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强震区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的特点,在三维真非线性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的研究方法。从稳定、变形、防渗体安全等方面,对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长河坝高心墙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根据坝坡稳定性、地震残余变形、液化可能性、单元抗震安全性、防渗心墙及坝基防渗墙安全等多角度的评价结果,初步认为,长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为0.50~0.55g。  相似文献   
32.
C-型凝集素(C-type lectin)是一类能识别并结合多糖的免疫蛋白质超家族, 本文首次克隆了一种新型香港牡蛎C-型凝集素基因——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并获得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 命名为ChPerlucin。结果显示, ChPerlucin基因cDNA全长577bp, 包括21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 UTR)、73bp的 3′UTR, 以及483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编码160个氨基酸, ChPerlucin蛋白理论分子量为18kD, 等电点为5.95。ChPerlucin蛋白含有保守的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ype lectin or carbohydrate-recognition domain, CLECT); 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进化树分析表明, ChPerlucin与其他贝类的Perlucin聚为一支, 说明该基因是软体动物Perlucin家族的新成员。qRT-PCR结果显示, ChPerlucin在香港牡蛎所检测组织和各个胚胎发育时期中均有表达; 病原菌刺激后, ChPerlucin表达量显著升高; 利用毕赤酵母真核成功表达了ChPerlucin重组蛋白, 发现ChPerlucin重组蛋白具有抑菌效果。以上结果表明ChPerlucin在香港牡蛎的先天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通过软硬变化检测识别冬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软硬变化检测的作物识别方法 SHLUCD(Soft and Hard Land Use/Cove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该方法利用多期遥感影像能够有效表达作物的生长物候特征,以达到在离散变化区(即纯净像元区,包括完全转换成作物的突变区域和非作物区域)和连续变化区(即渐变区,混合像元区,是部分转化为作物的区域)准确进行作物的识别。在北京市选择一个研究区,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用2011年10月6日(播种期)和2012年4月16日(拔节期)两期环境减灾1号卫星影像,分别采用硬变化检测方法 HLUCD(Hard Land Use/Cove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软变化检测方法 SLUCD(Soft Land Use/Cover Change Detection Method)和SHLUCD进行冬小麦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度窗口下,SHLUCD较传统方法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具有更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SHLUCD为[0.14,0.07],HLUCD为[0.15,0.07],SLUCD为[0.16,0.08])和偏差bias(SHLUCD为-0.0008,HLUCD为-0.007,SLUCD为0.014)和更高的决定系数R2(SHLUCD为[0.68,0.86],HLUCD为[0.62,0.86],SLUCD为[0.60,0.86])。针对冬小麦突变区域、冬小麦渐变区域和非冬小麦区域分别进行评价,表明SHLUCD识别精度接近各区最佳的识别方法,进一步验证了SHLUCD的灵活性和适用性。SHLUCD方法在离散变化区能够通过土地覆盖类型状态变化来有效地识别出冬小麦,在连续变化区可识别出土地覆盖的状态变化程度定量表达冬小麦的丰度,是其他作物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的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4.
边坡稳定性监测是有效预警滑坡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使用范围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监测方法的利弊及其适用性,监测技术实现了从点到面、从坡体表面到坡体内部、从人工测量到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测、从近距离监测到远程监控等方向的转变和发展。针对边坡稳定性监测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空-天-地-内一体化监测,实施多源监测数据融合,以及稳定性动态评价和远程监测一体化交互的观点,以提高边坡稳定性预警的可靠性和远程监测的时效性,为降低矿山的生产成本,保障矿山的安全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萍乡—宜春一带地处萍乐坳陷带西段,早三叠世地层广泛发育,长期以来对其地层单元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范围、名称使用均不统一,给萍乐坳陷西段的研究工作带来诸多问题。笔者通过萍乐坳陷带西段萍乡—宜春一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系统地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方面对早三叠世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将该地区早三叠世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又将周冲村组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段,并依据牙形石成果资料,将殷坑组、青龙组、周冲村组一段定为印度阶,周冲村组二段至四段定为奥伦尼克阶。同时根据岩性组合及沉积相特征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环境为"台-坡-盆"古地貌结构的"陆缘海"。  相似文献   
36.
针对北斗混合系统中不同轨道类型、BDS-2/BDS-3卫星间观测值的差异,提出利用基于北斗UERE的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模型对北斗混合系统定位的随机模型进行优化。对基于等权模型、普通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模型及本文提出的优化模型进行单点定位实验,从定位精度与定位成功率上对3种模型的解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等权模型和普通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模型,优化模型能提高在E、N、U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同时减少因卫星星座空间几何构型较差而导致的定位精度较低的情况,从而提高定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37.
38.
基于VRS的GPS伪距码的虚拟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RS有效地克服了常规RTK存在的缺陷,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在简单介绍VRS系统组成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VRS中伪距码虚拟的数学模型,并在VC 6.0中实现了相应的程序。同时,利用实测数据对网内单站和多站模拟数据以及网内和网外模拟数据的精度进行实验分析,最后通过误差公式的推导来进一步分析测试结果,从而证明伪距虚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肤痒舒洗剂足浴干预0级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将60 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肤痒舒洗剂足浴,对照组加用热水足浴,均以1周为1个疗程,干预3个疗程。分别于干预第1、2、3个疗程后对2 组患者的足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MNSI)症状、体检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VAS评分及MNSI症状、体检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VAS评分在治疗第2、3个疗程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NSI症状、体征3个疗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肤痒舒洗剂足浴能够改善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及神经病变程度,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0.
喻小生 《岩土力学》1989,10(3):83-90
本文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角度出发,对城山山顷y1洼地的蓄水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了y1洼地可蓄水385万m3,24小时漏失量为96万m3,可用于发电水量290万m3,以满足有关部门提出的蓄水200—300万m3的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