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长江流域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气象站1951-2000年的20cm口径蒸发皿逐日蒸发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IDW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分析了近50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年和季节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50年来,长江流域以年平均、夏季和秋季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为主要特点,尤以20世纪90年代最为显著,是年平均和夏季蒸发皿蒸发量最小的时期,比前0年平均值分别低-25.9mm和-36.1mm,这种趋势中下游地区比上游地区明显得多,尤其是在鄱阳湖流域.  相似文献   
42.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年在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研究表明,中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联系,更与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密切相关;未来的气候变化将会导致一些流域水资源更加短缺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对流域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中,应十分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43.
长江流域降水极值时间序列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布达  姜彤 《湖泊科学》2008,20(1):123-128
在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气象观测站汛期4-9月逐日降水资料基础上,通过计算逐站大于95th强降水及其间隔天数、小于1.27mm/d的持续天数,分析长江流域降水极值时间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建立概率分布模式.研究发现,长江上游四川盆地附近及中下游鄱阳湖流域东南部是汛期强降水中心,也是长江流域强降水最集中发生的地区.汛期降水强度小于1.27mm/d的天数,在上游干流、岷沱江流域、乌江上游地区为多.但此处干旱持续天数最短,干旱形式并不严重.而在金沙江上、下游,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东南部支流及下游干流区干旱持续天数较长.长江流域大于95th强降水的间隔天数与小于1.27mm/d的干旱持续天数服从Weibull-Ⅱ型分布.分布参数变化的模式较准确的反映降水极值时间序列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4.
本文基于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压、风速和降水量确定致灾气旋阈值,结合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 (CCLM)输出,研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2021—2050年RCP2.6、4.5、8.5情景下致灾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人口-发展-环境分析模型(PDE),预测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2下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发展趋势,揭示了致灾气旋人口暴露度演变。研究表明:(1) RCP2.6情景,东南沿海地区平均每年发生致灾气旋6.3次,风速和降水量较基准期(1986—2005年)分别增加9%和15%,72%区域致灾气旋人口暴露度有所增加。暴露在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下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增加2.1亿和0.1亿。(2) RCP4.5情景,致灾气旋年均发生7次,风速和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上升16%和32%,89%地区致灾气旋暴露人口增加。暴露在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下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增加2.6亿和0.5亿。(3) RCP8.5情景,致灾气旋年均发生5.8次,风速和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增加32%和50%,65%区域致灾气旋暴露人口度有所增加。暴露在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下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增加5.7亿和1.9亿。(4)相比RCP2.6,RCP8.5情景致灾气旋风速和降水量高出23%和35%,暴露于超基准期最大影响面积和最强风速的致灾气旋人口分别多3.6亿和1.8亿。控制温室气体浓度对降低致灾气旋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1960-2005年长江流域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 要:根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CHAM5/ MPI-OM气候模式20世纪试验期(1941-2000年)79个格点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年最大强降水AM(annual maximum)序列及汛期日降水量<1.27 mm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MI(Munger index)序列,分析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 长江流域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岷沱江流域中游、洞庭湖湖区、长江中下游干流区与鄱阳湖东南部支流等地区,干旱事件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中下游与嘉陵江流域;2) 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AM事件的多年平均值普遍高于观测值,但离差系数普遍低于观测值; 3) 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的降水极值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对气候模式和实际观测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拟合,均证明Wakeby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46.
中国旱涝格局演变(1961-2050年)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建青  曾小凡  姜彤 《热带地理》2011,31(3):237-242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483个气象站1961-2000年月降水数据以及ECHAM5/MPI-OM气候模式输出的1961-2050年月降水数据,分别计算其月SPI值,分析中国过去40年来及未来3种排放情景(A2: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A1B:温室气体中排放情景;B1:温室气体低排放情景)下旱涝格局的演变;同时分析了8个水文站...  相似文献   
47.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IPCC AR6 WGⅡ)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风险、适应性和脆弱性。报告以最新的数据、翔实的证据、多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影响。相比于AR5,AR6 WGⅡ取得了以下进展:1)内容上明确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归因于人为气候强迫、非气候因子作用和天气敏感性识别等三类;气候变化带来的127个关键风险将变得广泛、普遍或不可逆转,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可大大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损失和破坏,指出来适应转型的重要性;2)在评估方法上,AR6采用了最新的SSPs和RCPs组合的SSPs情景,综合性更强;3) AR6对风险和解决方案的关注有所增加,并在AR5的基础上明确了5个“关注理由(RFCs)”的关键风险面临的风险水平将在较低的全球变暖水平上变为高到极高;4) AR6明确了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将适应和减缓相结合以支持气候恢复力(CRD)发展,指出了立即行动以应对气候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8.
归因(Attribution)包括气候变化归因(Climate change attribution)、影响归因(Impact attribution)和天气敏感性识别(Identification of weather sensitivity)等三个方面。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AR6 WGⅡ)沿用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AR5 WGⅡ)中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归因的定义,认为气候变化影响归因评估气候系统变化对观测到的自然、人类或受管理系统变化的贡献程度。IPCC AR6 WGⅡ提出了在影响归因中构建“无气候变化基准期”(no-climate change baseline)的基本研究思路,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岸系统、水系统、食物系统、人类社会影响归因研究的重要进展。相比于AR5 WGⅡ,AR6 WGⅡ更加具体地描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人类或受管理系统的影响程度,部分评估结论的信度也得到了提升,且在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方面给出了更多的证据。尽管气候变化影响归因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AR6 WGⅡ指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数据、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影响量化方法、更全面的系统变化机制理解来深化气候变化影响归因研究。  相似文献   
49.
IPCC AR5中社会经济新情景 (SSPs) 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IPCC成立专门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情景工作组,在影响、适应和脆弱性3个研究领域进行评估方法的整合,发展了新的情景框架,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气候情景的关联,IPCC在典型浓度路径(RCPs)的基础上于2010年发布了新的社会经济情景——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1961—2010年中国54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和高精度区域气候模式CCLM(COSMO model in climate mode)3839个格点模拟值的对比,检验CCLM模式对中国日降水的模拟能力,揭示了1961—2010年日降水分布格局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CCLM模式对中国地区2011—2050年的日降水预估值(SRES-A1B情景),运用概率统计和极值理论方法,分析了2011—2050年日降水序列及其极值的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华南和青藏高原西部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以外,模式和观测日降水序列的峰度和偏度的分布格局较一致,空间相关系数达到0.75以上,CCLM能够很好地模拟中国日降水的分布特征。2011—2050年,峰度和偏度在江淮部分地区、东北与内蒙中东部等地区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极端事件将会增多;最大日降水量和汛期最多无降水日数在上述地区的增加,进一步反映干旱和洪涝出现概率将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