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城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磁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本文通过对1991年唐山5.2、5.6级地城前后静海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参数的计算及其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提取出了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确立了将其应用于唐山地区5级以上的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其指标。  相似文献   
52.
研究气候变化不能光依靠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因为气象记录年代很短,并且不能充分地描述自然气候状况的变化范围。本文试图利用千年树轮宽度变化的古气候信息,例如用美国西部的刺毛果松树(bristlecone pine)的资料,来推测古气候的状况。由于刺毛果松树个别树木的树龄很高,而且还有一些死亡树木至今仍然存在,所以通过交叉定年代(cross dating),就可以得到很长的树轮宽度年表。所谓交叉定年代是指各树轮序列间宽年轮和窄  相似文献   
53.
Vertical profiles of sound speed in the sea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laser exci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In this paper the dependence of the accuracy of sound speed measurement on the accuracy of the Brillouin shift measurement is analyzed. We calculated the maximum detecting depths of sound speed to an accuracy of 1 m/s by lidar with different laser pulse energy, platform altitude, telescope aperture and lidar effectiv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The estimation of sounding ability in the East China Sea is made in some stations. These data can be used in the design of Brillouin Lidar for the China Sea.  相似文献   
54.
以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工程为例,以围岩稳定性评价为主线,以保证围岩稳定和指导施工为目的,运用FLAC3D软件对隧道"中导洞"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施工和运行期间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结果,为港口连拱隧道施工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55.
矿物在油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矿物组成对煤岩样品的模拟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矿物以及同一种矿物在不同的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对有机质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高岭土矿物在高温热演化阶段对有机质形成气态烃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碳酸钙(CaCO3)在中—低热演化阶段能抑制气态物质的形成,而在较高的热演化阶段则对煤生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四氧化三铁(Fe3O4)在主要的模拟实验阶段对煤生成气态物质的过程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硫化亚铁(FeS)在低温热演化阶段对天然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高温热演化阶段则对天然气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催化作用;元素硫(S)在不同的热演化阶段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催化作用。矿物介质不仅对气态产物的产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对液态产物的产率也有较明显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和四氧化三铁(Fe3O4)在中、低温模拟实验阶段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催化作用;硫化亚铁(FeS)在整个模拟实验的全过程中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均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碳酸钙(CaCO3)矿物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元素硫(S)对“氯仿沥青A”的形成具有非常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6.
57.
红柳沟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北山裂谷带,岩体两侧分别为大山头—岗流脑子、方山口—庙庙井—双鹰山2条区域性深大断裂带。岩体侵位于敦煌岩群,铜镍矿化通常赋存于杂岩体中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辉长岩、橄榄苏长辉长岩等基性程度较高的岩石内。通过SHRIMP锆石U-Pb定年,首次获得红柳沟矿化橄榄角闪辉长苏长岩锆石的U-Pb年龄为(396.7±3.8)Ma,表明该含矿杂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用均发生于中泥盆世,结合区内已知黑山和怪石山等铜镍含矿岩体年龄,从而揭示出甘肃北山地区在中—晚泥盆世一直处于陆缘裂谷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5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发生于2545MHZ和2645MHZ频率上的一次与白光耀斑共生的微波射电大爆发,该爆发有很高的峰值流量,很高的偏振和很复杂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同时该爆发的第一主峰期间同时观测到色球层白光耀斑连续辐射,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这次射电爆发与色球白光耀斑的时间演化关系及射电爆发在主峰期间偏期间偏振状态急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广东省顺德县流行着一种当地群众称之为“水臌扁”的自鲢粘体虫病,作者之一于1978年6月于龙江公社进行鱼病调查时,发现了这种病,并作了初步研究,1982年我们又继续进行了这项工作。此病解放前就流行于顺德各养鱼区,由于未造成鱼类大批死亡,故一度被人们所忽视,也未见有这方面的报道。因此本文可能是首次报道。本文分三部分叙述,一,流行情况,包括流行季节和地区分布,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对寄主的影响;二,病鱼和病原体,包括病鱼征象,孢囊和病原体的形态学;三,孢子在鱼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0.
中国不同区域能源消费碳足迹的时空变化(英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Study on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so help to establish different low-carbon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data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this paper established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footprint models based o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lculated the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footpri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The author also analyzed carbon emission density and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for each region. Finally, advices for decreasing carbon footprint were put forwar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Carbon emissions from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129% from 1999 to 2008 in China, but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just slightly changed, the sorting of carbon emission amount was: Eastern China > Northern China >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 Southwest China > Northwest China. (2) The sorting of carbon emission density was: Eastern China > Northeast China >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 Northern China > Southwest China > Northwest China from 1999 to 2003, but from 2004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began to have higher carbon emission density than Northeast China, the order of other regions did not change. (3) Carbon footpri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rapid increasing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less increasing area of pro-ductive l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rom 1999 to 2008. Northern China had the largest carbon footprint, and Northwest China, Eastern China, Northern China,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followed in turn, while Southwest China presented the lowest area of carbon footprint an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carbon absorption. (4) Mainly influenced by regional land area, Northern China presented the highest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and followed by Eastern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had a similar medium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Southwest China always had the lowest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5) China faced great ecological pressure brought by carbon emiss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oth from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 and increasing carbon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