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陈兆爱  宋辉 《地下水》2004,26(2):107-108,124
本文时沂源县城区地下水进行了现状综合评价,分析了地下水的污染来源和影响因素,对水环境保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2.
华北东部裂陷盆地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胶辽山地、南与大别造山带均构成盆—山耦合,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造山带均为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中心裂陷与华北地幔亚热柱的形成密切相关,由于地幔亚热柱强烈上隆,在岩石圈底部受阻。使华北东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同时,向外拆离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太行、燕山、胶辽、大别造山带),即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幔枝构造。各幔枝构造(造山带)间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并共同与中心裂陷盆地构成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3.
紧支小波变换算法实现及边界点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讨论了紧支小波变换的具体实现方法,并对其边界点进行了合理的处理,使得对信号的分解和重构具有很高的保真度。  相似文献   
144.
张长厚  陈爱根 《现代地质》1997,11(3):305-312
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确定了兴隆煤田南部逆冲推覆构造主逆冲带的平面展布特征,认为主逆冲断层在剖面上具有浅部缓深部陡的几何特征。运用平衡剖面基本原理估算出了由逆冲推覆所造成的水平缩短量约为1375km。根据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认为在推覆体下寻找到隐伏煤田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  相似文献   
145.
地幔热柱具有多级演化特征。河淮来热柱顶部地幔物质以薄板状斜插至燕山燕山带之下,燕山造山带轴部东西向尚义--赤城韧性剪切带与太行山构造岩浆带轴部北北东向乌龙沟--上黄旗韧性剪切带交汇叠加,使深部中下地壳应变软化岩石及深部幔源物质减压释荷产生深熔岩浆并上侵,从而加速了造山带的上隆速度,并可形成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幔枝构造。其中隆升较快的地段发育成为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幔枝构造控制着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146.
147.
在分析1966年—1985年间太原盆地发生的14起震群序列资料的基础上。叙述了这些震群分布区的新构造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震群活动区特征、震群迁移特征、震群的震源深度、震群所反映的现代局部应力场等。  相似文献   
148.
邝生爱  陈显尧 《现代地质》1995,9(2):261-270,T001
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两幅1:5万区调填图为例,利用ICPS-Ⅲ型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开展微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地理、地质、感和特化探等多元信息进入微机、图形图像处理、人机对话遥感地质解译和地理信息成图等一系列翻天覆地技术问题;推出一个适应于区调工作的图形、图像处理和成图的工作流程;完成了2个试验,图幅的遥感地质应用。研究表明,这一处理系统和工作流程对提  相似文献   
149.
本文是在日本造船振兴财团的经费赞助下在中国渤海地区发展海底地震观测的初步技术报告。本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渤海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估计; (2) 渤海地区海底地震观测的条件; (3) 渤海地区海底地震观测仪器与技术的某些初步研究结果; (4) 浅海情况下海底地震观测噪声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文中研究了该地区的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性、长期地震危险性以及发生在华北与日本的大地震之间的关系。还讨论了渤海强震和海啸对渤海及其邻近海域航海的影响问题。在这些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在渤海地区开展海底地震观测的必要性进行了解释。本文探讨了在渤海地区进行海底地震观测的某些仪器和技术问题。天津市地震局曾在渤海地区石油平台的油井中作过初步地震观测试验。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发展的海底地震观测中有关降低噪声与信号传输等方面的新技术与经验可用于渤海地区的海底地震观测。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在中国渤海地区发展渤海地震观测的初步设想。指出渤海海底地震观测试验应从观测和研究渤海海底海洋噪声谱开始。为了研究浅海情况下海底地震观测的噪声,本文完成了一项新的模拟试验工作。分别对海面源及海内源产生的噪声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给出了一些重要实验结果。本文所得的初步结果,对发展渤海及邻近地区海底地震观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用近代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如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研究了阜新煤田主要煤层中的镜煤和丝炭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具有共同的高等植物母质来源,但形成于不同的环境,尤其是在氧化还原条件上:丝炭形成于相对氧化环境;而镜煤则在相对较还原的条件下形成的。镜煤和丝炭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烃类主要是甲烷和其他气态烃,C_5~+-烃类的含量一般不超过10%,从而证实镜煤和丝炭可以是良好的生气母质,但不是好的生油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