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等资料,采用遥感图像处理及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朋曲流域1990—2020年冰川边界信息,研究了近30 a来朋曲流域冰川面积的分布、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研究区冰川面积持续缩小,冰川面积的退缩率为1.52%·a-1,对比不同时段...  相似文献   
122.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的1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矿物鉴定,对矿物成分含量应用log-ratio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矿物质量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3%,高值区位于六股河口和湾西北近岸。共鉴定出7种轻矿物,38种重矿物,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为主,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石榴子石、钛铁矿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的组合分布特征,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矿物组合区,其中又可细分为6个矿物亚区。六股河和湾西北近岸矿物亚区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六股河、湾西北入海小溪和海岸侵蚀物质,湾东北部矿物亚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双台子河和大辽河,湾中部矿物亚区为多源混合区,湾南部矿物亚区受邻近海域和复州河沉积物影响大,湾东南部的辽东浅滩矿物亚区为潮流作用的产物。与河流入海沉积物相比,该区表层沉积物的石英/长石比值和ZTR指数明显增大。研究认为,物源是控制研究区碎屑矿物的组合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到海洋水动力和矿物性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3.
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为完善开发区土地管理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为开发区扩区升级等奠定工作基础;为开发区动态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等规划计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提出“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战略部署后,松北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已发展成为现代化新区。已不适应作为农业用地,土地利用也从原有的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因此,建设用地是对土地资源最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4.
地磁活动预报目前,国内外的工作基本处在统计性预报和相关性研究的水平上。我们现在进行的是月预报。 1989年有五次联测在我们预报的时间范围内。总体上看,发布的地磁活动预报有四次报的比较准确,有一次未报准。在6月中旬以后到8月初的这一较长时段中,地磁  相似文献   
125.
利用2018—2020近三年青海河湟谷地低涡切变影响下强降水天气个例地面观测、NCEP 1°×1°再分析、FY-2G云图相当黑体亮温温度、模式及雷达拼图等资料,对比分析相同环流背景影响下不同类型强降水环境条件和成因差异,以及初步评估模式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伴有雷暴、冰雹、雷暴大风等混合性强降水天气称为强降水Ⅰ型,以纯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强降水天气称为强降水Ⅱ型。低涡切变是两种类型强降水的影响系统,强降水Ⅰ型400~300 hPa高空冷平流入侵促使低涡切变系统加强东移,地面冷锋发展在河湟谷地形成锢囚锋。强降水Ⅱ型受副热带高压西进阻挡,低涡切变系统和地面冷锋减弱消失;强降水Ⅰ型主要具有较强的高空干冷急流、高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较高的700 hPa和400 hPa温差以及强的垂直风切变均为强对流发生提供动力条件,产生的强天气以风雹类为主,而强降水Ⅱ型具有较高的0℃层和-20℃层高度、较高的抬升凝结高度,产生的强天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强降水Ⅰ型云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午后发展起来组织化程度高的冷涡云系,相当黑体亮温(TBB)初始中心数值在-45~- 35℃,发展阶段TBB下降至-75~-40℃,强降水Ⅱ...  相似文献   
126.
渤中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东部, 主要发育沙三、沙一和东三段烃源岩层, 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前期对渤中凹陷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主要基于岩屑样品, 对岩心样品生物标志物特征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次研究综合利用岩心和岩屑样品, 通过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 重点对渤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三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母质来源与沉积环境进行研究, 明确了渤中凹陷三套泥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并建立了区分3套烃源岩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 以期望为进一步厘清该区域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及时空分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进而有利于该区油气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 3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具有显著差异, 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 为好-极好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 处于成熟阶段; 沙一段次之, 为中等-好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 整体处于成熟阶段; 东三段稍差, 为中等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 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岩心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中姥植比(Pr/Ph)、伽马蜡烷指数(Ga/C30H)、C27-C28-C29规则甾烷含量、4-甲基甾烷指数(4-MS/C29甾烷)等参数表明母质输入和沉积环境是控制3套湖相烃源岩差异的主控因素, 淡水藻源输入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 低等水生生物输入和强还原的保存条件是沙一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 混源输入和良好的保存条件是东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7.
会泽地区的南红玛瑙矿主要产于上三叠统飞仙关组的中上部砾岩层、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砾岩层以及晚二叠世峨眉山组杏仁状玄武岩中。玛瑙新鲜面多为红色、浅红色及灰白色;呈椭球状或扁球状分布于砾岩之中,分布不均匀,局部富集;玛瑙砾石大小不一,玛瑙粒径多集中在0.5~5 cm,偶见大于6 cm。会泽地区的南红玛瑙矿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1)晚二叠世时期,玄武质火山岩(P3e)中的含硅质热液在晚期充填于玄武岩气孔或裂隙中,经过(快速)冷却形成隐晶质石英或晶质石英集合体——玛瑙,即原生玛瑙;2)晚二叠世晚期的华力西运动和印支运动早期的地壳继续隆升,使得含玛瑙玄武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两次剥离出来的玛瑙单体经流水搬运作用及河湖相沉积作用,形成宣威组(P3x)、飞仙关组(T1f)含玛瑙砾石层——沉积砾岩型玛瑙矿产;3)近-现代地质作用,使得二叠纪玄武岩气孔中原生玛瑙和宣威组、飞仙关组沉积砾岩层中的次生玛瑙砾石,再次受到风化-剥蚀作用,玛瑙砾石经流水搬运至现代河流或湖泊中,形成次生玛瑙砂矿。  相似文献   
128.
以基岩上单一土层场地为例, 计算分析了在斜入射平面SH波作用下弹性层状半空间中无限长洞室附近的地表位移. 研究表明, 层状半空间中地下洞室对波的散射与均匀半空间情况存在显著差别. 层状场地由于考虑了场地自身的动力特性, 使得洞室附近地表位移幅值的空间变化更为复杂, 基岩与土层刚度比、 土层厚度对散射效应均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基岩与土层刚度比的增大, 地表位移幅值整体上逐渐增大; 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大, 土层对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逐渐减小. 在频域解答的基础上, 给出了层状半空间中洞室对斜入射SH波散射的时域解答, 并以Ricker波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29.
晚更新世以来台湾浅滩西部地层结构与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台湾浅滩西部地质浅钻的沉积相、粒度和AMS 14C年代分析及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解释,本文研究了浅滩大型沙波区的地层结构与沉积环境演化.台湾浅滩西部保存了三期海相层和两期陆相层.下部的海相层(DU6)可能形成于氧同位素5.1期,以潮间带—潮下带浅海沉积为主;中间的海相层(DU4)可能形成于氧同位素3期,以滨岸—潮间带沉积为主;上部的海相层(DU2和DU1)为形成于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侵砂和潮流砂.两期陆相层(DU5和DU3)为沟谷充填沉积,可能形成于氧同位素4和2期.冰后期海侵过程形成的中粗砂层构成了沙波的基底部分(DU2).沙波的主体部分(DU1)形成于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主要由中粗砂和含砾中粗砂组成.沙波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主要众数组分-1~3 Φ,形态尖陡;概率累积曲线多为两段式,跃移组分含量高于80%,悬移组分不足20%,滚动组分缺失或很少.潮流砂(DU1)的平均粒径与分选系数呈良好的正相关,反映潮流的淘洗作用越强,沉积物粒径越粗、分选越好.  相似文献   
130.
华北北部二叠纪陆壳演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前围绕华北北部(包括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北邻的兴蒙造山带)的二叠纪的构造背景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其中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是古亚洲洋的演化持续到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由于大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之下的俯冲,导致克拉通北缘成为"安第斯型"大陆边缘。活动陆缘有从早期(C2)的板块俯冲-汇聚向晚期(P2-T1-2)板块拆离-陆缘伸展演变的趋势,论证多偏于岩浆作用。本文将从沉积建造、变形、变质、岩浆活动以及区域构造背景等角度对此观点进行讨论,本文将研究区晚古生代陆壳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1)法门阶之前的中泥盆世是兴蒙造山带的主造山阶段;(2)晚泥盆-早石炭世进入后碰撞阶段;(3)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兴蒙造山带的年轻陆壳在伸展背景下,上叠的新生性裂陷槽构造而非大洋板块控制了同期的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这三阶段的地质事件在华北克拉通北缘都有相应的表现。研究区深成岩同位素年龄显示了中-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三个峰值。为了揭示岩浆的形成机制,本文重点对研究区早二叠世(280Ma)和晚二叠世(260Ma)深成岩的岩石组合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R1-R2图显示本区二叠纪深成岩组合与以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安第斯型造山带不同。早二叠世深成岩具双峰特征,Sr-Nd同位素显示早二叠世深成岩与EMI地幔源区有更密切联系。受到前人对高寺台原始岩浆研究的启发,进一步认识到华北克拉通北缘在早二叠世时存在板内OIB岩浆沿着岩石圈断裂的上涌的过程。相比之下,晚二叠世深成岩多为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岩石碱性程度提高,中酸性岩石具高碱、高钾的特征。Sr-Nd同位素显示岩浆源区有向EMII演变的趋势,中-上部地壳熔融物质增多,暗示热活动带的上升。总之,从岩浆形成机制、岩浆源区演变的趋势和岩浆时空演化等诸多证据都表明:二叠纪深成岩的形成更多地与板内自身热演化有关,与安第斯型造山带有明显区别。兴蒙造山带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从更大的构造背景对它加以考察。中亚造山带存在8条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过碱性-碱性长石花岗岩带,它们共同都伴有双峰式火山岩。构造岩浆岩带横贯数千千米,北东走向的构造带显示了新的构造格局,高εNd(t)和低εSr(t)的同位素特征,反映了伸展背景下裂谷带的反复多次活动。总体上,中亚造山带作为增生的年轻陆壳,与华北克拉通及塔里木地块等一起从早二叠世开始,进入了新阶段的演化。从大陆岩石圈形成过程的克拉通化角度看,中亚造山带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是碰撞后的第一阶段的克拉通化,晚石炭-早二叠世进入克拉通化的第二阶段,大规模的新生的带状伸展构造出现,标志着深部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