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9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2010-04-04墨西哥Baja California(32.259°N,115.287°W)Ms 7.2级地震发生在GPS连续观测站及钻孔应变仪相当密集的区域,利用GPS监测数据计算出了若干站点地震前后的位移量。地壳变形分析结果表明,离震中近的观测站变形量普遍较大,最大可达0.2m,大部分观测站明显向东南方向运动。通过选择较稳定的观测站作为参考站,计算了4观测站的动态变形序列,同时得到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为3.2km/s,与应变观测计算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2.
����GPS���ջ������źŲ���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GPS???????????????????????????????????????????÷??????????????????????????????????????????????????????????????????????????????????????Lomb??Scargle???????????????????????????????????????????????ù???????????÷????????????????????????3 cm?????????????????????????????鳱??????μ?????  相似文献   
13.
吴继忠  管栋良 《测绘科学》2012,37(3):33-34,10
本文分析了GPS现代化信号L5载波的结构及相对于非现代化信号的改进,比较了GPS L5载波和WAAS L5载波的区别;比较了2颗现代化卫星SVN49和SVN62播发的L5载波的信号结构及信噪比,结果表明:SVN49播发的L5载波演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较差,而SVN62播发的L5载波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GPS天线积雪对载波信号场强、功率的影响,推导了载波信号传播延迟的简化计算公式,利用精密单点定位(PPP)计算了测站在GPS天线积雪产生和消除前后的单日解。结果显示,天线积雪使得天线相位中心产生偏移,对平面和高程方向的影响为数个cm,甚至更大。  相似文献   
1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伪距差分定位模型,比较了该模型与GPS伪距差分定位模型的差异。结合实例对BDS和GPS的基线解算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模型基线解算结果的精度,发现伪距差分能达到亚米级至米级的精度,可为BDS地基增强建设提供新思路;并探讨了BDS卫星可见数对伪距差分定位的影响,得出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17.
GPS�۲����ݵ�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С???任??GPS????????????????????????????????????????????????????????????????????????????????С???????????????????????????????????????????????????????????????????????н????????????????????????????????????????4????????????й?????????Ч??????  相似文献   
18.
培养工科学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的核心问题,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复杂工程问题的本质,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据此,从讨论复杂性工程问题内涵入手,阐述了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实施步骤,论述了核心课程《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结合案例给出了复杂工程问题教学实施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鉴于现有研究对GPS-IR技术的反射波接收、低高度角信噪比观测值的使用、信噪比残差的形态等机理还未阐释清楚,且几乎是通过实验进行解释,因此,从理论和实验2个方面对GPS-IR技术机理进行分析。理论和实验证明:GPS卫星发射的右旋圆极化波经一次反射后部分转换为左旋圆极化波,转换比例随着高度角和介电常数增大而变大,当右旋圆极化波垂直入射到理想导体表面时,经一次反射才能全部转换为左旋圆极化波;同时在测量型GPS接收机安装有抑径板的情况下,因衍射现象的存在,测量型GPS接收机天线仍能接收反射波中的右旋圆极化波。当高度角越小或介电常数越大时,GPS入射波中的垂直极化波和平行极化波的能量透射到反射物中就越少,其反射波的强度就越大,信噪比受反射波影响就越严重,且能够接收的右旋圆极化波较多,因此GPS-IR使用的是低高度角(如30°以下)的信噪比观测值。当高度角变化范围较小时,信噪比残差序列呈近似"余弦曲线"形态,从而建立了基于信噪比残差的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19个GPS连续运行参考站2007~2013年间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了该区域ITRF2005参考框架下的三维速度场、应变参数及区域参考框架下的速度场。结果表明,在ITRF2005框架下,水平方向平均速率为33.97 mm/a,优势方向为NE 111.5°;相对于欧亚板块的水平方向平均速率为9.36 mm/a,优势方向为NE 85.6°;高程方向以沉降为主,最大沉降速率为15.22 mm/a,平均沉降速率为4.7 mm/a;该区域块体以N 29.4° E的拉张为主,达到2.4×10-9/a,同时兼有N 119.4° E的挤压,达到1.3×10-9/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