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328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892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利用火星冲日资料,分析了兴安盟地区8个站点最近50年的月降水量时空变化规律,得出距离地球最近的火星冲日时期与兴安盟地区干旱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最近几年在短期气候预测中应用,效果非常好。用未来火星冲日月份做兴安盟地区干旱、洪涝及白灾的短期气候预测以及长期气候预测等。并且给出了本世纪之初的2010年前兴安盟地区干旱、洪涝、白灾的长期气候预测情况。  相似文献   
52.
"2001.9.18"华西突发性强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地面、高空和卫星观测等资料,分析了2001年9月18~20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的强暴雨天气过程,揭示了暴雨的激发机制和若于中尺度特征.主要结果是(1)导致本次突发性强暴雨天气的中尺度系统是在一天内,在同一区域重复新生的2个中-β尺度对流云团.(2)边界层东南低空急流的不断加强和非地转变化对强降水天气起积极作用.(3)在强降水天气发生的每一时段,散度变化均较涡度变化对强降水天气的指示性好,前者与暴雨的关系更为密切.(4)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激发气流辐合增长是强降水天气的主要激发机制,未来12 h强降水发生的区域、降水强度、中心变化与非平衡强负值区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53.
大震速报应用软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震速报应用软件和跃时孙文斌(中国黑龙江省157009牡丹江地震台)概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许多台站配备了计算机。用其处理地震数据,并将结果经调制解调器,再经过电话线传输到北京,这对于决策部门指导抗震减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由此我们研制了一个可以在...  相似文献   
54.
55.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政军  王瑜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4):403-409,427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性质的河一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第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  相似文献   
56.
针对金门用水现状、发展规划和大陆水资源及工程供水条件,建立大陆向金门供水的水资源系统仿真模型,应用聚合-分解-协调的求解技术,模拟分析不同工程措施供水方案下的金门供需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7.
嘉义海岸平原形成于晚更新世,海岸线的变迁与海水进退相对应,近三百多年来整体呈向西推移约6km。明末清初,本区海岸线最深可抵龟子港、安溪寮一带,北边的荷苞屿大潭可深入鹿草一带。河流输沙造成海岸逐渐淤积并向西推移,二十世纪以来,海埔地大量围垦成鱼塘或盐田,更加速海岸线的西移。综合朴子、八掌二溪河道变迁的成因与形态,大致归纳成曲流作用、主流淤塞及河道延伸等三类型。根据文献记载推论,八掌溪河道变迁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58.
西藏羌塘地区几个地质构造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西藏羌塘地区的六个地质构造问题。包括冈瓦纳与欧亚大陆古特提斯界线;羌塘地区是否存在加里东期或更古老基底;羌塘地区的地层系统及其对比;狮头山、黑熊山一带蓝片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龙木错─双湖蛇绿岩的性质、成因及年代;羌塘盆地中三叠世以前是一个统一的盆地还是分属两大陆的边缘海盆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更加清楚、完整地认识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9.
1995年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总结(地矿部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测绘处)1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完成情况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本年度有山东(修测)、西藏等省(区)进行此项工作。截至1995年底,累计完成陆地填图面积691万km2,约占可测面积的91%。1...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海拔高差阶梯特征明显,地形差别大,其气候特征差异也较大,但是由于地域彼此相邻,同处我国西南,气候变化特征有相似也有差异,根据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1960到2000年132个站年平均气温资料,用EOF经验自然正交分解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其变化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