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多类用户的混合星座导航系统定位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地面用户与空间用户在测量环境与观测几何动态性等方面的不同,基于导航卫星可见性与加权精度因子(WDOP)对混合星座导航系统的定位性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用户的星座天空视图与可视时长;从理论上讨论了权值选取对WDOP的影响.仿真表明,地面静态用户对不同类型导航卫星的可见性差异很大;而低轨卫星用户的可视时长更短,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经济目前处起飞阶段,产业结构剧烈变动,产业结构差异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关键,而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该文用三轴图法描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分析其现状特征及区域差异,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风雷达、多普勒雷达、相控阵雷达等新型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及多模式数值预报结果对2022年4月24日西安城区一次弱降水预报出现明显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本次过程西安城区均报有明显降水,主要原因为模式对低层相对湿度预报明显偏大;(2)多种新型探测数据分析认为近地层湿度条件较差及中层的绝对水汽含量低,中层的干暖空气不利于成云致雨,垂直上升运动不强,且由于低层非常干燥,使水滴在下沉过程中蒸发,从而无法形成雨滴下落,这些原因共同造成西安城区无降水,低层相对湿度预报偏大是造成这次西安城区降水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3)造成西安城区近地层湿度条件差的原因是城市干热岛效应和低层干暖平流输送,且降水云团翻越秦岭后其湿空气绝热下沉至城区后出现增温降湿,使得城区形成较为深厚的干层,即使有雨滴在下落过程中也会造成更强的蒸发,这也是城区没有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4)预报员主观预报订正出现空报主要是源于对边界层水汽、抬升条件等关键降水要素缺乏订正能力,且对大城市的干热岛效应和秦岭山区地形影响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7—2014年陕西省98个气象站降水和冰雹观测资料、1970—2013年数据完整的90个气象站的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陕西雷暴、冰雹、短时强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强对流天气多发生于10—20时,其他时间发生的概率比较低。冰雹多发生在5—8月;短时强降水大多出现在6—9月,雷暴主要出现在6—8月。2007—2014年,陕西降雹天气年际变化不明显,短时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1970—2013年雷暴日整体呈减少的趋势,2007—2013年明显偏少。冰雹天气的高值中心集中在陕西北部,短时强降水呈北少南多的特点,雷暴为中部少、南北多。利用2007—2014年探空资料和MICAPS资料统计陕西省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物理量指标,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海量遥感数据与相对较低的数据利用率并存的现状,探讨了数据融合的概念,融合的3个层次: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融合,以及各层次的优缺点、流程和常用的融合方法;并详细阐述了融合影像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某地区的融合试验,从而得出对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可以产生更准确、更完全,更可靠的估计和判断的结论,为类似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国土资源"一张图"信息体系建设与应用包括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综合管理平台、信息服务网站、应用中间件和典型应用案例等多方面的建设,以及配套的标准与技术规范的研究。目的是全面、快速和准确地掌握全省土地、矿产等各类资源的总体布局,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为国土资源政务管理、资源的全程监控监管提供持续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各级政府部门、社会行业及公众提供国土资源信息公开共享服务。采用了海量数据管理、组件式开发、数据保密处理及共享服务等多种技术,具备灵活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已在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率先开展了典型应用建设,形成了成熟共享应用模式,为后续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三种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检验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有效的评估高分辨率模式格点降水的预报能力,不仅是模式发展中的基础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目前中国气象局主推的格点天气预报业务。以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模式高分辨率降水格点预报资料、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全国3×104个自动观测站的逐时降水量融合资料为基础,选择2015年6~8月55个降水个例,研究传统检验方法、面向对象MODE(Method for Object-based Diagnostic Evaluation)方法、以及邻域法在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检验中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以期为高分辨率格点降水的预报性能评估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尽管点对点的传统方法在高分辨率格点降水检验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传统方法能够在空间上表现高分辨率格点降水预报技巧的地域性差异,在时间上刻画预报的整体性能,对高分辨率格点预报性能评估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价值;(2)邻域法的显著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够通过变换邻域窗获得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传统预报技巧,另一方面独有的FSS(Fractions Skill Score)技巧评分能够表现预报相对于观测降水在格点数量上的比值,结合FSS和不同邻域窗上的传统技巧评分,可以判别在多大空间尺度上能够获得较好的预报技巧;(3)MODE方法在变换卷积半径的基础上提取降水对象,基于降水对象不仅能统计模式的传统技巧评分和预报性能的尺度变化,还可以表现降水对象的质心距离、轴角、面积、强度、综合收益、位移距离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首先为用户提供了模式预报性能的多视角表现,其次从侧面定量描述了模式对天气系统发展快慢、槽脊强弱等预报误差,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如何应用对象属性来提高实际的预报能力还存在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8.
介绍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前,由测量控制中心负责完成的三大测控关键技术,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高精度测量基准的建立与维护技术、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和测绘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项目为依托,讨论了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工作中数据预处理、信息提取、动态监测分析、外业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等技术关键环节,并重点阐述了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中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及思路,以期为今后全国范围内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的研究进展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国光  倪培  赵超  姚静  李利  赵丹蕾  朱安冬  胡金山 《岩石学报》2019,35(12):3644-3658
德兴大型铜金矿集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铜金产地之一。多年来,德兴矿集区的成矿过程和成因模式一直引起广大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在前期大量的野外工作观察和多年研究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德兴矿集区由两套成矿系统组成:新元古代金山-水石坞-西蒋-渔塘-蛤蟆石-上洛造山型金成矿系统和燕山期德兴和银山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德兴矿集区的造山型金矿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系统,分别为对应于区域NW向推覆构造的NWW走向、缓倾斜的金山金矿田超糜棱岩型亚系统(约为840Ma),和对应于区域上NE向走滑剪切运动的NE走向、陡倾斜的蛤蟆石金矿田和金山金矿阳山矿段的石英脉型亚系统(约为750~710Ma)。造山型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富金的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基底地层,成矿流体主要为富CO_2的变质流体。燕山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的形成时代为约170Ma,此时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华南大陆俯冲,导致赣东北深大断裂活化,引发新元古代形成的富铜金的初生地壳重熔再造,形成德兴Cu-Au-Mo矿和银山Cu-Au-Pb-Zn-Ag矿,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岩浆流体来源的贫CO_2的NaCl-H_2O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