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The ductile shear zone-type gold deposit is a kind that both the ore-forming mechanism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uctile shear zone and its evolution. Ductile shear zone develops in Beishan area, Gansu of Northwest China, and develops especially well in the south belt. The controls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n gold deposits are as follows. (1)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gold deposits (and gold spots) is controlled by the ductile shear zone. (2) The ductile-brittle shear zone is formed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ductile shear zone and both are only ore-bearing structures and con- trol the shape, attitude, scale, and distribution of mineralization zones and ore-bodies. (3) Com- presso-shear ductile deformation results in that the main kind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s altered mylonite type and the main alteralization is metasomatic. (4) Ore-bearing fracture systems are mainly P-type ones, some D-type and R-type ones, but only individual R’-type and T-type ones. (5) Dynamic differen- tiation and dynamic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solution resulting from ductile deformation is one of the sources of ore-forming fluid of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this is identical with that ore-forming ma- terials are mainly from metamorphic rocks, and ore-forming fluid is mainly composed of metamorphic water, and with the fluid inclus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6) There is a nega- 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gold abundance and susceptibility anisotropy (P) of the altered mylonite samples from the deposit, which shows that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slightly later than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ll above further expound the ore-forming model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type of gold deposits.  相似文献   
102.
着重探讨了凤凰山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并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岩体的成因,认为凤凰山岩体为复式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慢碱性玄武岩浆,成岩构造环境为造山带和岛弧环境,成岩过程中经受了钙质围岩的同化混染。  相似文献   
103.
张达  吴淦国 《现代地质》2004,18(4):429-434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汇集了全球典型地区的区域地质研究的最新成果。前寒武纪克拉通和年轻造山带的岩石圈差异表明在晚古生代欧洲是一个复杂的沿着由于罗得利亚超大陆裂解而形成的波罗的海边缘增生的地体拼接带。阿拉伯—努比亚地盾在新元古代也经历了裂解、俯冲及碰撞固结的过程。利用新资料分析了Afar地幔柱与板块构造事件对红海演化过程的影响程度。通过逆冲推覆构造确定里海和咸海地区一期强烈的挤压应力场与油气及矿床的定位密切相关。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年代的确定和第三纪以来造山带地质构造的演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会上展示了阿尔卑斯地区和区域地质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北美及加勒比地区区域地质研究的进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104.
张达  吴淦国  陈金水  谢承涛 《矿床地质》1998,17(Z3):591-594
通过对中甲锡多金属矿床围岩地层含矿性、稀上元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以及矿化时代的厘定,可以得出中甲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及其后期分异的石英斑岩体,部分来源于奥陶系罗峰溪群变质石英砂岩;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外来水的参人;Re- Os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年龄为193x l06~195×106 a,属燕山早期阶段成矿;锡多金属成矿历经高温-中高温热液交代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5.
著名的燕山山脉雄踞于华北平原之北,以其特有的地质构造闻名于世。它既是世界知名的中、新元古界层型剖面的所在地、中国最老陆壳的出露区,也是中外驰名的燕山运动的命名地。北京十三陵-龙庆峡-八达岭地质路线呈NW向横穿NE向延伸的太古宙变质杂岩、著名的中、新元古代经典剖面、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及新生代盆-岭构造系统。通过该剖面构造特征与地层系统的观察可概括了解燕山陆内(板内)造山带西段、北京地区的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06.
铜陵矿集区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取铜陵矿集区5个典型的中生代侵入岩体——沙滩脚石英二长斑岩、冬瓜山辉石二长岩、新桥二长岩、凤凰山花岗闪长岩、小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进行了系统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给出了(151.8±2.6)~(142.8±1.8)Ma的年龄值,对该区侵入岩的形成时代提供了精确约束,表明晚侏罗世末是该区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岩浆侵入的总体顺序为石英二长(斑)岩→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辉长辉绿岩.不同岩性的侵入岩具不同的结晶年龄可能说明了铜陵地区侵入岩经历了深部岩浆的演化过程.这种岩浆的演化过程和该区当时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研究区深部构造和岩浆演化的动力学模型:T3末期,扬子与华北块体完成拼合,铜陵地区进入新的挤压造山运动期,即进入了太平洋动力学体系.J2-J3期间,随着Izanagi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该区受到的北西向挤压作用,形成北东向褶皱,并导致地壳增厚.在地壳下部形成高密度的榴辉岩相岩石,造成深部岩石圈地幔及下地壳拆沉,诱使热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减压熔融产生的玄武质岩浆发生底侵作用,并引起下地壳受热熔融产生花岗质岩浆.这些岩浆经过不同的作用过程最终沿深大断裂上侵(J3-K1).测年结果表明该区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的拆沉作用至少在晚侏罗世中晚期就已经开始,并造成岩石圈的急剧减薄,中上地壳发生强烈的伸展作用,形成盖层间、基底与盖层问、中下地壳等大量的滑脱构造,构成了岩石圈构造分层或拆离作用.老的岩浆成因继承核(747~823Ma范围内的3个一致年龄)的存在支持铜陵地区在新元古代存在明显的岩浆作用,同时说明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有较多的新元古代火成岩源岩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7.
北山地区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和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肃北山地区金矿床主要有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放许呈分散状;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次为自然金,平均成色772;金矿物以粒间金、裂隙金、连生金、连生金和包体金等形成嵌布于石英、黄铁矿、方铅矿及闪锌矿等主要载物较为发育。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是主要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应用热年代学方法,测定侵入体的热历史,进而分析燕山山脉的隆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燕山造山带的隆升过程在时空上具有明显非均匀性。燕山中段南部的盘山岩体约于226.48 Ma侵位,在96~35 Ma期间以3.45 C/Ma的速度冷却,对应于0.115 mm/a的快速隆升过程;燕山中段北部的雾灵山岩体约于132 Ma侵位,在86~45 Ma期间以5.61/Ma的速度冷却,对应于0.186 mm/a的快速隆升过程;燕山西段的云蒙山岩体约于143 Ma侵位,在106~103.95 Ma与20~  相似文献   
109.
福建上杭—尤溪地区岩浆岩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形不仅能揭示地质现象的复杂程度,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地质过程的成因本质。上杭-尤溪地区的分形研究表明:①侵入岩的分形值普遍较小,火山岩的分形值普遍较大;②火山岩的分形值与应力成正相关,而侵入岩则相反;③分形值受区内大型的政和-大埔断裂、上杭-云霄断裂、永安-晋江断裂控制;④火山岩的分形值接近于临界值时对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10.
1998-1999年,地质力学研究所"甘肃北山玉石山-黑山-马鬃山成矿带铜金镍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研究"课题组,在甘肃北山地区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时,于北山南带发现了分布比较广泛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