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1篇
  免费   866篇
  国内免费   886篇
测绘学   618篇
大气科学   791篇
地球物理   860篇
地质学   2431篇
海洋学   642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地理   50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11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42.
中国鲎的生殖习性和早期胚胎发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详细报道了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产卵季节、产卵场条件、产卵方式、怀卵量及排卵量。中国鲎卵径有季节变化,此与国外报道有所不同。中国鲎的卵裂属全裂到表裂的一种过渡形式,最先在有假分裂沟的一极开始卵裂,分裂核不断增加数目并从卵黄中外移,然后分别与所在部分卵质共同形成一层分裂球居于胚的表面,形成胚膜,被此细胞层包围在内的许多呈多角形细胞相当于昆虫卵裂期的“卵黄细胞”,卵裂结果形成表裂囊胚。胚基发生位置决定于卵内细胞核分裂后向表面移动和聚集的方向以及细胞质在卵子皮质分布情况,并非固定于卵子呈扁平的一侧。本文应用活体染色法就染色粒的性质作了初步探索并就胚体在染色后发生死亡的原因和正式卵裂开始前出现假分裂沟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3.
影响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有海岸地貌、海滩植被.海平面水位变化、暴风(包括飓风和台风)、潮差及季节性水位变化、自然变化造成砂源供应短缺和人为活动引起的砂源供应变动.  相似文献   
44.
45.
黄海、东海海区水体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半分析模型是水色遥感反演算法的研究热点,而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对建立半分析水色反演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参数.通过对黄海、东海海区的水体固有光学量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水体总后向散射系数与水体总散射系数的关系为乘幂关系,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随光谱变化的指数在高低浑浊度水体有很大差异,并初步得到黄海、东海海区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与总悬浮物浓度的关系,从而为水色半分析模型建立和水光学辐射计算提供一组散射特性模型.  相似文献   
46.
梭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及其分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T.et.S.)性腺分期的标准对鱼类人工增殖起重要作用,现将1960年于黄骅(渤海岸)及1961—1962年,1977—1978年5月于北塘,1978年又于西湖村调查所得材料作一汇总,以便为野外观察及人工繁殖提供依据.组织切片材料用Bouin氏固定液,以石蜡包埋,海亭氏铁矾苏木精染色或苏木精伊红染色.脂肪用苏丹Ⅲ及Ⅳ染色.多糖用高碘酸-Schiff染色.蛋白质用0.5%四氧嘧啶及高碘酸法染色,全部材料用石蜡包埋,切片厚度8-12微米,大部分8微米.油滴及油球材料用冰冻包埋,切片厚度10微米.  相似文献   
47.
青岛近海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周期外推法预报增水峰时,采用回归计算和增水峰连线外延相结合法预报峰值,然后以此模拟增水曲线对台风在人任意24h之内增水进行过程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8.
北方地区秋季日本对虾室内高密度精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每年的8月以后直到翌年3月份都处于休闲状态的育苗场设施资源,笔者于1999年8月在河北黄骅进行日本对虾室内高密度精养的试验。在水温23-28℃、盐度28-32下,8月27日放苗,11月24日收成,养殖时间87d,单位水体产量平均为0.818kg/m^3,平均存活率为50.1%,旬生长率平均为0.75cm,成虾体长平均8cm,饵料系数为2.51,投入与产出比为2.5,平均单位水体创利63.83元/m^3,其结果说明本养殖模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具有利用率和效益高、实用性强的优点。本文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本实验进行了不同雌雄比对海带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比(鲜重)为1:1及2:1,实验组出现排卵时间最早,且发育率高,实验第20天,发育率超过70%,孢子体正常。5:1,10:1,20:1实验组随着雄性比例的减少,发育率逐渐降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三个实验组均出现未受精卵及畸形孢子体,雌雄比越大,未受精卵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