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风之歌     
春天之风轻且暖,微微拂着万物面;温煦驱走残冬气,花香鸟语春复现。夏天之风惹雷雨,满天云彩知何去?热极风生驱炎暑,雨过天晴净大气。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对塔院井1984年7月—1985年6月水位微动态资料的系统处理,捕捉到88个微动态异常。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异常和同期大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塔院井水位微动态在多数M_L≥4级地震前有异常反映,尤其在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前反映较明显。因此,塔院井水位微动态分析有可能作为监测该带地震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3.
岩石结构分形维数与岩石压缩强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几何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顶板岩石的结构,发现岩石的粒度结构和孔隙结构均具有自相似性,粒度分形维数和孔隙分形维数与岩石压缩强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故可以用岩石结构的分形维数定量表述岩石的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54.
地球放气与资源,灾害及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5.
全球旋回地层学是指在对全球沉积岩进行综合系统研究之基础上,通过估算沉积盆地中源于物源区的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环境条件变化,来预测地层学特征的一种过程一结果模型。其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地质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条件、全球构造运动、全球古地理背景、全球沉积环境特征、全球古生物事件及全球矿产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强调古气候在地质记录中的意义,注重沉积记录的全球同时性研究;强调各种事件在沉积作用中的意  相似文献   
56.
本文叙述了地震活动的综合概率预报方法,并对宁夏及青海地区(35°00’-41°00’N,100°00’-107°40’E)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进行了统计计算,对1992年-1993年该区地震活动进行了综合预报效能检验。并据此对该区1994年-1995年的地震趋势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57.
柴达木反“S”型构造是青海省柴达木地区的一种主要构造形式。五十年代孙殿卿等曾研究过柴达木盆地雁行排列和反“S”型构造。七十年代后期吴向农等,根据柴达木盆地构造与边缘山区构造的成生联系建立了柴达木反“S”型构造体系。1980年青海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地质力学编图组在《青海省构造体系说明书》中提及柴达木反“S”型构造是在“古北西向构造型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新的构造体系”。笔者对柴达木盆地及其周围山区的卫星象片进行了地质解译,对柴达木反“S”型构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柴达木盆地反“S”型构造的基本特征简述如下,供同志们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8.
库姆塔格沙漠梭梭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在对库姆塔格沙漠植被调查的基础上,以天然梭梭为研究对象,从群落结构、分布和生长特性等方面研究了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自然生存规律。结果表明:沙漠南缘地带为梭梭群落的分布定居区。由于生境及地貌类型的不同,群落结构差异性较大。随着植被类型由东部山前荒漠草原向西部典型荒漠植被类型过渡,梭梭群落相对数量及相对盖度增大,由伴生种转化为建群种。水分是影响梭梭种群自然生长及更新的主导因素,成龄梭梭的生长差异性表现为河床梭梭优于滩地梭梭,沙地梭梭好于戈壁梭梭;小龄级梭梭幼苗主要分布在河床冲沟边缘附近,形成垂直河床的条带状定居格局;深居沙漠腹地的老龄梭梭已基本上衰败死亡,测定年代距公元1950年为(314±54)a。风沙作用使沙漠南移,梭梭出现衰败死亡与自然更新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59.
本文在野外实地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对1993年3月20日拉孜、昂仁间6.6级地震等震线重新进行了校定并探讨其发震构造.通过对笔者近十年在青藏高原地震地质工作的总结,对西藏最新南北向地震构造带的成生、活动性及其最大地震潜在能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