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孙京  柏林 《安徽地质》2008,18(1):80-80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2007年地质勘查成果交流会于2008元月10-11日在合肥召开。本次会议由重点地质勘查成果介绍、专题讲座和2008年工作部署研讨3个部分组成。两院院士常印佛、省地矿局局长吴玉龙、副局长方达、徐小磊、总工程师储国正、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处长黄步旺以及局属地勘单位总工程师、总工办主任、地调所所长和机关有关处室近8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徐小磊副局长主持。吴玉龙局长作重要讲话,他概括盘点了全局2007年的地质成果,就“地质立局,地质强队”的战略意图和实施意义作了重要指示;常印佛院士对于地矿局的找矿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黄步旺处长作了有关2008年省地质勘查项目的布置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讲话。会上储国正总工系统总结了2007年全局地质勘查成果。地勘单位8位代表在会上介绍了他们承担的地质勘查成果。省地调中心陆三明博士作了“庐枞地区铜铁多金属找矿前景”的报告。江昌洲、汪涵璋和崔先文教授进行了地球物理探矿方面的技术讲座。刘湘培教授以他几个成功的典型找矿实例作了“踏遍青山忙找矿”的报告。唐永成教授阐述局二次资料开发项目的实施意义,就其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与会代表还就局2008年地质勘查项目的立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会议总结会上,徐小磊副局长就地勘队伍改革和实现找矿“三个突破”等问题作了专题讲话。局地矿处处长、总工办主任江来利同志作会议总结。  相似文献   
62.
肖板地区金矿化与构造关系密切。控矿构造是蒲洋变质核杂岩构造北西侧的剥离构造-低角度正断层系,具有产状平缓、延伸稳定、明显穿切变质岩片理等特征,为以压扭性为主的韧脆性变形,上盘向北西运动,构造岩以千枚岩或构造片岩为主。低角度断层也是重要的储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其压扭性力学性质决定了交代为主的矿化蚀变类型,而且在成矿过程中也起到地球化学界面作用。印支期末-燕山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63.
对包含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在内的东经 112°-124°,北纬28°-39°区域进行地 震层析成像研究,重建其地壳及上部地幔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造山带岩石圈速度横 向不均匀性显著;大别造山带以商城-麻城断裂为界,东侧的大别地块与西侧红安地块在地 壳速度上是两个不同的速度块体;中地壳 1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低速带,与伸展滑脱构造 有关;南、北大别构造单元之下,莫霍面下凹,地壳内发育了速度为6.5-6.6km/s、向北倾斜的 相对高速体,与超高压变质岩体相对应;在大别-苏鲁造山带下方的上部地幔中存在向北倾 斜的板片状高速体,结合已有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推测,它是三叠纪俯冲的扬子地块的残留 体;俯冲板片在深部发生了断离.本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揭示的造山带岩石圈速度结构 细节,对研究与地表地质有关的地球动力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4.
对包含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在内的东经 112°-124°,北纬28°-39°区域进行地 震层析成像研究,重建其地壳及上部地幔的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造山带岩石圈速度横 向不均匀性显著;大别造山带以商城-麻城断裂为界,东侧的大别地块与西侧红安地块在地 壳速度上是两个不同的速度块体;中地壳 15—2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低速带,与伸展滑脱构造 有关;南、北大别构造单元之下,莫霍面下凹,地壳内发育了速度为6.5-6.6km/s、向北倾斜的 相对高速体,与超高压变质岩体相对应;在大别-苏鲁造山带下方的上部地幔中存在向北倾 斜的板片状高速体,结合已有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推测,它是三叠纪俯冲的扬子地块的残留 体;俯冲板片在深部发生了断离.本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揭示的造山带岩石圈速度结构 细节,对研究与地表地质有关的地球动力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5.
石榴石塑性变形的机制: 水解弱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别山超高压硬玉石英岩带内发育强烈变形的榴辉岩, 其中的石榴石被强烈拉长变形.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试, 在强烈变形的石榴石中不仅识别出自由位错、位错环和位错墙等塑性变形结构特征, 而且还识别出水分子团. 同时通过红外光谱对石榴石的测定表明石榴石中同时有结构水和自由水的存在. 在对石榴石显微构造变形机制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岩石学资料, 认为水分子团导致了石榴石的水解弱化, 并通过位错而引起强烈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66.
唐永成  储国正  柏林 《安徽地质》2001,11(2):81-85,91
常印佛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也是深受我省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尊敬和爱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是他70寿辰,从事地质工作50年.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常院士自1952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安徽工作,从一个普通的地质队员成长为知名的地质学家.50年来,他敬业奉献,奋斗不息,不断探索,求实创新,为安徽和我国地质矿产事业,为安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7.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内发育强烈变形的榴辉岩,其中的绿辉石被强烈拉长变形,形成LPO组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和测试,笔者在变形的绿辉石晶体中不仅识别出自由位错、位错环和位错墙等塑性变形结构特征,而且还识别出水汽泡。这些水汽泡常常与位错环相共生。同时通过显微红外光  相似文献   
68.
从微细粒浸染型金矿蚀变岩的光谱信息与地球化学因子的关系出发,探讨了TM波段数据反映蚀变岩成分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TM波段比值不仅能反映蚀变岩成分,而且还能降低波段之间的相关性。采用TM卫星数据经图像处理的办法,可直接提取出与金矿有关的褐铁矿化、粘土化、碳酸盐化,地植物异常的遥感信息。对经过研究圈定的几个异常取样进行测金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它们都有金矿化,最高品位达8.98g/t。  相似文献   
69.
华北断块区新生代玄武岩系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北新生代玄武岩按生成时代可分为早第三纪,晚第三纪和第四纪三期。图1表示了它们在研究区中的大致分布情况,有关细节可见作者的另一篇论文。本文着重讨论它们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0.
1978年,作者在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变质岩。根据其中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铁铝榴石和易熔石(eulite)将它定名为英榴易熔岩。该英榴易熔岩作为整合的层产在我国河北省东部迁安县娄子山早太古代迁西群中,出露范围为长1—2公里和宽数十米。它的上、下围岩分别为黑云母-石榴片麻岩(局部含蓝晶石)和二辉石麻粒岩。这类岩石长期被误认为榴辉岩。它虽与榴辉铁橄岩有些相似,但后者主要造岩矿物之一应是铁橄榄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