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分析九江环庐山地区观测井水、大气降水、冷泉水、地热温泉水及地表水水样的常量化学组分和氢氧同位素及氚活度,结果表明,庐山地区地下水主要分为西北、东南两个水文地质单元,西北侧以九江台2号井井水、东林寺泉水为代表,水化类型为HCO3-Ca;东南侧以地热温泉井水、观音桥泉水为代表,水化类型为HCO3-Na,离子组分主要来自风化壳岩石风化。氢氧同位素显示,九江庐山地区地下水均属于降水成因型,部分井泉具有深循环的特征;氯离子估算结果显示,大气降水直接补给率约为4.5%~33.27%。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形成裂隙承压自流井泉是庐山地区地下水主要成因,另有部分为降水经长时间深循环形成地热温泉水,而九江台2号井既有浅表水特征又有深循环水的特征,暗示两个不同补给源的含水层通过不同循环路径上升到浅表地层,携带有部分深部构造活动信息,有利于获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62.
第四纪华容隆起构造活动、成因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第四纪华容隆起位于江汉—洞庭盆地中部。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华容隆起及周缘地貌、第四纪断裂和沉积进行调查,恢复华容隆起构造升降特征与过程,进而探讨华容隆起的成因及其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华容隆起与周缘凹陷一道沉降,同时前者受周边正断裂控制相对后者有抬升,中更新世晚期一道抬升,晚更新世—全新世构造稳定或弱沉降。第四纪期间华容隆起总体表现为明显的构造沉降。以上表明第四纪华容隆起主要由前第四纪盆—山地貌分异造成,其次与第四纪期间相对周缘凹陷抬升有关。上述地质特征以及区域第四纪地质资料,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江汉—洞庭盆地为断陷盆地,中更新世晚期—全新世转变为坳陷盆地。就华容隆起第四纪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1)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江汉—洞庭盆地断陷沉降与地幔上隆背景下的深部物质迁出有关。2)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可能与深部物质蠕移运动的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3)江汉—洞庭盆地的整体性沉降导致盆地中部的华容隆起以沉降为主;华容隆起特殊的地壳物质结构可能导致深部物质更难向外迁移,使其相对周缘凹陷有抬升。  相似文献   
63.
长江下游梅汛期中尺度涡旋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2006~2009 年日本再分析资料对长江下游地区梅汛期间(5~7 月)边界层内中尺度涡旋进行普查,并分类统计分析了边界层内中尺度涡旋与暴雨、低空急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的5~7 月该地区经常在对流层低层或(和)边界层内出现中尺度扰动涡旋,根据中尺度涡旋最初生成的高度不同,可划分为边界层中尺度涡旋、对流层低层中尺度涡旋和对流层低层—边界层中尺度涡旋三类。边界层中尺度涡旋中与暴雨有密切关系的中尺度涡旋称为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PMDV),根据涡旋前或后6 小时累积雨量,可以进一步将其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暴雨的直接制造者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先于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发生(MCS-PMDV);第二类是边界层中尺度涡旋产生后,激发了中尺度对流,造成了暴雨过程(PMDV-MCS)。PMDV-MCS 类涡旋暴雨的特点是在对流层低层850 hPa 是一条切变线,其南侧有一支西南低空急流,边界层925 hPa 则是一个闭合的涡旋,暴雨区主要落在涡旋的东北面和东南面。  相似文献   
64.
分布于湖南北部华容隆起中的桃花山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中,由早期细粒少斑状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细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少斑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至末期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等四期侵入体组成.对该岩体中部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203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0.3±3.8)Ma(2σ)(n=7,MSWD=2.3),代表岩体侵位年龄,表明其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SiO2=71.10%~73.00%,K2O=Na2O=1.09~1.66,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0.23~1.95;∑REE较高(175.1~259.9),Eu为弱负异常(δ Eu=0.55~0.82),(La/Yb)N=13.52~43.71;低εNd(-8.1~-10.1),高T2DM(1.59~1.75 Ga).综合研究表明,桃花山花岗岩,属壳源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MPG),为华南前寒武纪基底重熔而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应为碰撞造山作用晚期或结不束时期,陆内碰撞造山作用增温减压体制下的产物,同时也标志着湘北地区在140 Ma后全面转入陆内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65.
GNSS模糊度降相关算法及其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Gauss、LDL和LLL算法构造整数阵存在的实数阵元素计算、实数至整数阵转换的排序问题,分别研究了相应的元素升序降相关算法和整逆型(先求逆后取整)降相关算法。分析了谱条件数、降相关系数和平均相关系数等降相关算法评价指标的优缺点,提出了等效相关系数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等效相关系数较其他3种指标能更有效地评价不同维数方差阵,尤其是高维情况的降相关算法效果;逆整型优于整逆型降相关算法,升序(逆整型)降相关算法更佳,且优劣顺序为升序LDL、升序Gauss和升序LLL算法。  相似文献   
66.
根据P波走时地震数据,使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较高分辨率的日本-千岛海沟转折处俯冲带200 km深度内的震源重定位及P波速度结构结果。将日本-千岛海沟转折处俯冲带分为北日本海沟俯冲带及南千岛海沟俯冲带,且200 km深度内太平洋俯冲板块是连续的。最后,结合水深地形数据、断裂特征资料,划分日本-千岛海沟转折处俯冲带的断裂级别。  相似文献   
67.
笔者等近期对华北地块南缘豫皖交界处出露的一套层序连续完整的白大山群进行了剖面测制,在该套地层的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中、晚奥陶世牙形刺分子Belodina compressa,Panderodus gracilis,Pseudobelodina dispansa(?)以及苔藓虫、海绵骨针、小壳类、古介形类等化石,填补了该地区一直无可靠化石记录的空白。同时依据地层层序特征、岩性组合、生物群面貌、古地理沉积环境,并结合大量灰岩薄片鉴定结果,将白大山群时代划归早古生代。同时,将华北地块南缘界限向北推移至蒋集-龙潭一线,并认为本区牙形刺生物群应属北方型牙形刺地理分区。  相似文献   
68.
分布于湖南东北部的石蛤蟆岩体侵位于新元古代地层中。由微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两期侵入体组成。通过锆石SHRIM PU--Pb法测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57土2Ma(2d),MSWD=0.98,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SiO2=68.26%~68.53%,K2O/Na2O=1.37~1.59,岩石属镁质、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较低(0.40~0.56);乏REE较高(171.48~183.81),Eu为弱负异常(δEu=0.86~0.93),(La/Yb)N=27.11~45.87;具较高的eNd值(-5.11)和高T2DM(1.63Ga)。综合研究表明,石蛤蟆花岗岩为混合源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其花岗岩浆有大量幔源物质加入。讨论认为岩体形成于构造体制转换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造山晚期张弛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9.
矿井测量、变形与沉陷控制等矿业特色课程是面向矿山与地下测绘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直接到地下矿山开展真实实验教学,高危环境下安全风险大、影响生产,并且由于采矿与岩层移动过程不可逆、地层内部矿体几何特征不可见,以及精密陀螺经纬仪等贵重仪器实验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近年来,笔者开展了将虚拟仿真实验与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探索,构建了矿山测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矿山测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框架、主要模块、功能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0.
目前基于图像灰度的点特征提取算子的参数选择均根据经验值手动设置。然而该方法常需多次设置比较后才能得到较好的特征点,所以有必要研究各算子的参数自适应。通过真实拍摄影像测试了各算子参数对提取特征点的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算子的自动设置参数算法,并通过3种对比度不同的影像分别测试了各自动设置参数算法的特征点提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自动设置参数算法都能自动检测较优的参数值,避免了手动设置参数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影像特征点提取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