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熊耳山是中国重要的金、银、钼矿产区之一,区域工业矿体大都为构造控矿。本研究以龙门店银矿为例,基于安德森模式,利用StereoNett软件对K1和K6矿体的节理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史,将研究区断裂构造划分为4期。Ⅰ期近南—北向压应力形成的北东和北西向成矿前构造,并衍生北北东向断裂;Ⅱ期近南—北向引张环境形成的同成矿构造,使Ⅰ期形成的次级北东—北北东向断裂部分被石英脉充填,并伴随热液的沉淀和富集形成工业矿体,另外一些北东—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发生矿化;Ⅲ期北东—北东东向压应力作用形成的成矿后构造——局部发育北北东向断裂,切割前期形成的北东向断裂;Ⅳ期北西西向压应力作用形成的成矿后构造——北西向左行走滑断裂。分析认为,第Ⅰ期形成的北北东向断裂具有较好的含矿性,在后期找矿工作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2.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晚新生代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帕米尔构造带弧形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晚新生代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对比研究和重矿物采样与组份分析,建立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地区的晚新生代沉积联合柱状对比图和重矿物组份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晚新生代沉积与重矿物变化主要记录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两期构造活动。第一期构造活动发生在安居安组沉积时期,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和什拉甫剖面、英科1井表现为粗碎屑沉积和对应的不稳定重矿物爆发,而南部的甫沙2井中则并未观察到,这一事件可能反映了喀什-叶城走滑系统在和什拉甫剖面附近的中新世构造启动。第二期构造活动发生在阿图什组沉积期间,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全区域出现了一套粗碎屑沉积和对应的不稳定重矿物爆发,反映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在上新世以来大规模向北楔入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53.
石英的热释光特征及其在测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热释光测年的基本原理自从1663-10RobertBoyle在英国皇家科学院描述了他所发现的钻石夜发光现象,即标志着人们首次揭示了热释光现象。目前,结晶固体的释光(磷光)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年代的测定。人们在应用释光技术测定各种不同类型矿物的年龄时,都...  相似文献   
54.
对测氡仪器进行校准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校准原理、操作流程、准确度方面,对3种利用传统氡气固体源进行测氡仪器校准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重点介绍了基于AlphaGUARD P2000F测氡仪,利用水中溶解氡气对其他测氡仪校准的基本原理、校准流程,分析了该校准方法的优缺点。为了分析利用水中溶解氡气与传统氡气固体源对测氡仪校准的准确度差异,设计采用2种校准方法,分别对FD-125测氡仪3个闪烁室进行实验。实验表明,使用水中溶解氡气校准法得到的06、07、08闪烁室的校准因子与传统氡气固体源校准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46%、1.6%、1.42%,准确度差异较小。目前固体氡源存在运输困难、严重老化、国家环保部门监管严格等问题,利用水中溶解氡气开展测氡仪器校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5.
黄河下游沿岸黄土中沉积的冲洪积物,记录了当时水文和气候变化过程。目前对于黄河流域冲洪积事件的判别和水文重建研究多集中于中游和上游,下游地区冲洪积物研究较少。在鲁中山地北麓和黄河下游南岸之间的黄土沉积中,普遍保存着典型的冲洪积物,选择4个代表性剖面的10个释光样品(小章庄剖面约635 cm厚,采集4个释光样品;直东峪剖面约45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九龙峪剖面约29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陶峪村剖面约35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采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或钾长石红外后红外释光测年法(pIR200 IR290)进行释光年代学研究,释光测年结果与野外地层顺序基本一致。根据冲洪积层沉积时代划分为间冰期(248~196 ka、 110~73 ka)沉积、冰期-间冰期转换时期(177~94 ka、 142~94 ka)沉积和冰期(26~18 ka)沉积,表明强降水事件在间冰期和冰期-间冰期过渡的气候转换期多发,特别是110~94 ka时段内。研究结果与中国各地多种载体所记录的气候变化过程相互佐证,进一步说明研究区水文、气候变化过...  相似文献   
56.
中国断裂构造的分形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中国大陆壳体中深大断裂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特征。大陆全境的分维值为1.493,各构造区的分维值为0.827~1.624。活动区特别是地洼区中断裂构造分维值(1.236~1.624)显著大于稳定区即地台区的分维值(0.827~1.074),并且壳体结合部位的分维值大于壳内部位。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反映了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运动历史的复杂性和构造活动的强弱性,因而可作为大地构造研究的一个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57.
湖南湘西金矿尾矿-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湘西金矿尾矿-水相互作用非常强烈,导致了尾矿中硫化矿物、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金属元素的活化迁移。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尾矿-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存在多相(表面)催化和自催化作用,尾矿中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导致水溶液酸化和SO4等介质浓度增高,并进一步促进尾矿-水相互作用和尾矿中金属元素的释放和迁移;同时,尾矿-水相互作用中释放的金属元素与水溶液中的阴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金属的水解可显著加快金属络合物的形成速率,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尾矿-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8.
党坝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四川可尔因矿田东南部,是近年来新发现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包括北带、中带和南带三段伟晶岩。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带的伟晶岩。本次研究以党坝稀有金属矿床中带、南带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伟晶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党坝矿床中带和南带伟晶岩脉具有高硅(67.43%~79.03%,平均74.97%)、高铝(13.79%~21.17%,平均16.12%)、低钙镁(0.12%~0.47%,平均0.28%和0.03%~0.06%,平均0.04%)及过铝质(A/CNK=1.35~2.22)的特征;微量元素总体富集Rb, U,Ta, Nb, Hf, Y,相对亏损Ba, Sr, Zr, 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ΣREE=1.34×10-6~4.98×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有壳源的特征。党坝矿床中带及南带的伟晶岩属于LCT(Li-Cs-Ta)型,为西康群原岩中富黏土的泥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与矿区西南部的白云母钠长花岗岩无直接的成因联系。伟...  相似文献   
59.
采用HCl-HNO3-HF-H2SO4溶矿,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内标法(ICP—AES)测定,建立了钛铁矿、钒钛磁铁矿中铜、钴、镍、锰、钒、铬等元素的同时测定方法。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的最佳仪器条件及分析谱线进行了选择,并对钛、铁基体的影响以及采用Y内标元素消除基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内标法能够消除基体对被测元素的影响,改善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与经典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相比较,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突出优点。方法经国家一级钒钛磁铁矿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选取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三种藻在20℃和25℃下进行单种、两种或三种藻间的培养实验, 探究在不同温度下藻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优势。单种培养结果显示抑食金球藻和中肋骨条藻对温度25℃敏感, 其环境容量(K)被显著降低; 而海洋卡盾藻的內禀增长率(r)在25℃下显著升高, 但K保持不变。在共培养中, 海洋卡盾藻在20℃下因抑食金球藻添加致死, 但在25℃处理下其K值上升120%。虽然中肋骨条藻的r在两个温度下均受海洋卡盾藻添加的促进, 但其K值从20℃下的上升43%转变为25℃下的降低48%。温度变化对于抑食金球藻和中肋骨条藻共培养的结果无明显影响, 中肋骨条藻的K均上升40%, 而抑食金球藻的K值均下降60%~70%。结果说明, 种间竞争除了共培养藻固有的相互作用关系因素外, 也受到微藻间温度适应性差异的影响。在20℃条件下三种藻混合, 抑食金球藻K的抑制率达到最高为79%, 而中肋骨条藻K的促进率达到最高为108%, 这可能表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