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819篇
测绘学   495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553篇
地质学   2419篇
海洋学   580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349篇
自然地理   50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文章以金川和红原两组泥炭纤维素Δδ13C时间序列值的反向变化来指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5000年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可分为4个阶段,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在2800~2200B.C.期间持续偏北,2200~600B.C.期间持续偏南,600B.C.~1200A.D.期间在北进与南移之间频繁波动,以及1200~1900A.D.期间再次持续偏北,它们导致降雨量在中国大陆上不同的分布.从约1900A.D.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似乎又开始一个新的偏南阶段,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2.
用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运动的FEFLOW软件结合模拟研究了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如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受其影响,绿洲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地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到2010年10月,绿洲内将出现以绿洲腹地为中心、范围波及整个绿洲的两个地下水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将达47~52m,绿洲边缘地下水埋深将增加到17~22m,与1997年10月相比绿洲地下水位将下降9~34m。分析表明,在上游来水不变或减少的情形下,保持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将会逐步耗竭地下水资源,加速民勤绿洲的荒漠化过程的发生;如果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减少地下水抽取量,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吴玉门 《新疆地质》2003,21(2):243-244,T001
卫东庄韧性剪切带位于库鲁克塔格地区辛格尔大断裂以北,大地构造位于塔里木构造北缘活动带之南天山古生代陆缘盆地东段(图1).受塔里木构造运动的影响u, 在辛格尔大断裂两侧,不同时代地层构造变形强烈,构造样式复杂.本文主要以该断裂北侧卫东庄韧性剪切带Ⅳ、Ⅴ、ⅩⅦ号剖面的岩石学、地质学资料为基础,研究其运动学特征并探讨东天山地区塔里木北缘活动带,构造变形性质及运动规律.卫东庄韧性剪切带呈狭长带状,EW向分布,长约30 km,东段宽3.0 km,中段宽4.0 km,西段宽2.0 km.主要由下元古界阿牙克托格拉克岩组(Pt1aa.)、大树沟片麻杂岩(Pt1Dsc…  相似文献   
104.
简述了建设中的福建地壳形变台网的概况,福建地壳形变台网,以GPS观测为主,结合精密重力、水准和流动地磁测量,将三者观测重合到CPS基准站,形成有特色的观测网络。通过福建省5个基准站、16个基本站及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动态监测东南沿海地区地壳运动,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105.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O3-N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长期试验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系统中施肥、作物、降水、耕作措施以及土壤类型和特性对产生土壤NO3-N深层积累的影响.分析发现,氮肥的过量施用和400~800 mm降水量偏低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NO3-N积累在100~300 cm土层的主要因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O3-N深层积累显著增加;氮磷配施有助于降低其积累量.不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影响NO3-N深层积累的因素,作物之间的轮作方式会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休闲期种植合理植物可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NO3-N深层积累主要产生在质地较重的土壤上,带正电荷粘土矿物对NO3-N吸附是导致热带土壤中NO3-N积累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深层积累NO3-N的生物有效性、迁移变化机理、与作物根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性状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吴玉荣  王强 《高原地震》2003,15(4):63-66
地震科技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地震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定期对地震科技档案鉴定有利于优化馆藏、对重点地震科技档案的保管;并对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潘一矿8煤层煤体结构特征及煤与瓦斯突出区域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煤与瓦斯突出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问题。安徽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开展的《两淮煤田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煤体结构判识技术在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在利用钻孔测井曲线判识煤体结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功地将此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预测矿井未开拓区域内主要煤层的煤体结构分布,进而为煤与瓦斯突出区域性预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8.
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分析前人的热年代学数据发现华山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快速隆升阶段,在120—57Ma间华山经历了缓慢隆升过程,约57Ma以来华山开始相对渭河地堑的快速隆升。其中,57—42Ma间、32—22Ma间和约8Ma以来均为相对快速隆升阶段,视隆升速度约为0.18~0.23mm/a;而42—32Ma问和22~8Ma间则为相对缓慢隆升过程,视隆升速度约为0.01mm/a。约57Ma以来华山的隆升—剥蚀量约为8.5km,平均隆升速度约为0.15mm/a;约32Ma以来的总隆升幅度约为4.5~5.1km,平均视隆升速度约为0.14~0.16mm/a。晚中生代以来华山的隆升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东秦岭的隆升过程,与区域地貌结构和周缘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表明东秦岭地区的三级等高峰顶面是120—57Ma、42—32Ma和22~8Ma间山脉缓慢隆升—剥蚀的结果,同时反映57—55Ma是渭河盆地开始快速裂陷和秦岭北麓正断层开始强烈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冰碛地层划分及冰碛物同位素测年,发现最早一期冰碛物形成于0.7~0.6MaBP,指示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隆升,主峰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剥蚀作用,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冰碛高平台;0.2~0.14MaBP念青唐古拉山又快速隆升,并堆积了刚刚伸出各大沟谷口的高侧碛;0.07~0.03MaBP念青唐古拉山再次小规模隆起,形成各大沟谷内的侧碛和终碛垄;0.01Ma BP还有小规模冰川活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冰川剥蚀作用反映出的山脉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0.
招远市金矿区环境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源,以实地调查数据为样点,建立解译标志,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新技术对金矿区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研究,实现航片与卫片校正、地质环境信息的解译、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为恢复矿区自然环境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