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豫西南区晚白垩世古气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豫西南区分布的一系列拉分槽盆内,沉积了一套以红色碎屑为主的砂、砾、泥与灰质混杂的上白垩统地层,时代相当于赛诺曼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综合区内沉积学、岩石矿物学、古生物学等古气候标志性特征,认为该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是我国华南亚热带—热带古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恐龙的古生态特征、绝灭问题及秦岭造山带后造山阶段与古地理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河南李官桥盆地“红层”划分的意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官桥盆地位于秦岭东段南侧,横跨豫鄂两省边界,分布于淅川、均县境内,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盆地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出露完好,化石丰富,是河南省下第三系的代表性地区(图1)。该区“红层”的研究,始于1930年,李捷、朱森在盆地内范庄、指甲坡发现属于始新世的哺乳动物、龟类化石后,将其定为范庄统,隶属第三纪。1961年河南省石油队,首次将该套“红层”划分为玉皇顶、大仓房、核桃园、上寺四组,时代归于第三-白垩纪。嗣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地质研究所、北京地质学院及豫十二地质队等单位,对地层和矿产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表1)。  相似文献   
33.
1988年我队综合研究分队在开展全区非金属矿产研究和普查时,于镇平县柳泉铺、白土窑、军营及南阳县王村南一带发现白云石凹凸棒石粘土矿,这是我国继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四川等省之后,在我国又发现的一处凹凸棒石粘土矿。这在我省尚属首次。凹凸棒石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镁质粘土矿物,它具有吸附、脱色、除臭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在海上石油和陆地高温含盐地层钻探泥浆、铸造等工农业生产和科研方面。镇平凹凸棒石粘土矿,产于上第三系中新统凤凰镇组的上部。其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泥灰岩、膨润土及少量砾岩、白垩土,局部可见水平或波状层理。厚度各地不一,一般100~200m。凹凸棒石粘土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在白垩土内。产状平缓,厚一般3~5m,局部较厚。凹凸棒石粘土,呈灰白  相似文献   
34.
一、前言一九八五年初,我们队在泌阳凹陷的安棚安_3井2333.9-2337.6米间的固体碱矿层中,发现了此地从未见到的矿物——碳氢钠石。这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国外,也只是在美国怀俄明州绿河盆地天然碱矿中见到。因此,碳氢钠石的发现,对于总结我国古代天然碱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形成机理和碱矿的开发利用等,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二、矿层特征碱矿赋存于晚始新世早期核桃园组核一段顶部与核二段下部之间,局部出现于核三段底部;呈固相及液相产出,固相碱矿主要呈层状,辅以似层状、透镜状或团块状。其顶底板大  相似文献   
35.
《河南西峡白垩纪蛋化石》一书的核心 ,是弃用按地层规范正式命名又被广泛应用于河南省的高沟组、马家村组及寺沟组地层单位名称 ,恢复使用河南省地质局石油队 1960年创名、后在1961年自己又废弃的走马岗组、赵营组及六爷庙组 ① 。西峡盆地并不是“南北两翼地层对称”的“一个完整的向斜盆地” ,由此 ,导致了该书作者对地层划分及沉积相等分析的“失误”。《河南西峡白垩纪蛋化石》 ,实质上主要讨论了地层 ,又喧宾夺主地用大量文不对题的篇幅描述了广东、山东、湖南等地的蛋化石。  相似文献   
36.
硅化木分布于我国新疆、浙江等20余省,规模、数量巨大,颜色绚丽。矿物成分以石英及其变种为主,含10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主要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其成因是在有大量树木资源,适宜古气候及丰富的高浓度可溶性S iO2等环境中快速缺氧埋藏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7.
豫西南晚白垩世红层时代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位于豫、鄂、陕三省相邻地带,在秦岭造山带后造山阶段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了李官桥、滔河、西峡、夏馆、五里川、召北等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分别沉积了1000~4000m的陆相碎屑沉积。根据恐龙蛋、轮藻、孢粉、介形类及一定数量的恐龙骨骼化石、同位素年龄等,将盆地内红层的时代归属为晚白垩世,并对每一盆地红层进一步作了详细划分。  相似文献   
38.
河南西峡伟晶红柱石矿物学特征及开发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西峡伟晶红柱石矿床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开发条件优越的超特大型矿床。红柱石矿物晶体粗大,晶形完整,以自形近正方柱状、菱形柱状及粒状为主,少量呈缺棱正方柱状及聚晶。晶体大小一般长6~9cm,横径3~5cm,最大者长可达30cm,或横径8cm。颜色呈浅红、褐红、玫瑰红色、褐及灰白色等。硬度6.5~7,半透明-透明。利用其设计加工制作成各型戒面、钮扣、佩饰、串珠、项链、手链等工艺品,不仅填补了宝石市场上红柱石宝石家族的空缺,而且具有其独特的工艺特征,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9.
河南浙川滔河盆地“红层”划分及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滔河盆地位于豫-鄂两省北毗邻地区,盆内沉积了一套1600m左右的粗碎屑岩系,根据恐龙蛋,恐龙,轮藻化石和岩性特征,划分为高沟组马家村组,寺沟组,时代归属于晚白垩世,其时代的厘定,为我省众多的中,新生代“红层”的研究与矿产预测,无疑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