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3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红外显微镜对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中共生的黑钨矿与石英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冰点的测定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49~352℃,主要集中在160~300℃之间,盐度w(NaCleq)为0.9%~9.5%;黑钨矿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12~386℃,主要集中在280~360℃之间,盐度w(NaCleq)为4.5%~15.2%.可见,黑钨矿中流体包裹体具有更高的均一温度和盐度,与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相差可达60℃,盐度w(NaCleq)相差可达6%.结合该矿床的矿石显微结构特征、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及前人所做的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推断黑钨矿主要形成于早期阶段,为均一流体冷却成因,石英形成较晚,主要为流体混合成因.  相似文献   
52.
成矿信息精细化研究是针对"现阶段矿产地质工作中过度依赖现代高端实验测试技术方法、过分追求利用有限的高精测试数据构建矿床模型,忽略了对更多成矿信息的精细化研究,难以直接指导探矿工程布置"的问题而提出的。成矿信息精细化研究突出研究成矿要素在有限时空尺度上的变化细节,尽可能利用勘查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通过研究成矿信息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还原成矿过程的细节。其四大研究特征是:重视大数据统计规律、重视多角度提取信息、重视研究勘查区尺度上地质信息的变化特征和重视研究成矿事件发生时的成矿过程细节。其五大研究要点是:识别控矿因素,分析矿床成因,研究矿质迁移富集机理,总结控矿因素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详细恢复成矿过程。研究路径是:对控矿因素进行专项深化研究、对实验室微观信息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和对物化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为精细化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3.
新疆北山发育有20~30个产于晚古生代北山裂谷带中的早二叠世超基性岩岩体。自2008年以来在坡北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发现坡一大型镍矿床和坡十中型镍矿床。利用本项目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从构造、岩体基本特征、围岩条件、矿物学特征、化探异常特征、地球物理参数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含矿岩体(相)与非含矿岩体(相)的区别。研究发现新疆北山铜镍矿矿床受深大断裂控制,多产于深大断裂一侧的次级断裂中。在预查阶段或预查以前,可以首先利用1∶20万和1∶5万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对Cu、Ni、Co、Cr异常区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辅以ETM遥感线环解译、1∶5万航磁资料的化极和向上延拓图(关注高磁异常)和1∶5万重力资料的布格重力异常(关注△GB-142×10 g.u的区域)来圈定区域上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地表的孔雀石蚀变、黄钾铁矾和镍华是寻找铜镍矿的重要线索。在普查阶段,若存在纯橄岩且岩相分异良好的杂岩体,则更有可能发现铜镍矿。同一地区,具有高Cr尖晶石且尖晶石Fe3+/∑Fe0.3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成铜镍矿的潜力更大;含最超基性或接近最超基性的岩相的岩体成铜镍矿的可能性更大;含有高Fo、高NiO、低FeO*、低CaO、低TiO2的橄榄石且低Fe、Ca含量辉石的岩相是铜镍矿勘查的优选岩相。围岩有硫化物、硫酸盐或石墨层的超基性岩体的成矿潜力要大于围岩为无硫化物方解石大理岩的超基性岩体的成矿潜力。在此基础上,瞬变电磁(TEM)方法获得的瞬变响应感应电动势的垂直分量DBz/Dt(1.2)数据和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可以用来推断深部超基性岩体的分布,是深部验证的重要依据。三维磁化率反演可以为矿区的定位预测或确定超基性岩体的延伸情况提供一定的依据。井中磁测可以作为防止漏矿的一种补充方法。在详查阶段,通过精细钻孔编录和三维软件查明矿体的空间展布趋势规律可为定位预测提供依据。文章总结了针对新疆北山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综合信息勘查模型和勘查策略,并对硫化物饱和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随着近年来找矿工作的不断突破,大兴安岭地区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在矿化元素组合、矿床时空分布、成因类型等方面逐渐显示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为了进一步探究该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差异性及其内在因素,在前期对白音诺尔、拜仁达坝、维拉斯托、浩布高和边家大院等铅锌多金属矿床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内前人对中型以上铅锌多金属矿床的资料和成果,重点讨论了区域上中生代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背景、共性特征和成矿时空规律,获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大部分矿床空间上大致以北、中、南近平行的三条NE向矿带展布,其中一南带矿床尤为密集;(2)时间上可分为中-晚三叠世与晚侏罗-早白垩世两期,且后者的矿床数量占大多数,多期次成矿的现象较为普遍;(3)成因类型上,北矿带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中、南成矿带则以矽卡岩型和岩浆热液脉型最为重要;(4)在晚侏罗-早白垩世区域范围内的拉伸环境下,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是大兴安岭地区最重要岩浆-热事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其中的高分异花岗岩与南带富锡铅锌多金属成矿的关系密切;(5)F、Mn元素相关的蚀变与矿化具有较为强烈的空间联系;(6)S同位素显示北带矿床的S来源主要为相关的火山-次火山岩,中带矿床S主要来自成矿岩浆,而南带矿床除岩浆外,围岩地层对S也有一定贡献;(7)Pb同位素数据显示其主要为造山带混合铅来源,与晚侏罗-早白垩世时期大兴安岭地区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有关;(8)H-O同位素数据表明区域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较为相似,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流体中大气降水比重较大,而矽卡岩型和岩浆热液脉型矿床则主要为岩浆水,大气降水则在成矿晚期加入.   相似文献   
55.
周文孝  赵晓成  吕新彪 《地球科学》2020,45(12):4370-4388
金水口岩群上部的白沙河岩组作为东昆仑的基底变质岩系之一,对研究东昆仑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选择青海省诺木洪地区出露的白沙河岩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相关研究.通过调查将该地区白沙河岩组划分为上中下3个岩性段,从中识别出矽线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白云石等特征变质矿物组合,表明该岩组经历了高角闪岩相-低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对识别出的泥质变质岩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和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压力计所恢复的视峰期变质温度为660~683℃,压力为3.9~4.2 kbar;对基性变质岩使用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与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压力计,恢复其变质温度为723~772℃,压力为3.4~4.9 kbar.对其中的长英质副变质岩进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频数峰值集中在1 300 Ma,其原岩沉积年龄应晚于中元古代.白沙河岩组中变质基性岩原岩为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的拉斑玄武岩;长英质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砂质陆缘碎屑岩.白沙河岩组原岩建造为陆缘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系列,上部为碳酸盐岩沉积,其可能形成于由伸展向挤压转换的构造条件下的大陆裂谷晚期.   相似文献   
56.
MORPAS支持下的甘肃临潭-宕昌地区铅锌矿床多源信息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对研究区内的地、物、化、遥及重砂等信息与铅锌成矿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甘肃临潭-宕昌地区铅锌矿床远景区两种主要类型矿床的找矿信息综合模型。在MORPAS平台上,利用GIS的空间信息技术,从模型中优选出20个有利铅锌成矿的地质变量对本区铅锌矿床进行了预测,圈定出了两级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7.
大冶-九瑞地区局部地质异常特征与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新彪  姚书振 《地球科学》1998,23(2):115-119
从地质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大冶-九瑞地区主要地质异常的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影响。由分析可知:基底断裂异常控制了本区若干重要规模较大的隐伏岩及及伴生矿田,而盖层构造异常控制铜金矿床和铁铜矿床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且干布拉克地区西山布拉克组泥质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其物源特征、风化作用以及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且干布拉克大坂剖面泥质岩Al_2O_3/TiO_2、Th/Sc、(Gd/Yb)_N、(Eu/Eu*)_N、ICV、CIA均值分别为24、0.9、1.1、0.6、1.2、70,莫合尔山剖面泥质岩Al_2O_3/TiO_2、Th/Sc、(Gd/Yb)_N、(Eu/Eu*)_N、ICV、CIA均值分别为10.5、0.2、3.5、1.01、2.8、75。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泥质岩为第一次沉积的沉积物,源区母岩主要以岩浆岩为主。且干布拉克大坂剖面泥质岩的源区母岩主要以南部的花岗岩等长英质岩浆岩为主,沉积于陆内较稳定的构造环境;莫合尔山剖面泥质岩的源区母岩主要以北部玄武岩等中基性岩浆岩为主,沉积于陆内火山岩隆起的构造环境。在诺丁尼亚超大陆裂解的大构造背景下,早寒武世早期莫合尔山的裂解作用比且干布拉克大坂更为强烈。CIA值表明且干布拉克地区泥质岩物源区母岩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物沉积时气候较温暖、湿润,早寒武世早期位于30°S左右的低纬度地区。且干布拉克大坂剖面的含钒炭质硅质页岩、莫合尔山剖面的铁质磷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了磷、钒等成矿元素与可能来自于震旦纪和寒武纪的中基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59.
北山造山带地处中亚造山带南缘。古生代时期板块构造体制下古亚洲洋的裂解-扩展-消亡与汇聚大陆边缘的俯冲-碰撞-伸展循环造就了其大陆地壳增生与再造演化的基本背景,并形成了一系列记录这些因果演变连续过程的岩浆侵入与喷发事件。在系统总结最近几年积累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以一些带有特定过程印记的标志性岩浆事件为纲领,表征这些古生代岩浆作用形成过程中的地球动力学演变,揭示其所记录的北山南部的多阶段增生与再造演化机制,并初步探讨有利地球动力学过程制约下的岩浆活动引起的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60.
热液金矿金的溶解和迁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S和Au-Cl配合物是金在热液中迁移的2种主要形式。近中性含硫热液中主要为Au(HS)2-,而Au-S二次中性配合物(如Au(H2S)HS0)可能是酸性热液中金的主要迁移载体。低硫高盐度高温热液中金主要以AuCl2-形式迁移。一些高温环境(如火山喷气)下,金可能以中性配合物如AuCl0和AuS.(H2O)m等形式进入气相流体。金以胶体形式运移可解释一些金矿空间上的大规模均匀展布。金也可能与As和Sb形成Au-S-As及Au-S-Sb的复合配合物协同迁移。指出了解成矿事实、改进实验设备、完善热力学参数、反应动力学及金的气相、表面过程迁移机制等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