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333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31.
针对煤层顶板承压含水层涌水模式不清的问题,从煤层回采过程中顶板含水层涌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入手,提出顶板含水层涌水量由静态储存量和动态补给量构成,认为静态储存量主要受来压步距、顶板垮落和导水裂隙(合称冒裂)影响区含水层厚度、含水层给水度控制,动态补给量主要受冒裂影响区外围含水层厚度、渗透性流场中水力梯度和过水断面面积控制;根据导水裂隙波及含水层情况,将顶板含水层涌水模式划分为井底进水的触及井涌水、井壁及井底进水的非完整井涌水和井壁进水的完整井涌水3种模式,并基于地下水渗流理论给出不同涌水模式下动态补给水量计算公式;针对以往疏放水钻孔数量多及疏放水量大的问题,以实现工作面顶板含水层静态储存量疏放后动态补给量可控为目的,提出冒裂区高度控制钻孔深度、单孔水位影响半径控制钻孔布置间距、钻孔疏放水量稳定时间控制超前疏放时间的疏放水钻孔优化设计理念,对疏放水及疏放钻孔布置进行优化,形成系统的顶板含水层水疏放体系。研究结果丰富了煤层顶板含水层涌水量计算和控制方法,对顶板水害防控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2.
运动学涡度、极摩尔圆及其在一般剪切带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自然界中剪切带通常是由平行于剪切带方向的简单剪切和与之垂直的纯剪切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运动学涡度(WK)可以定量地分析两者间的比值大小。一般摩尔圆只能应用于共轴应变,而极摩尔圆可应用于共轴与非共轴变形,并为求取WK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本文对一般剪切带的概念及其分类进行了描述,对运动学涡度和极摩尔国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新的实用的极摩尔国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433.
将EMD分解与小波分析组合应用于VTEC周期探测,通过对多尺度分解后的IMF分量进行小波分析,探测可能存在的电离层活动周期,从而提高探测成功率。分别对高、中、低3个不同纬度的VTEC序列进行周期探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发现可能存在6 d、24 d等周期。  相似文献   
434.
四川盆地南部(简称“川南”) 广泛发育多套下古生界海相泥页岩层系,其中龙马溪组为该区一套优良的烃源岩 层,具备优越的页岩气形成条件。根据长宁和威远页岩气探区的钻井岩心、露头样品分析资料,对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 溪组页岩有机质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规律的影响进行研究后表明,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有机 碳含量较高(平均为2.52%),热演化程度为2.0%~3.8%,达到了高-过成熟阶段;研究区的有机质特征对页岩气的富集具 有重要的影响,干酪根的类型决定着甲烷吸附能力强弱,有机质丰度和有机演化程度决定了页岩的生气量和含气量,同时 高TOC和Ro也能促进有机质微孔隙的发育,为页岩气的富集提供更多有利空间。因此,研究认为川南地区龙马溪组有机质 特征较好,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435.
锚索锚固力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亚东  黄宏伟 《岩土力学》2006,27(9):1523-1526
树脂锚索锚固力的影响因素复杂、锚固机理不完善,造成了支护参数设计不合理,甚至发生围岩加固失败。针对回采巷道顶板岩层含水状况,通过室内锚索拉拔试验,分析研究了锚索锚固长度、孔径、树脂药卷包装膜和水等对锚固力的影响规律,总结出锚索载荷随位移变化的4种形式,以及锚索轴力分布的规律,对树脂锚索的支护参数设计及机理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6.
基础地质调查的首项任务就是查清不同构造-地层区划单元内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因此,开展构造-地层区划和建立地层格架,是矿产能源、水文环境和工程地质等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奠基性工作.本文强调构造、沉积和气候环境等对地层发育的主控作用,并提出断代构造-地层区划定义为: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地质发展阶段(如新元古代,寒武纪等)内形成的地层,通过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沉积和气候环境、岩石组合、古生物组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记录的综合调查分析对比后,所进行的地层地理分布划分.根据新含义,本文以中国寒武纪构造-地层区划为实例,拟定出构造-地层区划的主要依据是:全球洋陆重建分布、地层建造大类、基底和盖层地层序列和洋陆转化时间、地层序列完整性与接触关系、地层岩性岩相序列对比、造山带对接缝合带洋板块地层分布与特征、造山带叠接缝合带洋板块地层分布与特征、生物古地理区系、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古气候分区、区划边界11条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437.
易亚东 《探矿工程》2020,47(12):49-54
以钻代槽是覆盖区解决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矛盾的有效技术手段,针对目前浅层取样技术在覆盖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先进的地表勘查用便携式取样钻探设备和工艺技术方法,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勘查的要求,开展小倾角(≤30°)钻探工艺技术研究,采用全液压便携钻机、铝合金底枕、锚管固定、泵送内管总成和打捞器取心、跟管护壁、全倾角测斜等相结合的钻探工艺技术方法,并取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438.
基于Visual C#.NET平台,设计开发出一套高铁变形监测报表数据处理软件,对高铁重点段数据进行模板化报表及数据成果生成,软件功能包括对高差成果数据输出、单次及累计差成果统计、线路上下行路堤纵断面、上下行底板、线路中心底板数据统计、各监测部位变化量时间序列图展示、数据库查询与信息导出功能,实现了内业报表“输入—入库—查询—导出”一体化管理,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烦琐步骤,提高了内业报表的生成效率,有利于实现数字化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439.
基于遥感和GIS的宣化县水土流失定量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利用通用的土壤流失方程(USLE)的修正模型(RUSLE)定量评估宣化县2000年的水土流失量和土壤侵蚀强度,并对宣化县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宣化县2000年土壤侵蚀(轻度侵蚀以上)面积为982.85 km2,占宣化县总面积的39.25%,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3.92 t/hm2.a,属于轻度侵蚀;坡度越大,极强度及剧烈侵蚀越有可能发生,从整体来看,15°~25°是侵蚀比例最大的坡度带。宣化县土壤侵蚀主要集中于灌草地和旱地两种土地类型,两者土壤侵蚀面积占宣化县2000年总土壤侵蚀面积的93.897%。  相似文献   
440.
柴达木盆地发育了一套完整的古近纪—新近纪河湖相沉积地层,选择在其北缘大红沟剖面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鉴定分析。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出14个孢粉组合带,揭示了该地区古近纪到新近纪的植被、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该地区古近纪—新近纪植被代表一种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山体针叶林→干旱草原荒漠的植被生态景观演变过程。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植被面貌分析,推断古近纪—新近纪期间研究区气候存在多次冷暖干湿变化,呈现出由暖湿向冷干发展的趋势。11~9 Ma低温干燥的特征与中新世中期全球气候适宜期趋势不一致,可能是盆地构造运动导致的区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