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Introduction Whether static stress change generated by earthquakes can trigger subsequent earthquakes heretofore is still in debate. Som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seismic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 generated by earthquake can affect the seismicity nearby (King, et al, 1994; Toda, et al, 1998; Stein, 1999; Seeber, Armbruster, 2000). However, som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this model is wrong. For example, Beroza and Zoback (1993) found that stress change generated by the 1989 Loma Prieta …  相似文献   
132.
Distribution of apparent stress in wester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 Seismological data (mainly focal mechanism data) has shown to be capable of providing important constraint on the geodynamical models of the eastern Asia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ress orientation, stress state (compressional, tensional, or shear), and the source of stress (HUAN, et al, 1979; Xu, et al, 1992). One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left is the stress level. In principl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lasticity, it is impossible to obtai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bsolute stress…  相似文献   
133.
在地震学和地震预测研究中 ,一般认为常规观测 (包括地震定位、震相识别、地震参数的测定等 )属于积累性的基础工作。对于这些工作的意义的强调 ,主要是从保证基础资料的质量 ,以及保持基础观测的连续性的角度进行的 ,即使是在提供新发现 (例如发现新的震相 )的机会的意义上 ,常规观测也只是作为一种背景被强调的。人们常常不把常规观测与科技创新直接联系在一起。与此相应 ,相对于观测设施建设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而言 ,常规观测 ,特别是长期的常规观测项目 ,通常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在一些研究者的科研工作中 ,也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绕过”…  相似文献   
134.
中国西部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吴忠良  黄静  林碧苍 《地震学报》2002,24(3):293-301
利用1987年1月~1998年12月的NEIC宽频带地震辐射能量目录和哈佛CMT目录,给出了中国大陆地震的视应力分布.由于资料所限,主要结果是针对西部的结果.所得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震的视应力平均为0.8MPa.青藏高原东缘的视应力最高为2.6 MPa,平均水平高于其邻近地区一倍以上.视应力分布与20世纪的累积地震能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5.
近年来地震统计力学研究的进展已经使我们有可能以一种简洁的方式将一些非线性地震模型物理地联系起来,并从地震学角度阐明这些模型的意义和限度。本文结合逾渗模型、热力学弹性回跳模型及弹簧滑块模型,系统地评述了这方面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6.
137.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并结合地质资料,讨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中国周边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应力场的影响,指出两板块在喜马拉雅山前断裂地区碰撞,碰撞边界向西延续到35°N,74°E附近,其主要挤压方向为NNE,并形成SE方向的物质流动.帕米尔地区有强烈的构造运动,并存在俯冲带形态的构造.在26.5°N,97°E附近,板块边界的走向发生突变,并形成东倾的缅甸山弧俯冲带,但印度板块挤压造成的主压应力方向为NNE向.在安达曼—尼科巴—苏门答腊—爪哇岛弧,印度板块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在中国南海一带形成NNW向或近Ns向的主压应力.  相似文献   
138.
139.
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的地震快速反应当一次大地震袭击人口稠密的地区,特别是美国境内的人口稠密区时,位于科罗拉多州戈尔登的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就会行动起来,电话铃响,地震警报器呼啸,人们忙成一团。实际上,这里是一个协作枢纽。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应...  相似文献   
140.
现代地震目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以来,随着地震学观测与研究的发展,愈来愈多的新的地震参数的测定开始从研究成果转化为常规工作,地震目录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本文讨论了现代地震目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构造研究、地震预报研究和地震问题的非线性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