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细粒土路基填料承载比试验技术要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广庆  岳祖润  吕鹏  张保俭 《岩土力学》2007,28(11):2456-2460
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交通行业标准对承载比(CBR)试验要求的异同,强调了承载比试验的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并对试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了研究影响黏性土CBR值的主要因素,结合在建高速公路15组填料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分别从土体的颗粒组成、矿物成分以及黏土矿物成分等几方面研究了黏性土填料CBR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标准的试验方法和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当土体的塑性指数相同时,影响CBR值的因素主要是土体中矿物类型及其含量的多少,其次为黏粒组颗粒曲线分布情况及黏粉比m。  相似文献   
42.
八桷树滑坡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4组,处于长江左岸斜坡地带。滑坡的形成主要受其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库区蓄水、大气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滑坡在自然状态下,无明显变形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滑坡在库区蓄水的条件下,遇强降雨,滑坡表层局部会出现变形迹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库区水位持续下降的作用下,其变形迹象呈进一步加剧变化,并开始逐步出现新的变形痕迹,且变形破坏日趋明显,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由此,得出了滑坡稳定性受库区水位波动影响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3.
任青亭  李帅  吕鹏  张铜 《测绘通报》2021,(2):98-102,116
为提高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在开展带电作业时对导线的识别与定位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线激光雷达传感器与视觉系统融合的定位方法,获取导线的空间三维坐标。并通过研究多传感器在户外强光环境下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基于激光雷达深度信息与图像信息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首先利用激光雷达与相机事先进行像素级标定,使图像像素与激光雷达深度点云一一对应;然后利用Canny算法与霍夫变换,获取图像中作业导线;最后计算出导线与雷达点云空间中相交部分空间位置,实现机器人在户外强光下高精度、高效率地进行导线识别定位,帮助机器人完成抓取导线等动作。  相似文献   
44.
吕文雅  曾联波  陈双全  吕鹏  董少群  惠晨  李睿琦  王浩南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23-67020023
本文利用地表露头、岩芯、测井、三维地震和微观分析资料,根据多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不同资料的精度,探讨了多尺度裂缝的表征方法。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多尺度天然裂缝,根据天然裂缝规模以及限制天然裂缝扩展延伸的岩石力学层界面,将天然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缝4级,不同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大尺度裂缝主要应用三维地震资料的叠后属性进行检测和表征;中小尺度裂缝在单井上可以应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征,在平面上采用基于地质和测井约束的三维地震叠前各向异性分析以及储层地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预测和评价;微尺度裂缝一般应用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和三维CT扫描等微观分析方法进行观察描述,通过主控因素约束的方法进行预测。利用本文提出的多尺度裂缝表征方法实现了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表征,可为其它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表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下的违法用地变化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影像时间、空间分辨率的逐渐提高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自动、准确、快速的违法用地检测成为可能。本文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物分布特性的违法用地变化检测方法,将违法用地判别特征知识融入变化检测模型,实现违法用地变化信息自动提取。选取广州市从化街口地区为研究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辅助应用人员在大范围内快速地定位疑似违章用地图斑,提高生产效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6.
吕鹏瑞  姚文光  张海迪  杨博  洪俊  曹凯 《地质学报》2015,89(9):1629-1642
贾盖火山岩浆岩带是巴基斯坦境内西部第二大岩浆弧,属于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晚渐新世—中新世,随着新特提斯洋的闭合,阿拉伯板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不断碰撞。在持续的挤压条件下,巴基斯坦西部发育了一系列逆冲褶皱系统,并且先后经历了中—晚始新世(43~37 Ma)、早中新世(24~22 Ma和18~16 Ma)、中中新世(13~10 Ma)和晚中新世—早上新世(6~4 Ma)4次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形成了贾盖火山岩浆岩带,赋存有48个斑岩型铜金矿床(点)、远景区。根据区域地质及矿化情况,可将贾盖火山岩浆岩带内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分为东、西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布在贾盖侵入体的边缘或与围岩接触带中,矿体产于晚白垩世辛贾拉尼群碎屑岩和始新世贾盖侵入体中;后者则分布在索尔科侵入体的岩株中,矿体产于古新世和更年轻的碎屑岩和火山岩中。矿体主要与磁铁矿系列的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相关,具有钙碱性系列的特征,围岩热液蚀变分带明显,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化(钾化)、泥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境内外斑岩铜矿产出特征显示,索尔科侵入岩可能符合"小岩体成大矿"的现实情况,贾盖侵入岩的大型复合岩基中也可能存在斑岩铜矿床,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最新勘查资料显示,贾盖火山岩浆岩带已发现的48个矿床(点)、远景区可能都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和巨大的资源潜力,如萨因达克、雷克迪克、塔拉鲁格、科·伊·达利尔等矿床(点)、远景区,以及Western War Chah斑岩体,尤其是贾盖火山岩浆岩带西部和Koh Dalil(Rackodiq)矿点。  相似文献   
47.
布伦阔勒岩群既是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陆块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该区域铁矿床的赋矿地层,在其中已经发现了赞坎、老并、莫喀尔和叶里克等大型磁铁矿床。文章通过对塔什库尔干陆块内赞坎铁矿区布伦阔勒岩群及侵入地层的岩浆岩进行精细的岩相学和SHRIMP年代学研究,确定赋矿地层的形成时代,进而探讨该矿床的形成时代。研究表明布伦阔勒岩群斜长角闪片岩中岩浆结晶锆石的的形成年龄为(1845.0±11.0)Ma,限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可能晚于(1845.0±11.0)Ma。再根据次斜长花岗斑岩侵入体的形成年龄(544.5±4.7)Ma,限定地层的形成时代要早于(544.5±4.7)Ma。因此推测赞坎铁矿区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年龄介于1845.0~544.5 Ma,为元古宙。而且在英安岩中的部分锆石核部还发现有3048.0~3054.0 Ma和2032.0 Ma的年龄信息,说明地层中还保留有更古老的基底物质(古元古代甚至中太古代基底岩石),也进一步说明塔县—瓦恰隆起带所出露的布伦阔勒群岩是最古老的地层之一,为塔什库尔干古陆块的存在提供了依据。由于赞坎磁铁矿床的形成主要与沉积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其主要矿体是与布伦阔勒岩群底部含铁岩系同生的,因此铁矿床的形成时代应与布伦阔勒岩群含铁岩系的形成时代一致,为元古宙全球性前寒武纪铁矿成矿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48.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巴基斯坦雷克迪克斑岩型Cu-Au矿集区的地质、岩石和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研究成果,指出该矿集区斑岩型Cu-Au矿床(点)的形成与板块的拼合以及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密切相关,是在后碰撞地壳伸展阶段由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的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且早中新世的斑岩型Cu(Au)矿床(点)主要受石英闪长斑岩和闪长斑岩侵入体控制,中中新世的斑岩型Cu-Au矿床(点)矿体主要受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侵入体控制。  相似文献   
49.
在欧洲,已知的稀土元素潜力大概有700万吨REO。格陵兰的Kvanefjeld矿床是世界大型REE矿床之一,瑞典Norra K?rr和格陵兰Kringlerne这两个矿床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重/轻稀土元素比值。根据欧洲和格林兰岛主要稀土矿化类型的地质条件和成分特征可以看到,格林兰岛和北欧国家的原生矿床以及法国西北部、希腊和巴尔干半岛西部的次生矿床勘查潜力最大,预期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50.
人穷还是地穷?空间贫困陷阱的地统计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振邦  陈兴鹏  贾卓  吕鹏 《地理研究》2018,37(10):1997-2010
引入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和交叉相关图方法,以甘肃省六盘山片区为案例区,通过分析村级贫困的空间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关系随空间尺度的变化,提供空间贫困陷阱检验关于尺度的深入理解。结果表明:地统计学方法兼具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反映地理因素—贫困状况关系随时空的变化,对“人地关系”视角下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案例区空间贫困陷阱问题突出,村级贫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自相关性,空间总变异中自相关部分远高于随机性部分,这与不同尺度上地形、气候、区位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有关,总体上到县城距离、海拔和总人口3个因子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