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明  罗平  董琳  周川闽  杨宗玉  刘策 《沉积学报》2016,34(5):951-962
通过对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奥陶系鹰山组的野外实测可以将其划分为下、中、上三段,每段都具有不同的相序结构和沉积特征,下段主要以含陆源泥质的泥晶粗砂屑灰岩为主,中段为亮晶粉-细砂屑灰岩和层纹石灰岩互层出现,上段主要为中-厚层状似球粒泥晶灰岩,台内颗粒滩主要发育在中、下两段;柯坪水泥厂剖面也可以划分为三段,但界限没有蓬莱坝剖面明显,主体表现为中层状的亮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砂屑灰岩交互出现。通过对蓬莱坝剖面和柯坪水泥厂剖面的岩石进行野外露头、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不同尺度的观测及沉积微相分析,理清了柯坪地区鹰山组的岩石类型和相序结构,建立了柯坪地区颗粒滩沉积模式:由于水体深度和能量的差异,柯坪地区发育了四种相带类型--高能颗粒滩相带、滩间洼地沉积相带、低能颗粒滩相带、开阔浅海沉积相带。中-低能颗粒滩相带主要发育泥晶中-粗砂屑颗粒滩,高能颗粒滩相带主要发育亮晶细-中砂屑颗粒滩,并且两种颗粒滩都可以划分出3种亚相--滩主体、滩翼和滩内洼地;在微生物主导的碳酸盐建造向后生动物主导的碳酸盐岩建造转换的地质背景下,柯坪地区在奥陶系鹰山组沉积时期总体处于大面积发育微生物似球粒的浅水环境,沉积物的形成与改造受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微生物作用一方面为颗粒滩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控制了该时期颗粒滩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2.
早期埋藏压实、晚期构造抬升是我国多个盆地一种共性的地质演化过程。受此类演化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在晚期构造抬升、砂岩孔隙回弹作用下,可形成较优质储层。明确此类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与实际地质研究相结合,认为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白垩系储层的孔隙类型、含量变化及演化规律可划分为5个阶段,前3个演化阶段与克拉苏构造带深层相一致,自上新世(5~3 Ma)、埋深6 000 m左右始,浅层克拉2井区与深层克深—大北井区的埋藏演化开始分异。之后发生构造抬升作用,可将其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构造抬升后发生的“孔隙回弹”作用可使储层剩余的原生孔增加1.0%左右,地层降温卸压作用,可使储层中出现较多的成岩缝。孔隙回弹、成岩缝的出现,促进了次生溶蚀作用发生、储层孔喉分选均一性的增强,进而提高了储集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南天山前博斯腾湖北缘现代清水河扇三角洲砾石变化与沉积搬运距离关系、砂砾质沉积物特征与湖岸线关系,基于现代与古代扇三角洲构造背景、气候条件、扇三角洲延伸长度、沉积坡度及砾石成分等相似性分析,运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形成厘定古代湖岸线发育部位与扇三角洲沉积物关系的地质参数。恢复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周缘百口泉组沉积时期湖岸线发育位置与演化特征,认为湖岸线距物源区应小于32 km,平均砾石径应大于2.9 cm。百口泉组一段在玛湖凹陷中部发育早期扇体,是现今玛湖凹陷深层有利储集体发育部位的指向区。百二段湖侵次数应在2期以上,百三段湖盆范围最大。该方法为准确恢复百口泉组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对前人关于湖岸线迁移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比较直接,构造复杂,以致对中新生代盆地的性质一直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对盆地地震大剖面和测井资料地质解释与统计成图,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三大构造层对应三类盆地,具体以古近系底(TR)与下油砂山组顶的不整合面(T2’),将中生界划为下构造层,古近系路乐河组、上下干柴沟组、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构成中构造层,新近系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与第四系组成上构造层,其分别对应三种不同构造背景的原型盆地。下构造层为燕山运动阶段形成,为侏罗纪早期伸展断陷、中后期坳陷盆地,主要分布于盆地北半部及柴西地区,现为残留盆地;中构造层发育于早喜马拉雅期,主体厚度区位于盆地西半部的菱形块体内,阿尔金断裂带的走滑与南祁连西段的顺时针旋转是中构造层盆地发育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原型盆地为走滑旋转盆地。一里坪—南八仙构造线以北一带因主要断裂带的走滑反转作用成为中、下构造层主要叠合区。上构造层盆地为晚喜马拉雅运动阶段走滑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沉积沉降中心具有由西向东迁移的明显特征,为走滑盆地。一里坪—东台吉乃尔湖一带为中、上构造层盆地叠合区,叠合机制为盆地基底持续挠曲坳陷作用。分析认为,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及特殊的深部地质结构所导致的主要大断裂多次反转作用是造成盆地反转与走滑叠合的关键动力学机制。文章同时简述了对油气勘探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风城组作为准噶尔盆地下二叠统优质烃源岩,一直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但因其埋藏深、岩性复杂、全球可对比研究实例少,也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文中以精细的岩性研究为基础,利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SEM、X衍射、TOC含量测定、包裹体测温及地化分析等手段,深入分析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性矿物特征和地质背景,探讨了碱湖成因与形成过程,得出: (1)风城组岩石可细分为5种主要类型,其中碱性岩为碱湖标志性岩类,富硅硼纳石岩类与火山喷发或热液作用相关;(2)风城组存在5种主要的岩石组合类型,从近源区至湖区依次为: 河流-冲积平原发育的组合类型Ⅴ、滨浅湖环境发育的组合类型Ⅲ与类型Ⅳ、深湖-半深湖环境发育的组合类型Ⅰ与类型Ⅱ,其中类型Ⅰ与类型Ⅲ为碱湖特有岩石组合,含优质烃源岩;(3)碱湖形成主要受火山活动和气候控制,前者为碱湖形成提供了Na+溶质,后者促进了淡水湖咸化,最终演化成碱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低孔渗大气区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和成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低孔渗大气区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类型气藏的形成机制.低孔渗砂岩连续型大气区的主要地质特征表现在:大范围、低丰度、连续分布、大气区的天然气聚集特征;广覆式优质烃源岩与紧密接触式生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大型陆相坳陷或海陆交互相浅水河流三角洲体系:大范围准层状岩性型、成岩型和毛细管压力型为主的多种圈闭类型共生;存在达西流和非达西流双重渗流机理;多种类型气水关系并存,气水分布复杂化;甜点高产、带状富集、宏观连片的资源分布规律.低孔渗砂岩大气区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稳定的动力学背景和平缓的构造格局控制广覆式砂泥岩大范围交(间)互分布;大型缓盆弱水动力条件控制大范围浅水三角洲连续性低孔渗储层的形成;区域性差异成岩作用和非均一性成岩相控制有利储层和成岩圈闭群的发育;弱小弥散的成藏动力导致大范围连续分布的气藏资源丰度低.不同圈闭类型的低孔渗砂岩大气区具有不同的成藏机制:岩性圈闭气藏的分隔式压差交互机制;成岩圈闭气藏的分流式差异汇聚机制;毛细管压力圈闭气藏的非达西渗流机制.研究结果对深化和完善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实现低孔渗天然气的预测评价和有效勘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石炭系是目前准噶尔盆地最重要也是最现实的天然气勘探目标。针对石炭系烃源岩的勘探主要围绕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展开,而理论上规模更大的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的有效性尚无定论。同时,石炭纪火山作用频繁,盆地内部具备生成无机成因烷烃气的地质条件,但相关研究甚少。本次研究基于准噶尔盆地东部东道海子- 五彩湾凹陷和白家海凸起天然气的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系统分析了天然气的成因来源和潜在的次生改造作用,共识别出4种不同类型的天然气:① 来自滴水泉组的煤成气;② 来自巴塔玛依内山组的煤成气;③ 无机成因甲烷和热成因天然气的混源气;④ 发生渗漏的热成因天然气。研究结果证实了准噶尔盆地东部下石炭统烃源岩的有效性,发现了无机成因烷烃气的踪迹,有望开辟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并提供了一个鉴别“同型不同源”天然气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8.
川中地区须五段—须六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川中地区须五段—须六段,在大量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基础上,结合测井和地震分析,认为研究区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根据煤岩产状、砂岩中植物颈干与碎片、河道底部冲刷程度、滞留沉积类型、层理类型等特征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4种亚相。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浅水三角洲模式:一种为以须五段为代表的低物源供给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另一种为以须六段为代表的高物源供给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低物源供给型的下三角洲平原发育的煤是良好烃源岩,高物源供给型的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决口沉积为优质储层发育相带,两者匹配,构成良好的生储组合,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块。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研究区处于阿尔金山构造带与南祁连构造带所夹持的钝角一侧.目前对柴北缘地区构造样式存在两种认识:一是逆冲推覆双层构造模式,一是走滑近花状构造模式.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有两个:一是区域上构造类比引起;二是穿过柴北缘几大构造带的地震剖面信噪比较差,不能很好反映地层的展布.因此在对冷湖构造...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新疆地区侏罗系-下白垩统大面积、厚层状砂岩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发现, 大面积厚层状砂体及泥岩红层沉积的成因机理受到长期关注。结合现今准噶尔南缘多条季节性河流的沉积体系、砂体展布特征分析, 并对比郝家沟-头屯河剖面、玛纳斯河剖面上侏罗统齐古组、喀拉扎组的岩相组合、岩石颜色、砂泥岩沉积构造、沉积序列与古环境分析, 认为干旱气候下头屯河组上部-喀拉扎组的季节性曲流河-季节性辫状河沉积是上侏罗统大面积厚层状砂砾岩体及厚层状泥岩红层沉积的重要成因机理, 进而建立了季节性河流的砂体构型和成因模式。准噶尔盆地南缘季节性河流沉积砂体构型和成因模式的建立, 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季节性河流沉积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