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地质学   89篇
综合类   2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51.
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吾拉勒地区海西中晚期侵入岩十分发育,岩体众多,岩石类丰富。该区的构造岩浆活动明显地表现为三个阶段。早中石炭世阶段的岩浆活动受控于B型俯冲作用,形成于大陆型岛孤的内侧。而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阶段的岩浆活动均为板内拉张作用的产物,形成于裂谷化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52.
研究区内有两类密切共生的活动陆缘型幔源侵入岩组合,它们分属拉斑系列和钙碱系列。这两个系列的侵入岩存在系统的化学差异,而且在高位岩浆房中普遍经历了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53.
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陆缘型侵入岩带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塔里木板块北缘,断续出露一条侵入岩带,总长度800多公里。岩石组合是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各种类型岩石的化学组成显示了清晰的钙碱性岩浆演化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轻稀土富集型,而且,重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对平坦。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而Ta、Nb、Zr、Hf、Ti等高场强元素显著贫化。这些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均证明,该侵入岩带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54.
大陆岩石圈地幔交代作用的产物——且干布拉克蛭石矿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且干布拉克杂岩体位于库鲁克塔格地块的西南缘,是构造运移到陆壳中的大陆岩石圈地幔顶部的岩块。在862±12Ma期间,该岩体在地幔内经历了复杂的交代作用首先是透辉石交代蛇纹岩;然后是金云母交代蛇纹岩和透辉岩,这些金云母经近地表地质作用后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蛭石矿床;最后是含金云母的碳酸岩岩脉贯入并交代先期形成的各种岩石。研究证明,交代剂应当是碳酸质的碱性硅酸盐熔体或流体,并分异成共轭的两部分这些交代剂普遍具有Ta、Nb、Ti、Zr和Hf的贫化;而且,Nd、Sr、Pb、O、C、H同位素组成普遍具EMⅠ、EMⅡ地幔端元和地壳岩石的特征。由此而证明交代剂主要源自于消减板块中的深海沉积物和在海沟中裹挟的陆源浊积岩。  相似文献   
55.
研究区内有两类密切共生的活动陆缘型幔源侵入岩组合,它们分属拉斑系列和钙碱系列。这两个系列的侵入岩存在系统的化学差异,而且在高位岩浆房中普遍经历了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拉斑系列与钙碱系列均具有板块会聚边缘幔源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均不同程度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高场强元素、过渡族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证明,这两个系列的岩浆起源于同一贫化型地幔源区,源岩类型为尖晶石橄榄岩。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应归因于消减板块的脱水作用或熔融作用。两个系列间的化学差异起因于拉斑系列的熔融程度高于钙碱系列。它们均为晋宁期古秦岭洋盆闭合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6.
西天山北部石炭纪火山岩特征与沟弧盆体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据岩石化学资料确定了西天山北部石炭纪火山岩的化学系列和岩石组合,并论述了其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沟弧盆体系。北天山中石炭统上部岩石单元代表了准噶尔板块的活动陆缘,而下部岩石单元属于弧前盆地沉积物。北天山蛇绿岩套是扩张速度缓慢的古洋壳残片。中天山北缘的下石炭统火山岩和海西中期的花岗岩类岩石组合代表了厚度甚大的大陆型岛弧部分,而阿吾拉勒带中、下石炭统则属于内弧环境的火山岩岩石组合。伊什基里克带是有限拉张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57.
58.
关于花岗岩成因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花岗岩成因问题又重新引起了地质学界的密切关注。随着资料的积累和认识的深入,陆续提出了I型与S型、同熔型与改造型、磁铁矿系列与钛铁矿系列等成因类型。关于S型、改造型和钛铁矿系列(并不完全等同于S型和改造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人们比较一致地公认是经过变质的沉积岩。但一提到Ⅰ型、同熔型和磁铁矿系列(也不完全等同于Ⅰ型和同熔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无论是首  相似文献   
59.
论火成岩中钙质角闪石的化学组成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引言闪石族矿物是火成岩与变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对闪石族矿物越来越重视,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探索闪石的化学组成与其形成时诸强度变量(P总、P_(H2O)、T、fo_2等)之间的关系;闪石的化学组成与其岩石的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某些元素在闪石和共生的铁镁矿物之间的分配等。因本文仅涉及前两个领域,故将这些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汇总于下: 1.区域变质岩的典型普通角闪石稳定于900~500℃之间,而阳起石是形成温度低于  相似文献   
60.
南天山花岗岩类的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59,自引:23,他引:36  
姜常义  穆艳梅 《岩石学报》1999,15(2):298-308
在南天山褶皱带,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类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侵位顺序,岩石类型依次为: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精确的锆石U-Pb法研究证明,它们形成于石炭纪末期至早二叠世末期。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而二云母花岗岩充分表现了S型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特征。与洋中脊花岗岩相比,它们不同程度地富集K2O、Rb、Th而贫于Ta、Nb、Zr,显示了碰撞造山阶段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碱长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和富羟铁云母组分的黑云母组成。它们普遍具有高的SiO2、Na2O+K2O、Nb、Y、REE(Eu除外)丰度和Fe/Mg比值,以及低的CaO、TiO2、Sr、Ba、Eu丰度。从而,系统地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普遍特征。证明它们形成于后造山垮塌阶段。各种岩石的εSr(t)界于+37.75和+2100.7之间,而εNd(t)界于-4.42和-6.51之间,证明它们全部源自于陆壳物质的深熔作用。北天山古洋盆于晚石炭世的闭合导致了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而在早二叠世末期,更大范围的大陆伸展作用与南天山的后造山垮塌作用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