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传统BP神经网络算法虽然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容错能力,但是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等缺点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针对这些不足,采用自适应学习率结合附加动量因子的方法可以有效缩短训练时间,加快收敛速度,同时抑制寻优算法陷入局部极小点.将该算法应用于图像字符识别系统中,通过一系列实验优化系统参数之后给出系统识别结果,表明该系统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四颗脉冲星在327MHz频率上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给出1996年1月22日至2月1日,使用乌鲁木齐南山甚长基线站25m射电望远望在327MHz频率上观测脉冲星的部分结果。给出四颗脉冲星的平均脉冲轮廓,脉冲强度和脉冲宽度等重要参数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析虎地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和台湾中医药数据库筛查药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UC的已知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应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和R语言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结果:虎地肠溶胶囊治疗UC的活性成分143种,关键成分包括山柰酚、β-谷甾醇、槲皮素等;潜在作用靶点69个,主要有肿瘤蛋白P53(TP53)、原癌基因蛋白(MYC)、胱天蛋白酶3(CASP3)、人雌激素受体α(ESR1)等靶基因。晚期糖基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DNA转录调控、RNA聚合酶Ⅱ特异性、核受体调控、单加氧酶活性、氧化还原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结论:虎地肠溶胶囊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从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的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薇甘菊是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生长与传播极其迅速,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相关管理部门需要一个有效的薇甘菊监测手段。传统人工调查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光谱遥感技术为薇甘菊的监测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无人机搭载的Nano-Hyperspec高光谱仪获取的广东省增城林场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影像降噪处理、辐射定标及坏带波段剔除等影像预处理;运用最佳指数因子法(OIF)、自适应波段法(ABS)、自动子空间划分(ASP)与自适应波段相结合的波段选择法(ASP+ABS)3种方法进行波段选择,获取信息量较大且波段间相关性较低的特征波段组成薇甘菊分类最佳波段组合,生成3幅遥感影像;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SVM)对生成的3幅不同遥感影像进行分类,以分类结果的精度评价3种波段组合对薇甘菊高光谱特征的响应程度,选出更能反映薇甘菊的光谱特征的波段组合。试验结果表明,针对Nano-Hyperspec遥感影像数据,使用OIF波段选择法,研究区内薇甘菊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74.62%、66.52%;使用ABS波段选择法,研究区内薇甘菊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74.37%、67.43%;使用ASP+ABS波段选择法,研究区内薇甘菊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达到95.98%、92.98%,分类精度最佳,相较OIF法中薇甘菊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提高了21.35%、26.46%,相较ABS法中薇甘菊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提高了17.15%、19.3%。可见,本文使用的子空间划分与自适应波段相结合的波段选择方法相较其他两种波段选择方法能更好地反映薇甘菊的光谱特征,可为薇甘菊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震前电磁波异常的两种短临形态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鑫 《四川地震》2012,(2):25-29
根据连云港地震局监测的几起地震前电磁波短临异常,结合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6.1级地震等震例,进行对比分析。对异常产生的两种形态特征原因进行探讨,希望能揭示一些震前电磁波异常的规律及与地震短临三要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分布区发现一系列中-大型铅锌银矿床,该区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由于林子宗群火山岩分布范围广,如何有效地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是取得找矿突破的关键.选取产于谢通门县娘热地区典中组火山岩中的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勘查地球化学测量和激电中梯测量.结果显示典中组火山岩中铅锌银成矿作用具有Au、Mo、Pb、Zn、Ag异常,金银成矿作用具有强Au、Ag、Mo、As、Sb异常,主成矿元素变异系数大于3.以极化率大于2.5%和电阻率小于800Ω·m圈定隐伏铅锌银矿体的找矿靶区,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上述结果表明激电中梯方法在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体效果良好,能够为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中的找矿工作提供十分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井、三维高分辨率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马头营凸起馆陶组砂体成因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前期发育2条规模大、延伸较远,呈近NS、NNW—SSE展布的沟槽,指示物源主要来源于北部燕山褶皱带。馆陶组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序列;馆三下段为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和河道间漫流相,发育扇中辫状河道成因砂体;馆三上段为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相,发育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成因砂体;馆二段和馆一段为曲流河沉积,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决口扇和天然堤是主要的砂体成因类型。馆陶组可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7个中期旋回,16~19个短期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了馆二段等时地层对比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控制着砂体的分布模式,馆二段短期旋回的下部砂岩发育,是主要的储集层。层控测井约束反演提高了馆二段薄互层河道砂体预测的精度,馆二段各砂层组反演预测平面砂地比反映河道砂体呈NE—SW向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03年7月到2004年8月,连云港市灌南县地震局监测到一起电磁波异常,引起了市地震局分析预报人员的高度关注。对这起异常进行了追踪分析和预测,并对3次预测的结果进行反思,对震前电磁波短临异常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1989年6月初,连云港市地震办公室对市区及赣于、灌云、东海三个县进行了防震意识调查。本文对其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市宣传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进一步探讨了宣传工作中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1震源体极限破裂 根据连云港市地震局近年来多次使用MDCB电磁波仪对5级以上地震试预测震例归纳分析认为,在地震之前,孕震体存在一个质变时段--x异常段.从时间看,一般出现在主震前几天至十几天之间不等,一般持续为几小时至几十小时不等.作者将其称为极限破裂.在孕震后期即失稳阶段后期,震源处岩石处于极其脆弱的阶段,外界比较小的扰动,如日月引力等,都可能触发震源处岩石内部微破裂的质变.它是地震前,岩石内部最后一次也是最大一次微破裂的合并,由失稳阶段多条裂纹合并为一条大的裂纹.其破裂规模及力学性质决定了未来地震的性质与规模.极限破裂是破坏性地震孕震后期的质变时段,是临震异常的本质规律表现,所以说,分析极限破裂波相是临震预报的关键所在.如果能够监测到这一极限破裂过程,就能够对未来强震三要素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