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7 毫秒
31.
强震区隧道洞口段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南昆线乐善村2号和草庵两座隧道的试验结果,研究了强震区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文中讨论了洞口段的加速度反应特征、洞口设防长度和破坏形态并指出了洞口段抗震薄弱的部位。  相似文献   
32.
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加固与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软质岩路堑高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锚固桩、预应力锚索桩、桩板墙、挡土墙及预应力锚索地梁等加固措施,以及结合加固边坡所采用的植被护坡技术。为保证合理组合的加固防护措施得到顺利实施,提出了分层稳定,逐级加固和坡脚预加固的施工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对于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软岩高边坡开挖变形规律的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岩边坡失稳破坏与卸荷应力引起的坡体变形、蠕变与降雨有关,正确确定其对坡体变形的影响是合理设置加固支挡结构的关键。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软岩高边坡在开挖及降雨时坡体的稳定性及变形变化规律,分析支挡结构对边坡变形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中及时地施加支挡结构,可以减小施工期间坡体的变形;同时,支挡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坡体的蠕变变形,特别对坡体中下部的蠕变变形抑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4.
预应力锚索地梁中合理锚固角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涛  周德培  张忠平 《岩土力学》2006,27(2):290-293
在现有预应力锚索地梁设计中一般直接沿用预应力锚索的锚固角确定方法,而工程中时有因锚索锚固角设计不合理导致结构工程失效的事例。鉴于此,研究了预应力锚索地梁中合理确定锚固角的方法,提出以锚索地梁和坡面岩体间不发生相对滑动为初判条件;以锚索提供最大抗滑力为设计目标,定义了预应力的利用率,并建议以初判条件和预应力利用率为主,兼顾经济和施工因素合理确定锚固角。最后以实际工程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5.
推力桩桩间土拱几何力学特性及桩间距的确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周应华  周德培  冯君 《岩土力学》2006,27(3):455-457
从推力桩桩间土拱形成的机理和力学特性入手,根据桩间土拱的静力平衡以及拱脚处土体本身的强度条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得到了工程设计中的桩间距、拱厚与土拱拱高之间的方程组。在该方程组之中只要确定其一,其余二者便可相应求解。如假定的是土拱厚与土拱拱高中的一个,则得出桩间距与桩间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成递增的关系。就基坑工程土压力分布的特点,对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建议。以工程实例对推导的桩间距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际设计值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6.
软岩高边坡喷锚挡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结合南昆铁路软岩深路堑高边坡采用喷锚挡护的工程,开展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喷锚挡护时可明显减小开挖在坡体内形成的松动区范围;开挖坡面的变形具有“臌肚子”特征。还给出了喷层上土压力分布、锚杆受力规律等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原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保住中部,稳定坡脚”的修改原则。  相似文献   
37.
振动沉管粒料桩在高路堤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四川成南高速公路NO .E4合同段振动沉管粒料桩、塑料排水板与砂粒垫层综合处治法在高填路堤软基处理的施工实践, 总结出在山岭重丘区高填路堤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桩身密实度检测, 垂直沉降与侧位移监控等一套系统方法, 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设计沉降数据对比, 得出高填路堤软基处理地段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的成功经验,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8.
强震区隧道油口段的动力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南昆线乐善村2号和草庵两座隧道的试验结果,研究了强震区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本文讨论了洞口段的加速度反应特征、洞口设防长度和破坏形态并指出了洞口段抗震薄弱的部位。  相似文献   
39.
桩的轴向静载-沉降曲线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江  谢红强  周德培  胡德贵 《岩土力学》2004,25(7):1107-1110
根据桩在竖向静载下的荷载分布与传递规律以及桩的沉降组成,运用功能互等定律,对桩-土的共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在对桩侧介质进行常规勘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可对桩进行的沉降分析的数值模拟法,该模拟法能较精确地确定桩的轴向静载-沉降曲线。并运用实例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0.
微型桩组合结构模型抗滑机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  周德培  张益峰 《岩土力学》2013,34(12):3446-3452
对以空间桁架微型桩体系的组合结构采用了分级加载的方法,通过新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滑坡推力引起的微型桩体系内力变化规律,并根据试验方法和空间桁架微型桩体系中各排桩的受力状态,导出了分级加载条件下受横向约束的弹性地基梁的结构分析解。试验结果表明,在碎石土地质条件下,连系梁可以有效限制微型桩顶位移,并减小桩身弯矩,滑体中桩前土压力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各排微型桩桩体的弯矩大小分布比较接近,最大弯矩位于滑面处;基于受到横向约束的弹性地基梁的结构分析解,可以较好地描述空间桁架式微型桩在分级加载后的内力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正确分析微型桩的抗滑机制和微型桩抗滑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