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为探究青藏高原全新世夏季风最强、气候最湿润阶段这一争论议题,本文应用气相色谱仪(GC-FID)和气相色谱-高温热转变-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TC-IRMS),分析了兹格塘错沉积岩心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兹格塘错岩心中主要以n-C15/16/17为主峰碳的短链正构烷烃占据主导地位,指示了湖泊自生浮游藻类与菌类等低等生物对湖泊沉积岩心中的有机质贡献高于大型水生植物和陆生高等植物表皮蜡质所产生的有机质。基于正构烷烃参数(如:碳优势指数CPI值和平均碳链长度ACL值)及单体氢同位素比值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指出兹格塘错流域的气候湿润期处于中全新世(5.8~2.7 cal ka BP),明显滞后于早全新世的太阳辐射最强期,这主要归结于该流域冰川融水补给的匮乏及局地环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湖泊(水库)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同时,湖泊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提供工、农业和城镇居民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  相似文献   
13.
土壤磷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受岩性、气候、土壤年龄、理化性质、地形、植物和微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山地植被和土壤垂直带谱为研究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理想试验场。选取未受人类破坏的贡嘎山燕子沟5个垂直植被带(裸地、高山灌丛带、暗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和阔叶林带,海拔分别为3 761 m、3 600 m、3 403 m、2 700 m和2 334 m),采集了40个土样,测定了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并采用连续提取法测定了土壤的生物有效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原生矿物磷、有机磷和残余态磷。结果表明,燕子沟土壤A层部分磷形态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性特征。土壤A层的原生矿物磷随海拔的降低而显著降低,有机磷则呈现与原生矿物磷相反的变化趋势。而生物有效磷始终较低,次生矿物磷(铝和铁结合态磷)也较低,残余态磷的含量变化不大,始终是土壤总磷的最大组分。在高海拔地区原生矿物磷是总磷的第二大组分,而在低海拔地区,有机磷则成为总磷的第二大组分。植物是控制燕子沟土壤磷空间分布的相对重要因素,植物一方面通过控制土壤p H进而影响土壤原生矿物磷的含量,另一方面直接吸收生物有效磷,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磷,导致有机磷随海拔降低而显著增加。此外,植物还通过"泵吸作用"导致总磷在土壤剖面上呈现由表层向底层降低的分布模式。次生矿物磷含量较低表明地球化学作用在影响燕子沟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应用粒度分析辨别某些第四纪混杂堆积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粒度特征分析了青海昆仑山垭口地区的第四纪混杂堆积和甘肃武都泥石流堆积以及贡嘎山海洋性冰川的现代冰碛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看出,由于各种第四纪混杂堆积的搬运介质、搬运过程及沉积过程不同,第四纪混杂堆积的粒度特征存在明显的不同。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沉积环境。因此,用粒度特征来辨别各种第四纪混杂堆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岱海14 C测年的现代碳库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库效应的复杂性是影响建立湖泊沉积物高精度年代序列的一大障碍。本项研究通过我国内蒙古半干旱区封闭湖泊表层沉积物、湖水、现生沉水植物狐尾藻、现生鲤鱼鱼骨和湖岸表层土壤等一系列样品的14 C年代测定,表明现代岱海确实存在碳库效应。碳库效应年龄因湖水盐度在湖区的不均而有所变化,岱海西部湖区弓坝河径流补给量大,湖水盐度较东部稍低,碳库效应年龄也略小于东部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包含浮游生物和沉水植物的混合信息,因而其碳库效应年龄较沉水植物年龄轻,岱海湖心表层沉积物碳库效应年龄在2000a左右。这一碳库效应年龄较通过沉积钻孔14 C年龄线性回归获得的年龄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在时间序列上碳库效应并非恒定。  相似文献   
17.
绿色招商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论述了招商引资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当前全民招商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绿色招商的内涵和主要原则,指出绿色招商和循环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县城经济发展的特点,以河南省新郑市和义马市循环经济发展为例,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县域农业和工业循环经济两大体系构建进行了论述,并对县域绿色招商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市场有效性、招商载体构建、实体虚拟产业循环结合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腹地半混合型湖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现青藏高原腹地的兹格塘错湖(海拔4560 m)是一个半混合型湖泊. 分析表明, 湖盆地形的屏障因素是导致半混合现象的主要原因, 淡水入流的作用次之. 作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拔最高的半混合型湖泊, 兹格塘错湖对世界湖泊系统分类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同时为开展湖泊现代过程及纹泥应用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贵州省地震灾害风险薄弱环节,减轻地震灾害风险,以贵州省罗甸县为示范,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对各乡镇进行危险性分析,开展地震灾害承灾体现场抽样调查,通过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首次构建乡镇级别的地震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指标体系,评估各乡镇地震灾害综合指数和程度,计算各乡镇地震灾害风险指数,确定红水河镇为高风险区、罗悃镇为中风险区、木引等7个乡镇为低风险区,并从建筑物设防、地震地质灾害及水库地震等角度剖析罗甸县地震灾害特点,从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地质灾害防护及交通等方面提出减小地震灾害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可可西里苟仁错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湖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比值,有效地揭示了湖泊沉积物物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已成为反映古气候波动的有效指标。根据可可西里苟仁错湖泊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CIA,ICV等元素比值的结果,揭示该地区1400AD以来化学风化作用十分微弱,因此湖泊沉积物元素组成,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研究表明1400AD以来该地区气候经历多次冷暖波动,且呈干旱化的趋势,1420AD左右进入小冰期,其中1480~1520AD最为寒冷,1900AD后干旱化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