所产生的。陆…  相似文献   
28.
济阳坳陷煤成气富集成藏的盆地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地区具有煤成气聚集成藏的物质基础和盆地动力学背景。主要表现在石炭—二叠系在济阳坳陷的某些中、新生代断陷区块内保存完整,以含煤地层为主要特色的生烃生气岩系发育;石炭—二叠系上部(如上石盒子组分布广泛而稳定的砂岩)具有良好的储层发育条件,区域盖层为煤成气成藏创造了封闭条件。因此,石炭—二叠系本身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序列,是济阳坳陷煤成气聚集成藏的最重要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9.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埋藏条件及煤型气源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含煤地层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各地煤系保存程度差异较大。济阳坳陷是石炭—二叠系的深陷区,但济阳坳陷构造十分复杂,煤系保存于坳陷中的一些次级凹陷中。石炭二叠系的埋深多在30 0 0~5 0 0 0m范围内,次级凹陷局部出现较大的埋深变化,最大埋深可达上万米,最小埋深仅在千米左右。煤型气源岩主要为煤层和暗色泥质岩。泥质岩最厚为5 5 5.5m (惠民凹陷),煤层最厚4 0.5m (车镇凹陷),泥岩、煤层厚度分布与残留厚度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研究表明,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煤层属较好的烃源岩,泥岩整体上为差—中等烃源岩,局部发育有好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30.
山东牟乳成矿带北段邓格庄金矿煌斑岩与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区内大部分金矿床与煌斑岩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本文以胶东地区牟乳成矿带北段邓格庄金矿煌斑岩为研究目标,通过锆石U-Pb定年获得邓格庄煌斑岩主要形成时代在(120±2)Ma和(153±2)Ma两个阶段,其中(120±2)Ma形成的脉岩与金矿形成时代高度吻合。在岩石化学组成上,邓格庄煌斑岩SiO_2=45.60%~49.20%,属玄武质安山岩。岩石富集Th、U、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Mg~#=50~53,δEu=0.71~0.59;岩浆源区可能为与流体交代有关的富集地幔。此外,煌斑岩与金矿脉空间上受控于同一构造体系,相伴产出,煌斑岩为金矿成矿提供热源,是金矿成矿物质的重要载体。综合认为,煌斑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可作为寻找金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