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5篇
  201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洋洲地区大地构造格架与优势矿产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洲横跨印澳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三大板块,区内从太古宙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历史。根据区域地质特征,该区可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即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澳大利亚东部古生代造山带和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岛弧区,1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0个三级构造单元。3个一级构造单元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各自发育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和矿化作用。在研究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3个构造单元的成矿特征: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成矿过程与克拉通的生长有关,成矿时代主要为太古宙和元古宙,优势矿种为金、铜、镍、锰、铁、铀、稀土、铅锌、铝土等;东部古生代造山带成矿多和古太平洋与古冈瓦纳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时代为古生代,优势矿种为铜、金、铅锌和钨锡;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岛弧区的成矿作用多与印澳板块、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时代多集中在中一更新世,优势矿种为铜、金、镍、钴等。对大洋洲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认为大洋洲地区的铁、锰、铜、铝、镍、金、铀、稀土等矿产资源均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
澳大利亚稀土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通过对澳大利亚170余处稀土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将澳大利亚稀土矿床划分为4个主要类型和13个亚类。主要类型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稀土矿床、与沉积盆地有关的稀土矿床、与近代河流和滨海砂矿有关的稀土矿床和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稀土矿床,并对每个亚类型矿床的分布特征、成矿时代和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根据澳大利亚稀土矿床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等因素,初步划分出9个主要的稀土矿床矿集区,并从商业价值和资源潜力角度分别对矿集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综合认为H和E区是下一步进行矿业投资的良好对象。  相似文献   
23.
徐鸣  姚仲友  沈莽庭  高天山  周延 《地质通报》2017,36(12):2164-2178
通过建立描述成矿作用特征的构造和时间框架,探讨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北部矿床的成因。许多太古宙的矿化作用发生在克拉通形成以前。铬铁矿、镍、金和祖母绿矿床是古元古代造山旋回形成的,那时克拉通合并到大西洋古陆。在中—新元古代,即罗迪尼亚(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期间,有拉张事件发生,其与磷矿和铀矿有关。金伯利岩金刚石矿化和金矿化是巴西利亚(Brasiliano)造山旋回形成的,其与西冈瓦纳大陆拼合同期。在寒武纪,该区存在长期和均一的地应力记录。同位素和磁性系统的重置,影响了在520Ma时候的依列斯(Irecê)盆地的新元古代沉积作用。这种重置归因于巴西利亚造山旋回结束时区域尺度流体的迁移和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24.
Ibitiara岩体出露在南美巴西中东部巴伊亚州Sao Francisco克拉通内,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属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花岗闪长岩富集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不相容元素U、Th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Nb、P、Ti等,为富硅、高钾钙碱性岩系列,稀土元素显示轻微负Eu异常,轻重稀土分馏相对明显,富集轻稀土,配分曲线呈明显右倾稀土配分模式。锆石SHRIMP U-Pb测试Ibitiara岩体形成年代为2 103±8 Ma,为古元古代层侵纪晚期-造山纪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形成年龄与亚马逊构造旋回(2.1 Ga±)岩浆活动区域构造背景相呼应,可能为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增生大西洋陆块群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5.
在对大洋洲优势矿产资源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区带划分、矿床类型和资源潜力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对澳大利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投资环境和中国地勘矿业“走出去”工作现状等进行分析,认为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两国的铁、锰、铜、铝、镍,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金、铀、稀土等矿产的资源储量潜力巨大,与中国形成良好的矿产资源互补性,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矿业开发的理想对象,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长期和短期“走出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6.
澳大利亚拉克兰造山带(又称拉克兰褶皱带,简称LFB)由强烈变形的寒武纪-泥盆纪深海沉积岩、燧石和基性火山岩,以及更年轻的盖层所构成,其造山过程表现为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方向不断增生的过程。该造山带的长期演化,形成了以维多利亚金矿省为典型代表的造山型金矿床及其它类型的多金属矿床,本质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特殊的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该区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拉克兰造山带金及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划分出5种主要矿化类型:造山型金矿、花岗岩中细脉浸染型钨-锡矿、斑岩型铜-金矿、火山喷流铜-锌-金硫化物矿床、产于断陷盆地沉积岩中的铜-铅-锌-金矿。5种矿化类型各具特色,空间上有规律性地分布。  相似文献   
27.
澳大利亚拉克兰造山带(又称拉克兰褶皱带,简称LFB)由强烈变形的寒武纪—泥盆纪深海沉积岩、燧石和基性火山岩,以及更年轻的盖层所构成,其造山过程表现为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方向不断增生的过程。该造山带的长期演化,形成了以维多利亚金矿省为典型代表的造山型金矿床及其它类型的多金属矿床,本质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特殊的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该区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拉克兰造山带金及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划分出5种主要矿化类型:造山型金矿、花岗岩中细脉浸染型钨—锡矿、斑岩型铜—金矿、火山喷流铜—锌—金硫化物矿床、产于断陷盆地沉积岩中的铜—铅—锌—金矿。5种矿化类型各具特色,空间上有规律性地分布。  相似文献   
28.
新西兰科罗曼德尔半岛火山岩带是世界知名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省,也是新西兰最为重要的金银矿矿集区,在环太平洋成矿带内占有重要的地位。科罗曼德尔半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主要赋存于科罗曼德尔群中新世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和角砾岩型2种。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大气降水特征,并显示有少量的岩浆水加入,成矿物质具岩浆来源特征,为石英±方解石±冰长石±伊利石亚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区内金矿成矿时代为16.3~2.0Ma,主要集中于7.0~6.0Ma之间,金矿的大规模形成与诺特兰德火山弧与科尔维—劳火山弧共同作用有关,区域构造背景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环境的转折期,为金矿形成的高峰期。区内零星出露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矿化潜力。  相似文献   
29.
在对大洋洲优势矿产资源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区带划分、矿床类型和资源潜力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对澳大利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投资环境和中国地勘矿业"走出去"工作现状等进行分析,认为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两国的铁、锰、铜、铝、镍,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金、铀、稀土等矿产的资源储量潜力巨大,与中国形成良好的矿产资源互补性,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矿业开发的理想对象,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长期和短期"走出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0.
大洋洲横跨印澳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三大板块,区内从太古宙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历史。根据区域地质特征,该区可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即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澳大利亚东部古生代造山带和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岛弧区,1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0个三级构造单元。3个一级构造单元由于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过程,各自发育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和矿化作用。在研究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3个构造单元的成矿特征: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成矿过程与克拉通的生长有关,成矿时代主要为太古宙和元古宙,优势矿种为金、铜、镍、锰、铁、铀、稀土、铅锌、铝土等;东部古生代造山带成矿多和古太平洋与古冈瓦纳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时代为古生代,优势矿种为铜、金、铅锌和钨锡;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岛弧区的成矿作用多与印澳板块、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时代多集中在中—更新世,优势矿种为铜、金、镍、钴等。对大洋洲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估,认为大洋洲地区的铁、锰、铜、铝、镍、金、铀、稀土等矿产资源均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