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短梁的抗震性能,对具有不同跨高比、不同配筋的6根再生混凝土短梁和2根普通混凝土短梁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跨高比为4的再生混凝土短梁可实现良好的延性性能;当跨高比为3时,配筋率小的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延性系数仍可达4.0,而配筋率大、承载力高的试件则较难实现良好的延性性能。此外,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短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普通混凝土短梁相近,经合理设计后,再生混凝土短梁可具有与普通混凝土短梁相同的刚度退化及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62.
对足尺的3个再生混凝土框架中间节点与1个普通混凝土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主要目的为考查在低轴压比情况下再生混凝土节点发生粘结滑移破坏的可能性。各试件符合"强柱弱梁、强节点"的设计原则。结果表明,在低轴压比情况下,再生混凝土节点试件发生显著的粘结滑移,延性性能和耗能性能差,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而相应的普通混凝土节点实现了梁铰破坏机制,延性和耗能性能良好。为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应对再生混凝土节点区锚固进行合理设计,如采用可靠的机械锚固措施,建议进一步开展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区粘结机理和锚固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63.
中国大陆与各活动地块、南北地震带实测应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为基础,补充了迄今为止查阅到的中国大陆水压致裂法与应力解除法的实测地应力数据,在1474个测点上得到3586条数据,研究区经度范围75°E-130°E,纬度范围18°N-47°N,深度范围0~4000 m,基本覆盖了中国大陆的各活动地块与南北地震带各段等研究区.本文采用等深度段分组归纳的方法解决了实测地应力数据样本数量沿深度分布的不均匀问题,给出了中国大陆与各研究区地壳浅层测量深度范围内应力量值、方位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地壳浅层最大水平应力、最小水平应力、垂直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2)中国大陆地区侧压系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为:浅部离散,随着深度增加而集中,并趋向0.68,D=465 m是水平作用为主导向垂直作用为主导的转换深度,Kav=1;(3)中国大陆水平差应力在地表为3 MPa左右,随深度增加以5.8 MPa/km的梯度增大;(4)在测量深度范围内,中国大陆各研究区最大水平应力中间值(深度为2000 m时的统计回归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青藏地块63.6 MPa、南北带北段57.3 MPa、华南地块51.4 MPa、华北地块50.5 MPa、南北带中段47.9 MPa、西域地块47.5 MPa、南北带南段45.4 MPa、东北地块44.8 MPa,总体表现为"西强东弱"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是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强度总体特征的主要来源;(5)与其他研究区相比较,青藏地块地壳在从南向北的挤压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浅弱深强"特点;(6)最大水平应力方向的总体特征,基本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呈辐射状展布,由西向东,从近N-S方向逐步顺时针旋转至NNE-SSW、NE-SW、NEE-SWW、NW-SE方向,与深部的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4.
基于倒塌率的结构倒塌易损性分析是目前评价结构抗倒塌能力最合理的方法.但是,目前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倒塌率分析方法,工作量和实施难度大,很难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因此有必要研究便于工程应用的新方法.本文基于18个典型多层RC框架结构的IDA倒塌率分析和静力推覆分析,发现RC框架在大震下的倒塌率及抗倒塌安全储备(CMR)与静力推覆得到的结构位移安全储备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依据此关系,建议了保证大震倒塌率的推覆位移安全储备,并通过9个RC框架结构算例进行了验证.本文方法简单易行,可供规则多层RC框架结构抗倒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5.
开文 《河南地质》2009,(7):51-51
本刊讯近日,驻马店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对一些时间跨度长、处理难度大,案情复杂、久拖未决的信访事件进行专项治理,着力化解一批人户分离、人事分离、人事户分离的国土资源信访积案,最大限度地推动“事要解决”,努力实现国土资源信访形势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66.
断层滑动速率,地震重复时间和平均应力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地震复发间隔研究的现状,系统整理了中国大陆活断层滑运速率,已发现的古地震遗迹及古地震复发间隔,结果表明,在滑动速率较在的活断层发现的古地震复发间隔较短,Kanamori和Alle(1985)研究了具有大范围重复时间(20年到几千年)的板内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发现复发间隔较长的大地震具有较高的平均应力降,我们在实验室内研究了应变速率不同时固体围压三轴压缩下完整花岗岩破裂后的粘滑现象。  相似文献   
67.
众所周知,在黎明之前天空都会出现一段短时间的相对黑暗期,所以也就有所谓“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名句。 为什么在天亮时分的黎明之前倒反出现一段时间的黑暗期呢?这得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反射和散射的特点规律说起。由大气科学研究而知,在夜间,因为没有太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天空就呈现一片黑暗的状态,如果要说也还有一点点微弱的光线的话,那是因为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或微小质点对太阳光起着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结果。而这种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强弱,又与地球和太阳光线两者之间的交角高度有很大的关系,即交角高度愈大,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就愈强,天空就较少黑暗;反之,交角高度愈小,光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就愈弱,天空就愈显得黑暗。大家知道,由于地球与太阳光线之间的交角高度是以太阳西落时过后和准备东升(即黎明前)的这两个时段时间为最小,所以这两段时间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是最弱的,因而是最为黑暗的时期。相反,深夜由于地球与太阳光线之间的交角高度较大,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相对较强,所以即使是深夜时间,天空也不一定显得很黑暗。不言而喻,由深夜的不很黑暗到黎明前的较黑暗,于是就有黎明前之黑暗的感觉现象。  相似文献   
68.
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乡村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制度,城乡资源长期配置不均,因此乡村仍然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区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则是产业兴旺的前提,而土地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因此,乡村  相似文献   
69.
对日照海洋观测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总结,解决了测点分散、设备安装及通信条件等复杂问题,实现了海洋实况信息上传及服务当地用户,代表了国内自动化观测系统的先进水平,可为海洋站自动化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正>自2005年天津市正式启动908专项以来至今,在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和天津市908专项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天津市908专项工作按照"总体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稳步推进。为保证专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天津市908专项办提出"率先在全国完成908专项任务,为推动滨海新区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