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通过资料分析和物理量诊断对两个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北冕"、"黑格比"进行对比,发现:"北冕"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低压环流的西南侧,随着中心移动强降水中心也自东向西移动,降水持续时间较长;"黑格比"强降水强度更强,范围更大,移速较快.  相似文献   
22.
“黑格比”后期异常强降水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2008年9月25日08时减弱成低压进入越南高平后,在外围云系有明显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引发广西西南部新一轮比热带风暴本身更具破坏力的暴雨到大暴雨降雨。对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雷达回波等研究结果,认为南亚高压西退造成负涡度向对流层中低层延伸,使500 hPa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出现减弱东退现象,成为低压后部对流云团在广西西南部停滞发展的背景条件。造成此次暴雨的4个中尺度对流云团,都是沿着暖切变右(北)侧100—200km范围内从东南往西北方向产生、移动的,中尺度降水落区呈东南-西北的带状分布。暖切变、垂直方向上的抽吸作用、θse的高值始终呈漏斗状的湿中性特征以及湿Q矢量对次级环流的激发作用等是此次低压后部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加强机制;而湿舌、湿Q矢量辐合区与未来强降水出现区域、出现时间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23.
邕江洪水与天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慧  周云霞 《广西气象》1999,20(2):6-8,10
分析1958 ̄1994年邕江历年出现的最高洪峰水位资料,找到其自身变化规律及其与同期气象因素的关系,认为邕江洪水是由邕江流域及上游地区持续性暴雨造成;用预报年份优势相关区内各网格点高度值与历年值作相似离度计算,进一步算出预报年份的最高洪峰水位。经1995 ̄1998年独立试报检验,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场诊断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台风登陆后云图特征:云系显得松散,中南半岛没有云团向广西移动,低纬没有降雨云系流入位于广西的台风云系中;环境场中的下沉气流;西南急流的缺失造成水汽条件的不充分是位于桂西南的崇左市此次降雨量级明显偏小的主要原因。降雨分布和降雨强度与500hPa的垂直速度和850hPa的水汽通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