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甲玛铜多金属矿经过一年的勘探工作,发现矿区外围工业矿体仍未圈闭,其找矿潜力巨大。为了验证在周边区域存在矿化的可能性,笔者运用遥感技术对矿区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成矿预测研究,力图能为甲玛的进一步勘查提供依据。文中运用ETM+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比值分析、MNF变换,通过蒙赛尔变换,形成HLS图像,根据Fe3+、Si、OH-在解译图像中显示出高亮度反射的特点,设定阈值,从而提取遥感矿化蚀变信息。解译结果与矿区IKONOS图像的蚀变、岩性解译结果相吻合,蚀变提取形态一致,从而确定了ETM+图像信息提取结果的正确性,证实了在甲玛及其外围采用ETM+图像提取与矿化有关的信息是可行的。引入ETM+图像TM6波段,合成746假彩色图像进行构造信息的解译,并综合构造的、蚀变的、地质的研究成果,利用GIS技术进行信息的分层提取和叠加分析,在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区周边圈定了6个找矿远景区,这些远景区主要分布在甲玛矿区的周围及其北部一定的辐射范围内,是甲玛矿区外围找矿的重点。目前该研究区域除甲玛、驱龙外,其他地方的勘查程度均较低,但文中采用ETM+图像提取各种成矿信息,再用高空间分辨率的IKONOS图像提取成矿信息,开展对比研究,验证了圈定的找矿远景区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从而可用于指导甲玛的外围及冈底斯成矿带的区域找矿勘查实践。  相似文献   
75.
兰坪盆地演化与盆内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坪盆地的演化受控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经历了中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陆内裂谷盆地、中—晚侏罗世的拗陷盆地、白垩纪的前陆盆地、古新世—中新世的走滑盆地。盆内成矿流体特征与盆地性质密切相关,陆内裂谷盆地及拗陷盆地阶段成矿流体沿同生裂断活动,以垂向运移为主;前陆盆地阶段为喜山期的成矿作了物质准备;走滑盆地阶段,由于推覆构造活动强烈,深部流体和浅部红层中的盆地流体的混合,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质,并就位于构造圈闭中,形成如金顶铅锌矿等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76.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体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来姑组碳酸盐岩内的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中,近东西向似层状产出。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具塔式分布效应,估算得到成矿热液系统的总硫同位素值3δ4S∑S约为5.2‰,具有岩浆硫的特征;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正常普通铅,矿石铅来源于早白垩世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  相似文献   
77.
西藏玉龙铜矿是世界级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位于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带上。目前对于这一令人瞩目的铜矿区的研究大多建立在二维的基础上。鉴于此,以"数字矿床"技术为手段,结合西藏玉龙矿区的地质特征,以Micromine软件作为平台,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构建起玉龙斑岩型铜矿区的数字矿床模型,开展资源的三维定位定量预测。研究表明,西藏玉龙铜矿Ⅰ号矿体体积大、品位低、资源量最多,外围的Ⅱ号和Ⅴ号矿体由于次生氧化,体积小而品位高,具有可观的富矿资源和优先开采的价值。对实例的研究也表明,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研究方法在现代的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着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及其成矿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概念。从大喜马拉雅构造域及其成矿效应出发,通过构造域对矿集区的控制作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深部过程与成矿效应的分析,从而较全面地评价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资源潜力和需要进一步工作的重要成矿带或矿集区。通过分析认变喜马拉雅-城矿域内强烈的壳幔物质交换,下地壳翻天覆地的物质和流体交换,导致了在同一构造地质单元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超大型矿术的存在。并对多个重要矿床类型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观点,如西藏甲马铜钼银铅锌金多金属矿床属于矽卡岩-斑岩复合型,云南羊拉铜钼金及金属矿床也属于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砂床等,在喜马拉雅构造域内形成的燕山晚期或喜马拉雅期矿床大多和大陆地壳深部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有关,矿多矿床中银、钴已经作为主要成矿元素。最后明确提出了青藏高原主体及东缘重要矿集区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79.
本文通过镜下鉴定,结合电子探针分析、X衍射分析等,总结了研究区各金矿床(点)的矿物物性,成分,分布等特征,矿物学的表明,整个成矿过程和构造动力变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铜(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日贡玛斑岩铜矿,矿体主要赋存在喜山期花岗斑岩体中.笔者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它是一个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