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宁芜盆地凹山和东山铁矿床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对宁芜地区凹山和东山铁矿床中的磷灰石流体包襄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温研究,并测定了不同时期形成的磁铁矿、阳起石和石英的 H、O 同位素组成。凹山和东山铁矿磷灰石含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原生气液包裹体包括早期细长管状、针状包裹体(类型Ⅱ)和晚期不规则状包襄体(类型Ⅰ);早期包裹体又可分为单一液相包裹体(类型Ⅱ-a)、气液两相(富气相)包襄体(类型Ⅱ-b)、气液两相(富液相)包裹体(类型Ⅱ-c)和气相、液相及固相多相包裹体(类型Ⅱ-d)四种亚类。包襄体中至少含有五种不同的子矿物。磷灰石包裹体记录了多个峰值温度,从600℃~800℃到~410℃和~270℃,分别对应于磷灰石(磁铁矿 透辉石)、阳起石和石英的形成。流体的盐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从高达~80%NaCl equiv。到<20%NaCl equiv。磷灰石形成时流体处于不均匀的状态,流体包裹体为非均一捕获。H、O 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为演化的初始岩浆(水),在高温下形成了铁矿石;此后,成矿流体有可能与蒸发盆地卤水或大气降水发生混合;晚期则可能有较显著的大气降水加入。  相似文献   
12.
江南造山带东段桃岭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地区的桃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高Mg#值。桃岭岩体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的Eu负异常(δEu=0.62~0.81)(样品TL-1除外δEu=0.47)。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桃岭岩体的成岩年龄为早白垩世(140±1)Ma。岩体初始~(87)Sr/~(86)Sr为0.7131~0.7141,ε_(Nd)(t)值为-7.43~-6.71。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早白垩世(约140 Ma)交代的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幔源岩浆底侵,使地壳深处(至少40 km)的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并且与少量的幔源岩浆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桃岭岩体。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报道了江西蔡江花岗质岩体中发现暗色微粒包体,以及这些包体的地质、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包体多呈椭圆状,显示淬冷边和反向脉,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含有针状磷灰石,有的包体含有长石捕虏晶。包体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低至57.05 wt%)和较高的MgO+Fe2O3(高达14.21 wt%)含量。LA-ICP-MS锆石U-Pb定年数据表明,包体形成于晚三叠世(224 Ma),与寄主花岗岩(230~228 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上述特征表明,包体是离散的幔源偏基性岩浆团或者是幔源与寄主岩浆混合的产物。原始包体岩浆属于超钾质岩浆,可能是通过岩石圈地幔中交代成因的金云母辉石岩脉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为幔源岩浆底侵提供了直接证据,从而为蔡江花岗质岩石形成于较高温度提供佐证。该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形成的热源机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大同西侧石英二长岩体地球化学及岩石系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姜耀辉  杨万志 《地球化学》1999,28(6):542-550
大同西侧石英二长岩体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西昆仑山主峰地带,形成于早古生代。其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岩石组合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岩石主要由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角闪石、辉少量黑云母组成。岩石化学成分富碱、富钾、K2O/NaO比值大而贫铁,微量元素富集Rb、Sr、Ba特闫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属于钾玄岩系列。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库地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的库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岩体形成于奥陶纪末至泥盆纪初,由早期的二长花岗岩和晚期和花岗岩组成,成分上富碱,富K、Th、REE、Nb、Zr、Y,贫Ca、Mg、Ba、Sr、Sc、V、Ni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它形成于造山晚期相对稳定的拉张环境,是大洋板片脱过程中侵位的,由早先随大洋板块消减下沉的洋壳沉积物先后部分熔融而形成,。本次研究为地壳物质再循环至地壳  相似文献   
16.
江西相山铀矿田如意亭剖面最底部的熔结凝灰岩代表了相山火山-侵入活动的开始时间,本文首次报导了该熔结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得出其形成年龄为137.3±0.9Ma,表明相山火山-侵入活动开始于早白垩世。此外,对如意亭剖面的两个流纹英安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是136.8±2.5Ma和136.4±1.5Ma,对采自如意亭剖面的流纹英安斑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是135.0±2.0Ma,对采自如意亭剖面的碎斑熔岩的定年结果是134.1±1.6Ma,这些定年结果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得出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形成时代集中在135Ma左右(137~132Ma),再次证实了相山火山-侵入活动始于早白垩世,是一次集中且短暂的火山-侵入活动。本文对如意亭剖面的定年结果证实相山地区打鼓顶组和鹅湖岭组的火山岩地层应属于早白垩世。然而赣杭构造带上原先所划分的打鼓顶组与鹅湖岭组火山岩形成的时间与武夷山北坡冷水坑盆地中火山岩系并不相同,因此,打鼓顶组与鹅湖岭组地层在区域上应予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17.
提要:旌德花岗质杂岩体位于安徽南部,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研究得到岩体中锆石U-Pb年龄为(141.0±1.0) Ma,认为该年龄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岩体全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出中偏酸性 (SiO2=66.01%~70.87%),富Al (Al2O3=14.91%~16.24%),富碱 (alk = 6.64%~8.01%),K2O/Na2O变化范围在0.78~1.04,镁、铁含量较低,MgO:0.68%~1.06%,TFe2O3 (2.0%~3.34%),以及低磷 (P2O5 =0.10%~0.14%)的特点;微量元素主要富集Sr (189×10-6~452×10-6),贫Nb、Ta、P、Ti、Y、Yb,高Sr/Y比值 (23~66)和 (La/Yb)N (13~58),Eu有轻微的负异常到弱的正异常 (δEu=0.81~1.18)。旌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ISr=0.7096~0.7101, εNd(t)=-6.28~-7.32,εHf(t)值变化于-6.5~-1.1,两阶段模式年龄 tDM2=1.4~1.5 Ga。较年轻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较高的εNd(t)值和εHf(t)值,以及岩体中发育有岩浆混合成因的暗色包体,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幔源岩浆底侵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旌德岩体。  相似文献   
18.
Delamination occurs mainly in the lithospheric mantle,involving interaction with the asthenosphere,the process of which is hard to observe directly.our research on granitoids in the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China,indicates that high conternts of the heat-producing elements Th and U may furnish lithospheric delamination with new evidence,At the same time,we have established the Th-SiO and U-SiO2 diagrams to discriminate delamination.  相似文献   
19.
Cu、Zn、Fe同位素示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本文介绍了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MC ICPMS)精确测量铜、锌、铁同位素比值的方法 ,发现这些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在不同地质与成矿环境中有明显变异 ,因而它们在矿床学、古海洋学和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湘南骑田岭花岗岩体由于与钨锡矿化关系密切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骑田岭花岗岩体是一个多阶段侵入的复式岩体,分莱岭、芙蓉和荒塘岭三个超单元。本文报道了对该岩体主体芙蓉超单元的锆石 SHRIMP U-Pb 定年结果。两个花岗岩样品中岩浆结晶锆石的定年结果分别为155.5±1.3Ma(MSWD=1.7)和157.1±1.2 Ma(MSWD=1.7)。这代表了该超单元的形成年龄,这一年龄与莱岭超单元的形成年龄(159-160Ma)也较接近,表明两个超单元可能是同源分异的产物。这次研究同时揭露了古元古代残留锆石核的存在(2445Ma 和1708Ma),为古元古代华夏地块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也证实该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古老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同时也发现了907Ma 的变质锆石残留,其形成可能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碰撞拼贴有关,同时为杭州-诸广山-花山这-低 T_(DM)值花岗岩带可能是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新元古代时的一条板块碰撞带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