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391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结合三维极限稳定性评价算法,选取一定的参数对鱼油河滑坡整体滑体,下段滑体和东边湾次级滑体在不同地下水位情况下的稳定性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鱼油河滑坡整体沿底滑带滑动时,最小稳定系数为1.130,下段滑体最小稳定数为1.121,基本反映该滑体稳定状况良好。东边湾次级滑体稳定性系数在1.0左右,稳定性较差,有可能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产生再次滑动。  相似文献   
242.
讨论一种新的信息发布模式,实现将地震应急信息面向智能手持终端发布和浏览。该系统采用智能PUSH技术、SMS技术实现信息的发布,采用GPRS实现信息的传输。研究地震应急信息源和地震应急移动信息发布服务模式,设计地震应急移动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功能。目前,地震应急信息移动发布系统已经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得到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43.
长江流域基础地质遥感调查与监测,以2000年左右ETM图像为主,20世纪70年代MSS图像和2007年左右CBERS图像为辅,进行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断裂遥感解译.通过长江流域遥感解泽实践,归纳总结了新构造遥感解译标志.  相似文献   
244.
20世纪70年代、2000年和2007年3期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地区存在新构造活动,断陷盆地仍处于构造沉降期.三峡水库蓄水以前,泥沙淤积严重,湖泊快速变小,自然湿地变少,人工湿地增多;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湖泊岸带变化小,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变化不大,洲滩发育出现分化;周边及上游水土流失、荒漠化状况不断好转.三峡水库运行后,由于入湖泥沙、水量减少,东洞庭湖将延续淤积变小趋势,但速度有所放缓;南洞庭湖将冲刷加深但面积不会变小;目平湖将延续原有冲淤状况,淤积继续增高,但速度有所放缓.洞庭湖的环境问题将不再是洪水和泥沙淤积,而是枯水期水位降低和地下水水位降低,以及由此引起的干旱、农业鼠害、排污能力降低等其他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45.
基于光释光测年的共和盆地风沙活动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共和盆地处于亚洲冬、夏季风和西风环流作用交替控制的干旱—半干旱区,盆地中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是重建过去气候的重要载体。就前人对共和盆地25个风成剖面的102个光释光(OSL)年代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晚更新世以来共和盆地的风沙活动在各个时期都有发生,黄土堆积主要是更新世末期到早全新世,古土壤主要是晚全新世发育的,但其测年工作缺乏高密度光释光测年检验。通过对共和盆地西南部的羊曲剖面进行系统的高密度光释光年代学研究发现,羊曲剖面主要是末次冰消期沉积的,9.6~7.1 ka风沙活动迅速减弱,7.1~2 ka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说明基于单个剖面进行环境演变重建需谨慎。结合盆地内已发表OSL年代结果,末次冰消期以来,风沙活动在共和盆地一直存在,其最强烈时期是14~10 ka左右,黄土主要是末次冰消期14~10 ka沉积的,古土壤发育主要集中在3~2 ka和6~4 ka,此外在9~8 ka也有发育。  相似文献   
246.
姜春潮 《地球学报》1984,6(2):157-168
<正> 自1938年斋藤林次建立辽河群以来,人们对辽河群的概念始终是它代表着鞍山群和辽东震旦系之间的一套地层。它的层序是下部片岩系(浪子山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后来虽然有些变动,但大体上仍然保持着原来层序的概念。自1974年以来,实施了采用统一地层系统,将辽河群由下到上划分五个组: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于是就出现两个关键问题:辽吉地区的含硼岩系是在浪子山组之上,还是之下?在辽河群建群的标准剖面地区即大石桥区,大石桥组是在盖县组之下,还是之上?  相似文献   
247.
板桩码头是港口工程的一种常用结构,计算其可靠度指标对港口工程的安全意义重大。由于板桩结构的设计计算复杂,功能函数表达难度较大。Monte-Carlo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方法,但需要大量的抽样与数值计算,很不经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来逼近功能函数,在此基础上可平行地建立一次二阶矩法进行可靠度分析。但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有着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及预测精度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引入Adaboost算法来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一种基于Adaboost的BP神经网络法来计算板桩结构的可靠度。以天津某板桩码头为例,采用新方法对板桩结构进行可靠度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BP神经网络法及Monte Carlo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的计算精度高于传统BP神经网络法,且计算结果与Monte Carlo法接近。  相似文献   
248.
根据研究,江苏及邻区中生代含同气盆地按时序要依次划分为少相裂陷盆地(T1-T2^1)、前陆盆地(T2^2-J1+2)、陆内走滑--拉张盆地(J3-K1)、陆内抛陷盆地(K2P-2C)和陆内断陷盆地(K21-E)五类。这些盆地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在沉积充填序列、沉积-构造演化、油气储集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特征,反映了它们是在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9.
250.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具有显著影响,是确定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地面运动(地震动)是震源特征、路径特性和场地特征三方面因素的体现,其直接、客观地反映了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因此是研究场地条件影响机制的重要数据基础。虽然目前全球强震记录较为丰富,但是受限于强震台站场地资料的完整性,大量已获取的强震记录无法应用,进而严重制约了对场地条件影响的研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通过强震记录及部分台站的剪切波速数据估计缺乏勘测试验数据、或钻孔深度小于30 m的强震台站的场地条件参数V_(S30),利用日本、美国加州等地区强震资料对方法的效果进行检验。将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地区,估计了部分强震台站的场地参数V_(S30)。在确定中国西部地区台站场地V_(S30)的前提下,以其为变量建立了定量估计场地放大系数的经验模型。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通过广义反演技术获取了强震台站的场地放大,再利用均方根阻抗比方法,建立了不同强震台站的场地1/4波长深度内等效剪切波速间的关系,根据剪切波速已知的台站,确定了缺乏剪切波速数据的台站的场地V_(S30)。利用日本、美国加州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强震资料验证了估计方法的效果。将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地区,确定了部分强震台站的场地V_(S30)。(2)基于台站场地的浅层(深度小于30 m)土体剪切波速以及单台场地放大曲线,提出了确定钻孔深度小于30 m的台站的场地V_(S30)的方法。利用日本、美国加州等地区的强震资料验证了估计方法的效果。该方法避免了估计V_(S30)时对速度梯度延拓模型的依赖。将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地区,确定了部分钻孔深度小于30 m的台站的场地V_(S30)。(3)以中国西部地区强震台站的场地资料和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场地卓越周期T0与场地V_(S30)的关系,建立了两者的经验模型。利用经验模型确定了中国西部地区缺乏剪切波速、且不满足广义反演前提的台站的场地V_(S30)。将经验模型与其他方法估计结果相比较表明:经验模型估计值在表征场地放大方面具有优势,其与场地放大系数之间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利用其估计场地放大系数的离散性更小。(4)以中国西部地区实际钻孔资料为基础,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土体非线性特性对场地放大系数的影响规律,结合强震记录建立了考虑土体非线性效应的场地放大系数模型。对模型结果的分析表明,该模型符合中国西部地区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利用包含这一场地放大系数模型的衰减关系计算了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衰减关系能够反映土体非线性反应对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