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酸岩反应流动模拟可用于指导油藏酸化施工,优选注入参数,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最大程度地改善地层.国内外很多学者基于不同的方法建立了不同的模型对碳酸盐岩油藏酸岩反应流进行了研究,但这些模型尚缺乏科学的归纳与整理.以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为依据,将现有的碳酸盐岩油藏酸岩反应流模型分为孔隙尺度模型、岩心尺度模型及井筒尺度模型,简要概括了每类模型的适用条件及其在应用中的局限性.结合本课题组在酸岩反应流模拟方面所做的工作,重点论述了岩心尺度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给出了岩心尺度模型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建立更接近地层实际的数学模型,如考虑酸化过程中存在的非达西流和地应力的影响;发展高效的数值算法,将模型的计算区域扩大到油藏尺度;将岩心尺度模型进行尺度升级,得到可以指导油藏酸化施工的优化参数.   相似文献   
32.
陶军  姚军  李爱芬  赵秀才 《岩土力学》2007,28(8):1729-1732
孔隙级网络模型可以用简单几何体来代表真实的孔隙孔喉,以分析流体在这些简单几何体中的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有限元法对任意三角形截面管中的单相和油水两相流动的速度场进行了求解,后由速度场进一步计算出了水力传导率。研究了水力传导率与形状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相流水力传导率与形状因子近似呈直线关系,而油水两相流时,水力传导率除与形状因子有关外,还随着角落半角和油水接触角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3.
对济阳坳陷中生代沉积特征的综合研究, 初步提出一套改造型残留盆地沉积相研究方法, 强调从野外露头、岩芯、岩屑录井、测井、人工地震和盆地结构6个方面进行沉积相综合研究, 并与研究区周围地层沉积特征、岩芯沉积相识别、沉积相垂向演化、测井相、地震相和沉积体系分布研究相结合。其中最核心的技术是平衡剖面及地震约束下的连井剖面沉积相纵横向研究。研究认为济阳坳陷在中生代由多个时而分割时而相连的湖盆组成, 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河流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及沼泽相。  相似文献   
34.
济阳坳陷中生代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的时空关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济阳坳陷中生代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研究的薄弱增加了这一层位的油气勘探风险,限制了人们对渤海湾地区中生界的精细研究。在济阳坳陷中生界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的基础上,研究了中生代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坊子期北西向断层较强烈逆冲导致研究区发育时而分割时而相连的山间压陷盆地,沉积?沉降中心靠近北西向断层的东北侧且两者位置的差别较小;三台期北西向断层活动的停止导致研究区发育相互分割的山间坳陷盆地,沉积?沉降中心是一致的;三台晚期到蒙阴早期北西向断层复活并在蒙阴期强烈活动导致研究区发育时而分割时而相连的山间断陷盆地,沉积?沉降中心迁移到靠近北西向断层的南西侧且两者位置的差别较大;西洼期继承了蒙阴期的构造格局,但断层的活动已经有所减弱,沉积?沉降中心位置的差别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5.
载人潜器耐压球壳设计的关键是稳定性分析,在针对CATIA进行了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实现了CATIA软件参数化模型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之间的通信,采用ABAQUS中的python语言编程实现了对变参数模型的自动分网,采用惯性释放进行了边界设置,在研究了基于弧长法的稳定性求解方法的基础上,选取MT-1模型进行了稳定性求解方法的有效性验证,最后将参数化设计及稳定性求解方法应用到实际设计中,提高了耐压球壳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36.
新疆哈密盆地初冬鹅喉羚的地理分布与种群数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行宜  姚军 《干旱区地理》2006,29(2):213-218
2004年11月2日至25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哈密盆地鹅喉羚的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证实:鹅喉羚广泛分布于哈密盆地及其周边各类地理环境中,并可分为高、中、低三级密度区,各密度区的栖息密度和种群数量分别为,3.33±0.24头/km2和12 431±896头,0.95±0.055头/km2和21 651±1254头,0.056±0.042头/km2和3 026±2 270头,资源总量为37 108±4 420头。并讨论了过牧对草场的破坏和鹅喉羚生存面临的环境压力,提出了改良家畜饲养模式,以草定畜,恢复天然植被,在高密度区和中等密度区计划猎取鹅喉羚,控制种群数量,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对甘肃省内全部地电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做了处理,筛选了6个观测台项十四个测向的电阻率观测结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异常信息并结合甘肃及邻区发生的MS≥5.0级地震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地电临震异常特征明显,可以为地震预报提供相对定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针对增强型地热系统中水通过复杂裂缝系统提取干热岩储层热量的过程,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热流耦合构建了增强型地热系统的解析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得到了干热岩储层解析解,分析了在五点井网开采下注采井网参数对出口端温度及热提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裂缝网络和井网模型下出口端温度下降幅度和热突破的时间不同;在相同裂缝网络下,井距越大,热突破时间越晚,当井距分别为50.0、100.0和150.0m时,热突破时间分别为2.0、5.2和15.0a;注水速率越小,温度下降越慢,当注水速率分别为0.1,0.2和0.3kg/s时,生产20.0a,温度下降幅度分别为53.0,34.5和26.8℃;通过正交实验分析方法得到注采参数中井距影响最大,其极差为13.15,其次为注水速率和注水温度,井网模型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9.
岷县-卓尼5.2级地震与地电前兆异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肃省内地电数字化资料观测结果,对2003年11月13日10时35分发生在岷县-卓尼Ms5.2地震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震发生前,地电前兆出现了18项短临异常,对这些短临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临震异常较为明显,从异常开始至结束表现为时间短、幅度大、恢复快这一特点。可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重要的参考判据。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基于LabVIEW的感应测井仪的总体设计,详细说明了感应测井仪中相敏检波器的检波原理以及用LabVIEW实现相敏检波的方法。通过六线圈系在均匀低阻地层的纵向特性的实验以及得到的实验曲线表明;基于LabVIEW的感应测井仪工作良好,所设计的相敏检波器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