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41.
发展沿海经济新区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在新区发展过程中降低地质环境问题的风险,合理地规划新区建设,针对曹妃甸新区无承灾实体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沿海经济新区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体系。在曹妃甸新区地质安全评价和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基础地质条件、功能用地重要程度和新区总体规划指标因素,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完成了新区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的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 (1)风险低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69%,区内地质环境问题较少,适合作为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2)次低风险区占77.178%,该区总体上地质环境适宜性好,局部地区可采取简单工程措施处理。(3)次高风险区占14.487%,区内地质环境问题较严重,建设前需进行专门特殊处理。(4)高风险区占1.066%,该区不适合建设,建议作为生态保留用地。评价结果为曹妃甸新区用地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地学参考。  相似文献   
42.
南昌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As、Cd、Cr、Cu、Hg、Ni、Pb、Zn、F、Se、Cl、P、S 13种元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背景值,用四种评价标准分别对南昌市规划区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划分为安全、警戒、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五个等级.由于浅层背景值人为活动作用较大,以浅层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以警戒和轻度污染为主;而深层背景值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小,以深层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则评价结果表现为轻度和中度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43.
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重要供水水源的地下水遭受硝酸盐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识别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及其迁移转化过程对于污染防治至关重要。溶解性有机质(DOM)及其组分特征对于硝酸盐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探究DOM组成特征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相关性显得尤为必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湖泊集中区作为研究区,运用紫外-可见光光谱技术和荧光光谱技术手段,表征了硝酸盐污染地下水中DOM的组成特性,分析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深度400 m以上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硝酸盐污染,其主要是由于农牧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等产生硝酸盐污染,同时质地疏松的沙质土包气带有利于地表污染渗入地下水中。此外,地下水中DOM主要来源于地表,使得反硝化作用较弱,不利于地下水中NO~-_3的自然衰减。  相似文献   
44.
在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研究了湖南省地质遗迹评价原则、方法、过程和结果.湖南省地质遗迹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评价和专家审定4个环节.其中,定性评价采用专家鉴评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分类给出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模型计算综合评分;综合评价则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整个评价过程离不开专家的充分参与以及调查组与专家组的紧密配合.评价结果显示,湖南省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其中世界级10处,国家级169处,省级339处.利用地质遗迹评价成果,湖南省取得了显著的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45.
湖南省是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目前共查明地质遗迹951处,其中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地质遗迹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空间分布各具特色,可划分为武陵山、雪峰山、南岭、罗霄山、湘中丘陵和洞庭湖平原6个特色明显的地质遗迹分布区,其中武陵山区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地质遗迹区.目前省内大部分重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差.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湖南省重要地质遗迹,建议科学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开发类型、形式和模式,并完善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6.
单体多维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MD-CSIA)能够更加深入地解析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衰减过程,为监测目标污染物原位修复效果和探究其微生物降解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文中分析了MD-CSIA技术在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动态,讨论了利用该技术进行有机污染物来源辨识及其迁移转化过程示踪的可行性,着重指出该技术可有效判识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转化途径并量化其转化程度,最后预测了MD-CSIA技术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
饱水过程中松散土体渗透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峡库区广泛存在的紫红色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考虑库区水位的变化,以黄腊石滑坡群的石榴树包滑坡表层原状松散土体为研究对象,设计一定流速条件下的饱水试验,探索在流动的水溶液饱和条件下紫红色松散土体渗透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变化原因。研究发现:饱水过程中,紫红色松散土体的渗透性有很强的时间效应,随着饱水时间的积累,渗透系数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大后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的规律。对比饱水前后土样微观结构以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发现水流对松散土体颗粒的物理运移以及水对土体的化学溶蚀作用、水土之间的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影响土体的结构,从而影响了紫红色土体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48.
淮河流域(江苏段)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淮河流域(江苏段)50年来所发生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区内发育的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淮河流域(江苏段)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因为人为活动,在其它适宜的条件如软弱层、构造、降雨等配合下形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防为主,科学评估、加强监督与宣传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9.
氧同位素组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示踪硫酸盐的起源和形成环境的工具.过去主要针对硫酸盐中的氧同位素δ(18O)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硫酸盐中氧同位素质量不相关分馏现象的陆续发现,其δ(17O)的研究成为热点与前沿.在综述了硫酸盐三氧同位素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后,重点介绍了从硫酸盐中直接提取O2供质谱计同时测定δ(17O)与δ(18O)值的CO2-激光氟化法;同时介绍了硫酸盐中氧同位素异常[Δ(17O)]的研究历程,探讨了硫酸盐中氧同位素质量不相关分馏的机理及三氧同位素的应用前景,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由于其系统结构脆弱、生态环境问题多发、土地沙化严重, 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植物-土壤水分关系作为土地沙化区生态水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二者的转化过程对于了解植物吸水模式、确定生态修复的首选植物种非常关键。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北部为例, 基于雨季的大气降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 分析了主要植物的吸水层位、生态位宽度和水分竞争关系。结果表明, 柠条以吸收80~100 cm深度土壤水为主, 吸水比例最大可达87.7%, 油菜花以吸收0~20 cm深度土壤水为主, 吸水比例最大可达82.3%, 狼针的吸水层位与土壤含水率有关, 在含水率较高的深度吸水比例更大, 栉叶蒿的吸水深度较为均衡, 各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均较大, 但部分植物间存在较强的水分竞争关系。本研究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区的植物水源来源识别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