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南京之微塵     
薛鐵虎 《气象学报》1941,15(2):63-72
南京之微塵係薛君在民國二十七年由炯之鼓勵督導而成者。文中關於微塵數在一年中之分布及其與各種氣象要素之關係,論之綦詳,寶為國人論微塵之創作。不意薛君在二十九年四月二十日挈妻若子乘民用輪由渝返碚)中途失吉,阖門遇難!發其行篋,重覩斯稿,手澤尚新,嗚呼惜战!今為福其遺著,披讀之餘,不知涕泗之何從矣!  相似文献   
92.
利用中国东部160个气象观测站1951—2012年夏季(6—8月)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EOF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大值区具有从华南—江淮流域—华北—东北的分布特征。EOF第1模态空间分布为长江以北与黄河以南之间存在一个降水大值雨带,而EOF第2模态显示出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降水量偏少,长江以北降水量偏多,且呈反位相。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强的年份,江淮流域降水量偏少,华北地区降水量偏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弱的年份,江淮流域降水量偏多,华南地区降水量偏少。  相似文献   
93.
利用中国东部160个气象观测站1951年-2012年夏季(6-8月)的月平均降水资料,运用EOF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中国东部降水大值区域从华南移到江淮流域,然后到达华北和东北地区。(2)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EOF第一模态空间分布为长江以北与黄河以南地区之间存在一个降水大值雨带, EOF第二模态显示出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降水偏少,长江以北降水偏多,且江南与江北的降水呈反位相。(3)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强的年份,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华北地区降水偏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的年份,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华南地区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94.
发刊词     
地质灾害是人类自有生以来遭受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它包括主要由地球内动力(岩浆动力和构造应力)引起的内生地质灾害和主要由外动力(如重力、水力,等等)引起的表生地质灾害两大类型。其中,前者如地震、火山喷发、地裂缝等;后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这些地质灾害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时,这种损失是惨重的。此外,人类的生活在利用地质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甚至破坏着地质环境。特别  相似文献   
95.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测量为目的的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相比于常用测量技术,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需要处理抖动平台下的序列摄影图像,技术难度更大。利用红黑树数据结构实现无人机摄影图像的大尺度特征点匹配连接,基于相机标定和捆绑调整两个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关键技术环节,实现无人机海岸线遥感影像的快速拼接。  相似文献   
96.
为提高芦岭煤矿8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在对其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遴选了断层密度、断层强度、断层走向影响指数和褶皱平面变形系数4个评价指标,采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芦岭煤矿8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结果图,划分了构造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和构造极复杂4类构造复杂程度等级。经对比,评价结果与煤矿实际揭露情况基本一致,证明了评价的合理性,为备采区Ⅲ一采区8煤层的采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针状探针内产生的热脉冲可以用来测量围岩碎块或钻井岩石碎块的热导率。当热脉冲传入探针周围的岩石碎块和水的混合物时,针状探针内温度的衰减作为时问的函数被记录下来。热脉冲产生后的探头温度、热导率和时间倒数之间渐近关系。可以在所用时间范围内精确的显示。具有较高热导率的样品内探针相对缓慢的热反应与一个脉冲的初始时间延迟相一致。有限脉冲长度和慢探针反应的综合修正表明它是小的、可预测的。和采用其它方法一样,岩石碎块热导率可以用一个模型来计算。该模型依赖于样品的水含量。如果已知分割条法的期望精度.用这种方法和分割条设备的测量结果是相当的。水、熔融石英和晶体石英的热导率测量值与它们的公认值很接近。  相似文献   
98.
国家全球战略急需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如何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高效生产全球DEM已经成为我国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程的重大任务。由于全球地形地表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有依靠单一滤波模型或有限滤波规则的点云滤波方法的可靠性和效率难以保证。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可靠、高效、稳健的影像密集匹配点云数据智能滤波与DEM泊松编辑方法,通过顾及弯曲能量的点云自适应滤波及多边界约束的泊松地形编辑方法的设计与实现,构建了点云自适应滤波与定向智能精准编辑软件LINK。通过四川、黑龙江、陕西、海南、重庆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多家生产单位,采用覆盖国内外重点区域不同地形地表结构特征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DSM数据,进行DEM试生产验证。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DEM生产困难的建筑区、森林和水域等区域,精度和效率优势明显,为全球大规模DEM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9.
湖泊富营养化模型及其在南四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utrophication of a lake is on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world.Mathematic modeling of eutrophication plays an im portant role in managing and controlling the Phenomenon.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eutrophication modeling,the related modeling of phytoplankton and nutrients has good applicability becau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ents and eutriphication can be easily monitor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ocation of the modeling,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lorophyll a and the TP,TN and CODCr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Nasi Lake ,and strong relations were foun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100.
何竞  虎艺薇  张娣  沈越峰 《地质论评》2023,69(6):2349-2359
新铺龙是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海龙目的一个属,最早发现于贵州省关岭晚三叠世卡尼期小凹组地层。虽然新铺龙材料众多,但其未成年个体骨骼学特征及个体发育模式并未被详细地记述。笔者等报道了一个保存完好的孙氏新铺龙未成年标本,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完整的孙氏新铺龙个体,标本产自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依据其体长小于正型标本的一半,头骨长度和躯干比值大,头骨骨缝清晰等特征,判断该标本为孙氏新铺龙的幼年个体。新标本补充了孙氏新铺龙幼年个体的形态学信息,如上颞骨内侧突短于外侧突,翼骨无牙齿发育,神经弓与椎体未融合,尺骨两端微凸,五边形坐骨等。此外,结合已发表的新铺龙标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物种吻部相对头部呈负异速生长,证明了吻部占头骨比例的大小属于新铺龙种内个体发育差异,而并非之前所认为的新铺龙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